灵感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中西灵感比较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灵感方面论文格式,关于中西灵感比较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灵感及文学创作及禅宗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灵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中西不同的文化土壤与哲学背景之下,中西诗学视域中的灵感说呈现出一些差异性和相似性.本文试图以中国的“妙悟说”与西方的“迷狂说”为代表,从中西灵感说的不同渊源入手,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与阐释.希望能借此促进中西诗学的交流与互补.
关 键 词:灵感;迷狂说;妙悟说;悟
古今中外,许多天才型的作家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提到一种不受意志控制,不由自主的具有突发性与偶然性的创作力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由于这一神秘力量,才能使他们创造出瑰丽多彩、流传千古的艺术形象.这一神秘力量就是诗学领域通常说的灵感.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灵感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文试图从中西灵感说的不同渊源入手,进行分析与比较,把握其内在的相同点与差异性.
一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并没有灵感这一概念,但是早在公元3世纪就有关于灵感的描述,陆机在其《文赋》里描述到:“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等”.[1](241页)“应感之会”就是他所谓的灵感的显现.而刘勰也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等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2](248―250页)这段话是刘勰对作家创作时的灵感状态的描述,在灵感到来时,各种意象就会不断地涌来,作家文思如泉涌,即所谓的“神思方运,万涂竟萌”.中国古代文论中对灵感的表述还很多,诸如“天机”、“感兴”、“神思”之类的,但最具代表性并且能与西方灵感说并驾齐驱的还是“妙悟说”.
先来看看“妙悟说”的发展渊源.“妙悟”又称“禅悟”,来源于佛教禅宗的一个重要范畴.“禅悟”的基本要义就是“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坛经》)并最终达到一种虚静清远、空灵清澈的精神境界.“妙悟”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曾肇的《长阿含经序》:“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但此时“妙悟”只是在魏晋南北朝佛教领域内使用.“妙悟”的灵感说形成时期是在南宋.南宋严羽所著的《沧浪诗话》对“妙悟”说赋予了新的内容,并成为“妙悟”说成熟的标志.严羽提出“入神”和“悟入”,他认为艺术的“悟”有如“禅”之“悟”,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3](11―12页)严羽的“妙悟”说强调诗歌艺术的奥妙既非理论所能阐明,也非语言所能表述,要凭借直觉思维与心灵去体悟,诗家的妙悟和禅家的妙悟具有内在一致性.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文论领域中的灵感说的产生就与佛教禅宗是一脉相承的.
再观西方灵感说的发展渊源,“灵感”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它在希腊原文中的意思是“神的气息”,用在诗人或艺术家的创作上,是指感受神的灵气而代神立言.他们得到神灵凭附,在创作中就会具有一种超凡的艺术创造力.最早提出“灵感”说的是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他说:“荷马由于生来就得到神的才能,所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伟大诗篇”,“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4](35―36页)对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进行系统阐述的是柏拉图.他在《伊安》篇中提到:“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科里班特巫师们在舞蹈时,心理都受一种迷狂支配;抒情诗人们在做诗时也是如此.他们一旦受到音乐和韵节力量的支配,就感到酒神的狂欢,由于这种灵感的影响,他们正如酒神的女信徒受酒神凭附,可以从河水中汲取乳蜜,这是她们在神智清醒时所不能做的事.抒情诗人的心灵也正像这样的,他们自己也说他们像酿蜜,飞到诗神的园里,从流蜜的泉源吸取精英,来酿成他们的诗歌.他们这番话是不错的,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5](8页)柏拉图认为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诗人在神灵附体时创作出的,诗人在神灵的感召下,在追求真正的智慧时,获得艺术灵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艺术创作.这不是普通的技艺所能企及的.后世把柏拉图的灵感说概括为“迷狂”说,具有两个特点:灵感是获得神灵的启示和感召,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产生;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处于迷狂状态.我们发现,古希腊的灵感说都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柏拉图的“迷狂说”更是加强了诗歌创作的神秘性,并影响了整个西方灵感说的发展,长期在欧洲盛行,但灵感说的神秘色彩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减少了.黑格尔在《美学》著作中也谈到:“想象活动和完成作品技巧的运用,作为艺术家的一种能力,单独来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灵感.”“灵感就是这种活跃地进行构造形象的本身.”[6](363―364页)在黑格尔看来,灵感是一种艺术家的能力,包括想象力与创造力,它的神秘色彩已经淡化了很多.
该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yixue/01073649.html
二
在对中西不同的灵感说渊源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中国的“妙悟说”和西方的“迷狂说”的发展渊源都与宗教有一定联系,且有以下共同点:
第一,两者都具有共同的灵感说特征:首先,灵感都具有突发性,它总是在艺术创作中不经意地出现,不是作家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其次,当灵感到来之时,作家处于一种迷狂紧张的精神状态之下,作家的意识似乎不再受理智的支配,任凭“下意识”的推动,其才智似乎超出了平时的能力;最后,灵感到来之时,作家就会文思泉涌,创作得心应手,各种意象都会纷至沓来,作家如获神助,具有巨大的、雷鸣电闪似的综合创造力,许多流芳千古的绝世佳作由此诞生.
第二,无论是西方的“迷狂说”还是中国的“妙悟说”,它们的发展渊源都来自于宗教,与神有一定的关系.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入神”和“悟入”,认为艺术的“妙悟”与禅家的“禅悟”有着内在一致性.明清之际的陈宏绪也强调禅悟与诗悟的相通点,认为两者都表现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如悲悯情谊等方面是相通的,赋予妙悟说以宏阔的眼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有文章“通神̶
灵感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中西灵感比较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