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心身疾病的预防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冠心病相关论文怎么写,关于心身疾病的预防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冠心病及心身疾病及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冠心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中南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摘 要】根据心身疾病的发生环节即应激源、认知评价、情绪调节和病理生理反应和发病原因采用三级预防.具体措施是:个体预防、社会防御、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方法以有效预防心身疾病[1].【关 键 词】心身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68-01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diseases),是指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具有心理生理上的障碍,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6];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和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硬化)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偏头痛)[4].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身疾病近年来患病率迅速增加,调查表明,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心身疾病占1/3以上.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早就提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均臻完善的状态."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0].
1.发病原因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巴甫洛夫、坎农等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肯定了心理活动或情绪因素与疾病的关系[2].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和社会、心理、生物三个方面有关,但就具体的疾病而言,有的以生物因素为主,如感染、中毒等;有的则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特别是通过大脑、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变化,造成心血管、胃肠、内分泌、肌肉等组织器官功能的改变,引起恐惧、焦虑、紧张、担心、激怒、悲观、失意等各种情绪反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消化停滞等生理反应.人体在长期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下,会使皮质下中枢,主要是下丘脑的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同时免疫功能降低,产生抗体减少,使得病毒、细菌趁虚而入,最终引起身心疾病的发生[11].2.临床表现:常见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相关论文范文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冠心病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3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2)社会防御完善社会支持体制,增强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系统完善,患者的应对能力增强,会使心身疾病患病率明显降低.(3)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加强危机干预.在社区和各医疗单位要重视开展心理咨询业务(包括热线咨询).经验与实践证明,此项措施能有效地缓和心理、社会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应对能力,减轻痛苦,克服危机,对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有重要意义.(4)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心理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个体生理素质存在对某种疾病的易罹患性.尽管精神刺激是多种多样的,但反应则根据个体而定,有些人可能以心血管为主,而另一些人可能以胃肠反应为主. 消除心理学病因:例如对冠心病病人,在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心理病因学因素,逆转心身疾病的心理病理过程,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这属于治本,但不容易.消除生物学症状: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采用长期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能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降低血压.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的在于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或改善某种行为症状,如减轻冲动.多动.破坏性行为,以便为教育训练提供条件.我们在对心身疾病的治疗中,首先仍需要重视药物治疗,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减轻病人症状,缓解和控制病情,以促进疾病转归,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控制疾病极其关键的一环.但是,某些心身疾病在依赖于药物的作用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心理调整与治疗环节,平时要注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戒怒慎思,心情愉快,并重视减肥和运动健身等,通过身心兼治提高疗效,促进病情好转,减少复发和反复的机会.此外,精神药物如抗焦虑、抗忧郁药物的及时应用,对防治心身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4.小结心身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面对这一特殊病症,世界各国都在长期关注和研究这个特殊病症,并在诊断、病因、医疗、康复、教育、心理等领域进行了不断探索.研究表明早期干预防范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采用个体预防、社会防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确实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1]苗丹民石茹心身疾病防御机制、预防与康复《现代康复》1999年第3卷第10期[2]许丽遐心身疾病的心理学病因及其预防《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年05期[3]康民
谨防心身疾病《心里与健康》2002年第09期[4]杨放如心身疾病的病因、分类、诊断及其综合防治《中国医刊》2005年第07期[5]沈晓林懂艳浅谈社会、心里因素与心身疾病《临床医学》2005年第11期[6]姜良铎付义心身疾病与心身状态《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年第10期[7]彭宗义心身疾病100例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11期[8]彭碧芳吴建兰临床常见心身疾病的调护《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年第2期[9]侯永梅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03期[10]燕殿学刘浅荣李红娅综合医院门诊心身疾病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医学杂志》2000年02期[11]邢芳浅谈护理科普在预防心身疾病中的作用《黑龙江医学》2004年第10期
该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yixue/010955737.html
冠心病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心身疾病的预防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