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中美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比较与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公共管理类论文答辩,关于中美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比较与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公共管理及管理类及绩效管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公共管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被搁置.在对国内最早的24所MPA院校的招生简章进行比对,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学习形式”为“采用面授与自学相结合”,很少有高校将实践教学、政策模拟等教学方法明确提出.
美国MPA学员的教学方式呈多样化的特点,非常重视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研讨在美国MPA教育过程中尤为显著,而这种交流方式除了在课堂出现,现在也越来越多的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实现.例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电子邮件信息交流,网络讨论组的研讨交流,以及在实践环节中的教学交流等等.
以Maxwell学院为例,该校教学除了采用导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方式外,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经常组织实践活动.随着新技术的引进,Maxwell学院还通过影音、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另外,该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小组研讨法、针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政策设计、校外实习等方式.
3.2中美MPA师资力量比较
在我国,MPA教育师资队伍总数大但具有公共管理经验和理论功底深厚的高水平师资短缺.我国将参与MPA培养的全职教师数量的信息公开的院校有96所,平均每所学校的全职教师为42人.其中,47.6%的院校的MPA项目教师具有博士学历,有42所MPA培养院校的博士教师比重超过50%,有的高校拥有博士学位的MPA教师比例达到88%.
以北京大学为例,政府管理学院目前共有80多位教授、副教授参与MPA学员培养.其中,有50余位来自政府管理学院,另外30位则来自北京大学其他社会科学专业和国家行政学院.
美国全美行政院校联合会(NASPAA)要求全每各个高校的MPA项目至少应有5名全职教师.而目前,美国每个MPA项目的平均全职教师数量已经超出了这一标准,达到6.8人.如Maxwell学院就有包含25名全职学术型教师和2名专职实践教师的27名专职教师和6―8名兼职教师,其学历一般为博士.学校对专职教师除了要求高学历,另外还需要有较多的学术成果,并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声誉.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我国MPA师资力量相对于美国从数量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从教师的质量上如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拥有实际公共管理经验、公共管理“科班”出身的教师相对较少,直接对MPA培养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4启示与借鉴
通过和美国MPA教育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中美都将MPA教育定性为通才教育,且具有相似的培养目标,即为政府或从事公共事务的非政府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此外,中美MPA教育在学生就业、入学选拔、课程设置上具有一些共性.但是,中美两国MPA教育也存在一些差异,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第一,MPA主办院校应该依据自身所处的位置、学校性质、办学优势等方面优势确定符合本校的MPA培养目标.通过中美MPA培养目标比较,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多共性,但是我国MPA培养目标同质性较为严重,缺乏个性.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开设与本校优势学科相融合的MPA培养方向或具有优势学科侧重的培养方向,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学科资源,培养特色突出的MPA专业人才.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168480.html
第二,加大招生和录取的改革力度,可以将选拔性考试转变成资格性考试,注重审查学生在攻读MPA阶段的目标和计划,由于MPA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应采用淘汰制.既可以避免真正需要接受公共管理专业学习的考生因为初试不合格而被拒之门外,又能防止小部分人利用MPA培养中的漏洞“混文凭”.
第三,MPA培养单位既要适时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又要增加伦理、价值观的“软性”内容,还要革新原有的教学方法.MPA培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内容的与时俱进,更要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将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政策分析等教学手段交叉运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最后,高校要通过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引进留学人才、培训青年教师和聘用兼职教师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提高MPA教学的整体水平.高校间可以尝试联合培养或开放选修课等形式促进本地区高校MPA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学水平提高.
我国MPA教育的发展相比美国MPA的发展,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公共管理的现状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公共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和政府积极推动公共管理事业和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中美MPA教育的比较,寻找两国MPA培养的不同之处,取长补短,提升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光业.中美公共管理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娄成武,杜宝贵.中美MPA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2).
[3]蓝志勇.美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中国的启迪[J].中国行政管理,2006(4).
[3]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MPA[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9.
[4]陈振明.美国MPA十大名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4.
公共管理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中美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比较与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