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工科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工程伦理类论文摘要,关于工科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工程伦理及工程实践及工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工程伦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2312;的“应当性”反思的基础上,它内含自觉的维度;与主动践履道德责任相联系,它呈现出自愿的特点;而渗入其中的对工程伦理向善的意识和情感认同,则使之呈现出“自然”的品相.作为自觉、自愿与“自然”的统一,工科研究生的行为选择、道德决定及践履责任的过程既不同于外在的道德说教性强制及内在的理性专制,也区别于意欲的冲动及感性的僭越――若仅仅以非反省的形式直接听命于意欲及各种感性经验的要求,自我将受制于各种偶然的冲动,并不能将向善的伦理意识转化为负责任地进行科研及工程实践的态度.在自觉、自愿与自然相统一的形态下,行为选择、道德决定及践履责任展开为一个自由的过程,且自律的这种自由内蕴也进一步深层面地体现出工科研究生道德自我的品格形成.三、自我:践履学术责任、职业责任与工程伦理意识的统一
在“工程―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存在中,个体工科研究生在科研工作和工程活动中形成了与他人、自然、社会多种伦理关系,这决定了他必须履行的诸多道德责任,道德自我同时也是科研工作、工程生活和道德实践的主体.从本体论的视角看,工科研究生的伦理性存在是其负责任地进行科研及工程实践所以可能的前提;从道德哲学的视角看,它以“工程行为者应当做什么”为基本的道德问题,从而将工科研究生预设为科研和工程行为的主体之一.对于科研及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工科研究生不能回避道德自我的自省与追问.作为科研和工程活动中道德实践的主体之一,工科研究生也必须以向善的道德努力践行规避工程风险、维护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提升社会物质福利、促进工程与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责任,实现践履学术责任、职业责任与工程伦理意识的统一.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工程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拓展,使得风险生存成为当今人类生活的现实写照.出于对最低限度的人类生存条件的考虑,“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必须是工程项目科研及其实践的基本价值原则,维护“工程―人―自然―社会”整体存在的和谐与完整亦必须成为工程活动的基本共识.在当代工程活动中,风险始终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就要求工科研究生必须践履工程职业所赋予自身的角色责任及其对他人、自然、社会的责任,“超越现实自我,于当下一念中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以建立道德自我”[10]自序19,使道德生活成为其科研工作和工程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负责任地进行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科研及工程活动中的道德实践,既包括内部向善的道德心理,又包括外部负责任的职业行为,是“自己超越现实的自己的限制”[10]32,更是超越现实的自我存在.良心的情感激励和向善的自律机制,以及对负责任的学术探索和工程实践的践履,又使得自我不断从现实的被动存在中解放出来,在道德实践中超越现实自我,肯定道德自我.
自我是科研和工程活动中道德实践的身与心的统一.作为生命的存在,工程风险的伴随使得自身更多地具有个体性的、情感性的、自律性的品格.然而,就其工程活动中的现实形态而言,自我并不仅仅包含这些品格规定.米德(GeeHerbertMead)曾将自我区分为“客我”(me)与“主我”(I)两个方面,“客我体现着代表共同体中其他人的那一组态度”,“当个体采取了他人的态度时,他才能够使他自己成为一个自我”[11]172-173.“客我”的特点在于从他人或社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体现了自我之社会性的规定,也同时表征了工程伦理向善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与控制,“社会控制乃是与主我的表现相对的客我的表现”[11]187.
科研及工程活动中道德自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包含天(自然)与人(社会文化)、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向善的道德实践实现践履学术责任、职业责任与工程伦理意识的统一.一方面,技术革新与工程进步使得人类摆脱了自然的束缚,可同时引发了越来越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各种风险――但人不并甘于在“工程―人―自然―社会”中仅是被动的存在.人们(主要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工程行为者和具有“专家视野”的工程共同体)对技术、工程及其风险越来越深入、客观、理性的全面认知,促使工科研究生通过尝试向善的道德行为来尽可能规避风险,从被动存在走向社会-伦理的主动存在.当然,良心的情感孕育和自律的约束机制,以及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涵蕴“将公众的安全、健康、福利放在首位”的工程伦理意识,虽然表现为对自我天性的超越,但这并不意味着工科研究生在具体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中对自然和其他感性生命的漠视,其于“工程―人―自然―社会”中的整体性存在恰好包含着自我对天性(比如敬畏自然)的某种顺导.学术探索和工程活动中的自我真实形态总是包含着天与人的统一,在天与人的统一中丰富着工科研究生对他人、自然、社会担负责任的伦理意蕴.另一方面,与天人关系相涉的自我也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作为现实的个体的自我总是存在于具体的工程活动中和具体的社会结构中,有着特定的学术目标、工作内容和职业角色,并处于相应的利益、权利以及义务关系中,这种关系在实际的科研和工程活动中构成了自我的规定性,使工科研究生成为科研劳动、工程活动和道德实践的承担者.此外,工程活动的社会结构又通过规避工程风险的社会伦理意识深刻地影响着自我的价值取向、道德理想,它表征为工科研究生向善的道德努力以及对学术责任和职业责任的践履.作为“工程―人―自然―社会”中的具体存在,自我既以感性生命为存在的前提,又必将受工程伦理向善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与控制;既有对被动存在的超越,又包含着对天性的某种顺导;既有个体性的规定,又包含着社会的内容,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并通过向善的道德实践实现践履学术责任、职业责任与工程伦理意识的统一.这是一个较为形而上的层面,更是对工科研究生在工程伦理困境中“我是谁”这一难题的解答.
四、结论
工科研究生作为我国工程技术发展的后备人才,其在科研创新工作中是否具有学术责任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毕业后在实际工程职业活动中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开已始重视对工科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并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性制度和惩罚措施,但单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寻找问题产&
工程伦理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工科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