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

本论文是一篇历史学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学及实践教学及社会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自身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是依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专业资源,强化学科平台,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专业、能力和社会需求三者的紧密结合.这一改革模式理念先进,思路清晰;举措得力,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具有推广价值,可为同等类型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53-03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作为一所地方院校的历史学传统专业,如何培养出基础厚实、能力强大、素质优良、创新力强的史学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1].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自1984年创设以来,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培养出千余名优秀教师,是本校历史较长、实力较雄厚的师范专业之一.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考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学历史师资的饱和,导致师范生招生日益萎缩,就业问题也日显突出,传统的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2008年以来,我们对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和深入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逐步开创出一种历史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认为,只有践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发挥历史学科智力密集的作用,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史学人才,从而在服务地方历史文化建设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兹以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做法为例,从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特色、实施情况及成效等方面予以总结提炼,冀以对同等类型兄弟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所裨益.

一、历史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理论构思到具体实践,从总体布局到个别细节,从付诸实施到过程管理,无不需要具备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开阔思路和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实际的先进理念.如何将专业、能力和需求三者紧密相结合,是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专业是基础和平台,能力是核心和统帅,需求是出路和归宿.以专业为依托,多渠道、多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史学人才;以能力求发展,开拓学生的就业市场,满足社会需求;以发展求专业的生存,使历史学专业不再深居象牙塔,而是与社会、与现实密切联系,在社会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基于此,我们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拓宽知识领域,夯实专业基础,注重能力训练,强调综合素质,此即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四大原则.(2)突破学科界限,注重专业之间的融通.凭借历史学科综合性较强的优势,实现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三个不同学科的有机融合;以本学科知识为基点,实现与旅游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之间的贯通,实现历史学专业与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在教学资源上的共享,师资队伍上互借互用,从专业之间的横向拓展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为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见习实习、专业调查、课程调查、毕业论文选题等方面均紧密围绕淮安及苏北区域为中心展开,以应用型史学人才培养为目标,立足地方,放眼全国.

二、历史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与特色

(一)改革举措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做法和举措,可用“一个融通、四个整合”来概括.

1.打破学科壁垒,注重专业融通,搭建历史学专业发展的学科平台.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凭借这一学科优势,整合文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力量和优质资源,组建校级二级重点学科“专门史(中国文化史)”与校级特色学科“世界现代化与中国发展”,为历史学专业发展搭建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平台.“中国文化史”学科下设运河文化研究、苏北社会文化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四个方向,“世界现代化与中国发展”学科下设世界现代化与大国兴衰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研究、世界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三个方向.这两个学科一个侧重研究中国文化与服务地方社会,一个侧重研究世界现代化与社会问题,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既具有世界视野,又具有中国特色,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强调服务社会.经过三轮9年的建设,学科在方向凝炼、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社会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均有了长足发展.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历史学专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强调专业之间的融通.以历史学学科知识为基点,实现与旅游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之间的交流、贯通,从专业之间的横向拓展上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开阔思维和视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此,历史学专业与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强化技能与实践,并开设“社会学概论”、“旅游学概论”、“中外旅游史”、“管理学原理”等必修或选修课程.

2.依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整合通史与地方史课

程,构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课程体系[3].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历代名人辈出.明清时期淮安更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粮转输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洪泽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达68公里的洪泽湖大堤是中国漕运、治河、治运历史的重要见证.依托淮安及苏北名人、名城、名湖等优势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造整合.基本做法是:适当压缩两门通史教学,增加三个层次的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即以周恩来精神和红色政权为主题的“周恩来研究”、“苏皖边区政府研究”等课程,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运河文化研究”、“运河城市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等课程,以旅游文化为主题的“苏北旅游资源概况”、“洪泽湖研究”、“苏北地域文化”等课程,从而构建起地方特色鲜明的选修课程群,以此充实、更新通史教学内容,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提升学生个案研究能力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本文url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151939.html

3.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开拓课外活动新途径.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学习的延伸和深化,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4],为此我们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充分调动和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建平台,广开渠道,构建起全面、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做法是:其一,选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西安、北京、洛阳、开封、泰安、曲阜作为考察实践基地,大二学生进行为期七天左右的实地调研,并撰写高质量的专业调研报告.其二,选择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周恩来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遗址纪念馆、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西游记博物馆、淮扬菜博物馆等作为见习实习基地,大三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见实实习活动,并撰写较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其三,以春秋协会、周恩来研究会、淮风协会等社团为依托,开展各类比赛及社会服务活动.其四,以本科生导师制为纽带,组织读书会,研习古文,翻译西文原典,背诵经典名篇,实施博学计划.其五,以重大历史文化节日为契机,开展“纪念史学”征文、座谈和演讲活动.其六,策划“身边的历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对家乡文物、古迹、遗址、遗存、故事、传说、民间工艺等进行走访普查.其七,开设网络课堂,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4.基于田野调查和课堂讲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日益多元化、便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其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授

1 2

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政治论文2000字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发表

政治性论文

政治实事论文

关于政治方面的论文

政治类论文

政治议论文

最新时事政治论文

初中生政治论文

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