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集,与大学生就业制度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大学生就业制度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及就业指导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就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随着本国经济形势下行及金融危机等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一现象也促进这些国家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以应对严峻挑战.借鉴主要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完善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进一步落实的必然选择.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制度国际比较中国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B
所谓就业制度,是指国家对人们合法取得就业岗位、维护社会就业行为的根本规定,是党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社会人才、人力供需状况及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为充分利用劳力、人才资源和实现供需平衡而确定的指导劳动就业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体系.而大学生就业制度作为我国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至今走过了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目标的改革、发展、完善之路,取得巨大成效也面临一些挑战.借鉴其他国家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是重要现实选择.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提出、确立和完善,大致分为初步酝酿、逐步实施、全面执行以及重点突破等四个阶段,完成了由“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的过渡.
1978年~1988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初步酝酿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于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这份《决定》站在时代的高度,不仅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也为今后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由于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仍然延续“统包统分”的做法;另一方面,因为《决定》的出台而拉开了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序幕.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思维影响,也由于社会宏观环境的制约,“统包统分”在大学生就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仅处在初步酝酿阶段.
1989年~1992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逐步实施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由“统包统分”所带来的就业制度僵化、招聘制度单一等问题日益显现,已经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89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通过附件形式颁布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同时提出“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国家可提供的毕业生数量在近期内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社会上也还不完全具备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这项改革只能随同其他方面改革的展开而逐步实施.”这一方案的出台,指明了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改革方向,促进了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是“逐步实施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1993年~2001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全面执行阶段.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标志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进入全面执行阶段.1995年又出台了《关于1995年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见》,保障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的全面执行.这一阶段出台的政策,一方面为转变以往的“统包统分”进一步统一思想,另一方面对全面执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予以保障.自此,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不仅在认识上逐步认同并接受“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还在行动上积极响应,为全面执行新时期就业制度积累经验.随着就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不仅观念深入人心,还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加以保障.国家层面制定的一系列鼓励“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高校层面则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往往从进校就围绕就业这一目标而努力.
2002年至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重点突破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出现了就业流向不均衡的现象,愿意并实际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远未达到基层需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成为很多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更加均衡、合理地使用大学生人才,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社会、高校乃至大学生本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2002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鼓励并保障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这份《意见》不仅认识到了大学生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就业流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也指出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认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成就及面临问题.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完成了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中央、省市政府成立了大学生就业领导机构以推进大学生就业,形成了由政府部门和高校共同建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供给主体从政府到大学生的转移,并强调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现行大学生就业制度虽然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合理就业的同时还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大学生人才资源供需还不平衡、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尚缺乏有效管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服务还不完善等,这固然跟我国大学毕业生多、经济发展水平仍需提升、劳动力市场整体缺乏配套制度等因素分不开.此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完善我国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核心的就业制度十分必要.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国际比较
美国:实行“市场决定、自由择业”的就业制度.美国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符合美国完全市场经济的环境,大学生就业也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大学生就业,而主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预测职业需求、鼓励特定行业特定地区就业、强化创业教育、发挥社会力量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美国陆续出台了《就业法》、《职业教育法》、《紧急就业法》、《劳动力投资法案》保障大学生就业权力及单位的用人合法权益,依托隶属于劳工部的统计局收集全国就业信息、预测未来需求,借以调整高校招生结构和就业结构.美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全球领先,突破传统的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的模式,而将在读期间、就业之前以及就业之后三个阶段衔接起来:在读期间注重分年级规划职业生涯,根据就业市场行情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就业之前,强化高校与单位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之后,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以调整高校培养模式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仅如此,美国还通过免除学生贷款等补偿政策鼓励大学生到特定行业、特定地区就业,合理配置大学生人才资源.此外,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创业活动也是美国就业制度的重要环节.欧洲:实行“市场配置、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欧洲普遍将大学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体系,政府不对大学生就业直接负责而依靠建立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予以支撑,高校则主要围绕大学生就业提供各具特色的专业学习及实践、就业指导及咨询服务.德国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训练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建立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保护政府、高校、单位及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并依靠市场调节大学生供求关系,同时还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关于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集,与大学生就业制度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