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士生论文范文,与全面收费制背景下博士生资助体系探究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博士生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全面收费制背景下博士生资助体系探究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士生及奖学金及思想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博士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9;得这种奖学金的机会.(三)以“三助”为代表的勤工助学金
勤工助学金是学校设立各类助理工作岗位,以工作报酬的形式向研究生提供资助,最主要的形式为“助教、助管、助研”岗位.对应到博士生教育层次,“助研”岗位津贴形式是最适合且应当大力推广的博士生资助形式.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基本上都参与了导师的科研活动,在此过程中付出了辛勤劳动,产生了知识,应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助研津贴或者叫作科研报酬是博士生经济来源的合理和有效渠道.对于科研经费充足的学校或学科,应确定助研津贴的最低标准,并规范和监督发放流程,确保博士生助研津贴发放到位.当然,助研津贴在学科之间会有较大差别,对于人文学科的博士生,可适当加大“助教、助管”岗位的设置比例,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性.
(四)其他资助项目
其他资助项目主要是针对博士生中特殊群体,在鼓励其发展方面,主要可设置以下几种资助.
博士生国际交流资助:对于有意愿了解相关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积极拓宽学术视野的博士生,学校可提供额外资助,鼓励其参加在国外举办的一流的国际学术会议或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优秀博士创新研究资助:对于具备非常突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潜质,博士在读的前期科研成果突出,博士学位论文预期可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的博士生,学校可提供额外的、有利于其后续发展支出的创新研究资助.
博士生综合素质培养资助:对于对各种学科竞赛或科研立项有兴趣的博士生,学校可提供额外资助,鼓励其参与各种前沿学科竞赛和项目申报工作.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遭遇突发性经济困难、遭受意外伤害等情况的博士生,学校可设置专门的研究生困难补助基金,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四、新资助体系的特点
(一)博士生资助结构更加合理
与旧的博士生资助体系相比,新资助体系是以满足博士生基本生活需要为底线,以更好地满足博士生的发展需要为目标构建的,兼顾了博士生资助的公平与效率理念.在满足博士生基本生活需要方面,主要以国家助学金和校发助学金两种生活补助形式为主,基础学业奖学金很好地解决了全面收费制带来的学费压力问题,体现了资助的公平性.在满足博士生的发展需要方面,新的资助体系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强化资助的工资性质,二是突出资助体系对博士生的激励性质.强化工资性质主要体现在导师助研津贴发放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这种资助形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博士生资助,实质上是博士生用劳动换取报酬.突出激励性质主要体现在国家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和对优秀博士生的专项资助的设置上,注重激发博士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这些资助项目的设置更多考虑的是博士生资助的“效率”因素.
该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151935.html
(二)博士生资助水平大幅提高
新的博士生奖助体系的建立,可大幅提高博士生待遇.从985高校和设有研究生院的211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博士生每年所获得的学业奖学金的额度完全可以充抵博士生每年的学费支出,一些优秀博士生还会略有盈余,用于支付其发展支出.博士生每月可获得的固定收入一般在2500元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其每月基本生活需要.特别优秀的博士生还可获得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和用于鼓励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其他专项经费的资助,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导师作用将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博士生教育是在导师指导下的科研训练活动[9],博
士生导师是博士生教育中的关键人物.新的博士生资助体系,积极推进了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使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资助关系更为密切.在全面收费制背景下,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生要以一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为基础,博士生作为导师的助手和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工作,获得助研津贴.为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要赋予导师对博士生的考核权和对助研津贴发放的调控权,导师有权根据博士生参与科研的情况,增加或调减助研津贴的发放额度,更有效的监督博士生参与科研工作.五、新资助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博士生的定位
对于博士生的定位问题,我国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不再把博士生单纯作为学生来看待,而是认为博士生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学生,是作为未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大学教师或其他领域的高级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他们更是科学研究的直接参与者,本身就是研究人员.因此,对博士生的资助要充分体现博士生的双重身份特点,即不仅因为博士生是“学生”而资助,更因为其是“科研人员”而资助.有了这样的定位基础,有助于我们对博士生资助的性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博士生资助的范围与结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相关政策的配套
博士生资助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科研、财务等诸多方面.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各项政策的统筹、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当前,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科研管理体制与博士生培养体制的配合与互动[10].我国目前的科研项目经费中,特别是纵向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劳务费所占比重过低,由于国家要求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列支,这就使得参加纵向科研项目的博士生无法获得与之付出的科研劳动相匹配的助研津贴.一些博士生导师虽然有科研经费,却无法以助研津贴的形式补助给博士生.因此,应当改革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提高人才培养经费在科研经费预算中的比例,鼓励博士生参加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的研究,激发博士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学年论文、本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3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三)资助经费多元化
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教育的成本应由在教育中获得利益的各方承担[11].除国家、学校必须担当博士生教育成本分担和资助的主导地位外,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均能在博士生教育中获益,都应该作为主体对博士生教育提供资助.学校可充分挖掘自身人脉资源,发挥社会捐赠的重要作用;可充分利用科研优势,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途径多方筹集基金;可以以联合办学或定向培养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源设立企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博士生的资助.
参考文献:
[1][9]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基于12所大学博士生
调查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2.
[2][3]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暂行办法
[Z].校研字[2007]16号.
[4]彭安臣.大学博士生资助现状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
管理,2011,(1).
[5][6]吴唐风.研究生教育收费背景下的资助体系构建
[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7]何兴.全面收费制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8]张旭路.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J].中国经验研究,2013,(11).
[10]王仰麟,生玉海,黄俊平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研
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以北京大学为例[J].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2009,(4).
[11]谢洁芬,蔡茂华,鲍金勇.研究生资助体系多元主体利
益和责任边界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关于博士生论文范文,与全面收费制背景下博士生资助体系探究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