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对中医的哲学思辨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中医药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对中医的哲学思辨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药及现代科学及系统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医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4;?你是能改造中医药经典的“六味地黄”,还是能改造“附桂八味”?那是经典,那是不容染指改造、甚至口头批评的.“我中医药是按中医的一套科学理论辨证施治的,你凭什么用你那所谓的科学来验证或者改造我?”既然如此,那“本草物质组计划”庞大的工程对于中医理论的作用就需要认真思考了.虽然“本草物质组计划”高举中医药理论大旗,但其中并没有一句真正涉及中医理论.从中医药传统经典方剂中去寻找“新药”的思路,是找药人的一条可选的正确道路,但并不是中医药科学的出路.虽然中药可以离开中医而独立存在,那样的中药也仍然是“中药”,但已不再是“中医的药”,而是“中国的药”.中药现代化研究,“本草物质组计划”是一种选择.中医药现代化何往?“本草物质组计划”并非答案.中医药同仁仍然需要继续探索.
2008年1月颁布实施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出台的目的是从政策层面给民族医药的药品研制在现行药品严格监管的法制体系上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使民族医药的药品研制在国家监管体系内合法化,从而保护和鼓励民族医药发展.该补充规定特别强调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主治为症候”、“疑难病症”等,坦然承认了民族医药区别于现代科学技术范畴下医药研发的自身特殊性,重点鼓励民族医药在疑难杂症和尚无有效现代医药治疗手段的疾病防治方面进行探索,提示了所给出的政策“方便”缺口的有限性.该补充规定并没有、也不能就其政策的科学性做出说明,也无法得到国际医药界的认同,也就是说,无助于其科学性和国际化进程.
8中医科学研究何去何从
既然中医不能孤立于现代科学的“道”之外孤芳自赏,那么,中医和现代医学如何才能沟通并走向融合?必须寻找到能够考量其理论、方法、技术、实践、效果等的共同准则,而这个共同准则的基础恰恰只能是科学观.
中医存废之争,实为中医是不是科学之争.要回答中医是不是科学,必须首先回答科学是什么?什么才是科学?要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必须重新检视科学观.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科学观,对于中医而言,还很难以说清是福是祸.中医是医药卫生资源获取的自由竞争中的弱者,但同时也是行政保护转化资源的享有者.
中医药体系是含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混和体,其中有科学成分,有文化成分,也不必讳言有迷信成分.中医药体系的这种多元性,也必然地决定了其走向多向化,即一支走向科学,一支走向文化,而迷信则自生自灭.
与其将中医药作为一个大包裹,说文化不全文化,说科学不全科学,说迷信不全迷信,说不清、道不明,倒不如将这个巨大的“混和体”进行分离、萃取,将科学的成分划归科学,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将其科学化、现代化,甚至于国际化,不断发展、发扬、光大;将文化的成分划归文化,并且系统化,加以继承;将迷信的成分,作为一种曾经的对人类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影响巨大的历史存在,以文化遗产的形式加以保护,成为记忆.这也许才是中医药的最后归宿,也是我们对于中医药的带有强烈民族感情和现代科学精神的理性选择.但是,更多的担心是,这种看似理性的想法会不会因此而解构了中医特有的所谓整体性和文化特性.
中医药现代化应该是让现代人能够理解中医药,让现代人能够认同中医药,让现代人能够接受中医药.那么,如何才能让现代人能够理解、认同、接受中医药呢?首先,要面向现代人,用现代人能够听懂、看懂、理解的语汇来诠释中医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其次,要面向而不是回避现代科学技术,证明中医药的科学性特征.现代医学模式已经证明,任何医药都不仅具有科学特征,还同时具有文化特征.但是,任何医学形式,仅有文化特征是不够的,也是不可能被认同和接受的,必须同时具有科学特征.
目前的中医药现代化口号很响,决心很大,热情很高,行动很乱.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目的、使命、任务、方向、目标、重点、课题、途径、手段、技术、工具、成果、应用、效益、科学价值、人文精神、哲学贡献到底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成果才算得上是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国家应该鼓励、支持、奖励、导向什么样的科学研究和成果?如此等等,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9中医发展的道路仍需继续求索
中医的发展面临着两难.一方面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本体,才不致在发展中迷失自己,才能保证中医体系不被解构.另一方面是在中医理论本体的科学性未能达成共识之前,中医的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还得继续,中药的发展也不能停步.而这些不同方向的突破,事实上已经证明,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将中医现代研究的方向,导向中医理论体系本体的科学性研究.而中医学发展最艰巨的任务恰恰就是中医理论本体的科学性问题.以振兴中医、弘扬中医为己任的广大中医药仁人志士,是绝对不会仅仅因为从中医药“宝库”中拿来一件宝贝而沾沾自喜的.也就是说,尽管受中医经典验方的启示可以从组方的若干种成分中提取出有限的几种有效成分研制成治疗药物,甚至“走向世界”,但是,像这样的“中药”并非中医理论意义上的中药,这样的研究也无助于中医理论本体科学性的证明,这样的发展还不是中医的发展.
中医的发展必须开放.中医的整体性不应该拒绝现代医学的还原性,中医的模糊性不应该拒绝现代医学的清晰性,中医的主观经验不应该拒绝现代医学的客观理据.开放就是从不拒绝到接纳、吸收,再到融合.中医的病机、病理、病因、药理等现代研究,都还有相当艰巨的任务.无论是现代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还是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基因组学,都可以为中医、中药的研究和发展所用.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处理好“坚持中医理论的本体性”与“以现代科学和技术为工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既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又要不背弃中医理论的思想方法.这也恰恰是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所在.
现代医学应该、也需要给包括中医在内的所有传统医学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其本着科学的精神,向着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共同目标,循着科学的道路,继续在探索中发展.
中医的科学发展,还需要继续求索.
参考文献
[1]王松俊.辨证中医:对生命的哲学思考[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13-04-08,编辑:李琳)
中医药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对中医的哲学思辨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