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范文,与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德育价值传承途径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答辩,关于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德育价值传承途径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书院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书承旧业,纪十七八九龄,即持正念,历数从前经过事,明明白白,而今而后,不负初衷.”赵(1808-1877年),字芸谱,号岵存,晚号遂园、遂翁,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同治三年(1864年)辞官归里,主讲于敬敷书院.该诗反映了敬敷书院的学子身上传承了重视道德修养的优秀文化传统,拥有“正念”即是在青年时代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培养“正念”是一个学校光荣的责任,也是敬敷书院文化传统中优秀的理念.一些执教敬敷书院的名师,其德行事迹深具感染性和影响力.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名儒阮强任敬敷书院山长.阮强(1845-1927年),字仲勉,桐城人,著名的教育家.阮强淡泊名利,为人仁厚,常送衣赠食给贫困饥寒的人.他当时被推举为孝廉方正,但拒不接受,时人称其为“阮好人”.同乡施括乾非常钦佩他,经常用阮强的美德来教育自己的弟子.阮强的品行和美德,在当下可以成为安庆师范学院德育教育的重要范例.阮强任敬敷书院山长期间,重视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一心求学,书院朝气蓬勃,学风端正.
敬敷书院不仅有重视德行修养的优秀理念,敬敷书院的名师还有倾心教育的奉献精神.嘉庆六年(1801年),姚鼐七十一岁,以年老“畏涉江涛”又主敬敷书院四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七十多岁已算高龄.姚鼐在七十多岁的高龄仍身体力行,可见其倾心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他有《敬敷书院值雪》一诗云:“空庭残雪尚飘萧,时有栖鸦语寂寥.久坐不知身世处,起登高阁见江潮.”[13]可以揣度姚鼐当时尽管心境寂寥,却仍然坚持传道授业.姚鼐的这种倾心教育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今天仍有强烈的感染意义.
有文载敬敷书院“诸生既乐奉予教.化导有方,人才遂日盛,天下风俗,亦何地不可转移哉”.[14]可以发现书院的这种倾心教育的奉献精神和理念是一贯的,是敬敷书院文化传统中核心价值的一个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姚鼐享年八十四岁,而他在书院讲学的时间有四十余年,长时期专注于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谢启昆《姚姬传自金陵来访饮于湖上赋赠二首兼以送别》一诗云:“白发郎潜旧史馆,兰陔遂养谢朝冠.人钞经能接唐宋,世有古文窥孟韩.桃李两江环座右,山川六代人毫端.”[15]其中“桃李两江环座右”指姚鼐掌教敬敷、钟山两书院十余年,可见其讲学影响之大.姚鼐的弟子门生众多,较著名的且主讲敬敷书院的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人.他的弟子极力传播桐城派思想,推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发展.桐城文派在当时是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全国性文学流派.敬敷书院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桐城文派的集会之地,而敬敷书院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桐城派思想的交流与传承,这与敬敷书院学人倾心教育的优秀理念是分不开的.
李日和曾国藩对书院教育做出过重要贡献.李日1652年捐银两千两以个人名义创办了敬敷书院的前身培原书院.李日,字培原,相继被加封为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李日一生戎马,却常亲自讲学,常捐银为书院置办田产,用以维持书院开销和运行,可见其对教育的倾心.曾国藩对敬敷书院的重建和中兴发挥过重要作用.曾国藩自诩为桐城派振兴的领袖,长期致力于振兴敬敷书院和安庆教育.敬敷书院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受到了重创,1853年曾国藩在姚家口街重建了敬敷书院.他非常重视教育和兴办书院,要求学子崇礼尚德.他聘请了马恩博任敬敷书院的主讲.马恩博是咸丰时进士,倡导诵诗习礼,教人为善.曾国藩还亲自为敬敷书院制定“课艺”(教材).在曾国藩的重视下,敬敷书院逐渐兴盛起来.李日和曾国藩对书院的贡献反映了他们倾心教育的奉献精神.
敬敷书院重视德行修养的理念和书院学人倾心教育的奉献精神构成了其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方面.对于敬敷书院优秀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核心方面,要在梳理研究的基础上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教育部近期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提出要“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16]其实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敬敷书院优秀的文化传统应得到安庆师范学院一定的重视,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在充分发挥书院文化传统的德育价值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支撑.
三、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传承途径
在当下,敬敷书院的文化传统仍可成为安庆师范学院校园文化中有感染力的一部分.文化传承创新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着力点.文化传承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发挥的重要路径,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向受教育者传播,并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17]要想发挥敬敷书院优秀文化传统的德育价值,需要长期的建设,逐步为师生所认可并代代传承下来.要想让师生切实地参与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需多种途径把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融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用何种途径来传承和创新敬敷书院的文化传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首先在平时的教学和活动中,可将敬敷书院的文化传统和名师的德行事迹融入学生的课堂和活动中.可在安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中加入敬敷书院文化传统核心价值的讲授,“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8]优秀的文化传统能够使广大师生产生自豪、敬慕等情感,从而使之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独特的载体.可以以主教敬敷书院人物的事迹为基础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或征文活动等,也可以委托相关部门创建以宣传发扬敬敷书院优秀文化传统为主要目的的论坛、贴吧、微博,如此等等.让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传统的熏陶时,自觉注重自身的修养,可培养学生的美好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学习、处事态度.
其次,应有序组织学生走进敬敷书院感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内的敬敷书院清幽雅致,亭、台、桥、榭布局美观,院内墙壁上镌刻着古代名人的“名帖书画”,古典气息浓郁.现在的敬敷书院是当年书院遗存的一部分,共有门坊、长廊、考棚等建筑5000多平方米,其中青砖灰瓦、3进6幢的考棚占地3200平方米,遗存有光绪二十三年的考棚正梁、考卷、姚鼐的著作等.可以在新生入学时,专门安排一个参观敬敷书院的活动.在组织学生参观考棚、手稿、著作等文物遗产时,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悟和敬佩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中达到心灵的共鸣.
最后,在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传承基础上需要进行创新.敬敷书院有注重相互切磋和钻研的学习传统.《赵题大堂》一诗载当时学习情况:“旧学共商量,二三子敬念圣言,群居终日;宏规起堂构,三四载还温故业,回忆当年.”这说明书院注重相互切磋、努力钻研的学习传统.古代书院的教员大多学识渊博、著述丰硕,他们往往让学生自行钻研、领会自己的著述、讲义.“惜抱先生主讲敬敷书院,府君(姚莹)岁试居院中,先生与言学问文章之事,始得其要,归而为之益力.”[19]姚莹是姚鼐的从曾孙,且是姚鼐在敬敷书院时的弟子.和姚莹切磋文章的,是姚鼐的弟子和在敬敷书院肄业的.姚莹“家多藏书,皆坞府君(姚范)所丹铅,府君博证精究,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闳伟,与同里朱歌堂雅、方植之东树、徐六襄墩、左匡叔朝第、方竹君秉澄、光栗园聪谐、刘孟涂开、朱鲁岑道文为文章道义之交”.[19]敬敷书院相互切磋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增加同窗的友谊.
敬敷书院注重相互切磋和钻研的学习传统可采取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传承下来.可在班级间成立若干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范文,与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德育价值传承途径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