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中文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再中文系的失宠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文系相关论文发表,关于再中文系的失宠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文系及中文教育及人文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文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当下中国大学中文专业的失宠,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实用性专业和职业化教育对大学原有系科设置、教学资源的挤兑,一方面由于学科内人文意识和价值担当的式微.面对大众化的教育态势和实用主义思潮,中文专业应该自省不足、完善学科设置,力戒工具化.这要求中文学科需在承认并正视失宠的前提下不断探寻和建构自救的长效机制,立足市场社会、立足生活实际营造批判性思维氛围和形成引导性力量,以发挥情感、心性教育之长,从而开创新的中文教育传统.

关 键 词:中文系;失宠;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5-0022-06

作为人文学科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文专业的失宠引发过诸多话题,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温儒敏教授和清华大学已故教授徐葆耕曾就他们担任中文系主任的工作经历撰文展开过富有针对性的讨论.受他们启发,笔者发表过《也谈中文系的失宠》一文(以下简称《也谈》),从中文专业一线教师的视角,结合教学观察,提出“反思一个学科在变化的社会秩序下的继续发展、继续生长的合理性”等问题.[1]在《也谈》一文当中,笔者主要就徐葆耕先生《漫话中文系的失宠》[2]一文做过一些不太成熟的发挥.囿于读书札记体例的限制,《也谈》一文的写作,其大体原则乃是建立在徐教授文章的基础之上,集中对大学中文系“失宠”的议题做过阐释和例证,而对作为人文学科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教育与文学研究特性及一些共同的规律明显照顾不够.本文试图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一、中文专业失宠的外因

应该承认,从人文(教育)环境与当前社会制度变迁的关联来看,中文系的失宠绝不是一个孤例.譬如,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提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在一些综合性大学除了中文系划分出编辑学、秘书学等所谓“热门”或应用性专业以外,哲学系、历史学系就划分出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等专业或学科.这类现象说明,传统的人文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正在努力制造出种种能够快速、便捷地推广并运用到市场流通渠道的知识范型、专业技术,这些知识范型、专业技术的增长和积累相应地催生出有关学科的设置――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以前的系科专业空前膨胀直到不断在形式上被学院建制取代,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纷纷改名为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专业设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史哲,从而能衍生出一些强调实用性的新专业来.在追求大而全的学院建制目标中,人们稍微留心便可看到在上述大学当中,一个从事文学原理教学的教员能够开设秘书学的课程,一个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的教员在大谈管理科学和企业文化,一个从事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的教员改行去搞(民俗)旅游经济学等诸如此类的例子,用前些年媒体、学界投入大量“热情”炮制并推广的“知识经济学”来概括,也许比较贴切――因为“知识+经济”的模式能够拯救传统人文学科,又能催生出学科的新生长点来,从而不断推动着学科努力朝市场方向的发展,这不断为就业部门的标准所检验,也将学子们纷纷吸引到这些实用专业的大旗之下.不过,倘若将它们归属为方兴未艾的“跨学科研究”,说是为整合各学科边际催生新的学科部类,恐怕又会令人莞尔一笑.事实告诉我们,当传统的文史哲学科因为市场游戏规则的引导做出五花八门的专业调整,并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很多秘书学、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出身的学生同样拥堵在就业之途上,也未必比学中文、历史、哲学的学生更怀一技之长、更有出息.这种“滞涨”反过来进一步动摇了传统的文史哲学科的基础,让身处其中抑或身处其外的学生(同时包括教员)不得不产生“市场正确”的印象来――无论怎样,在经济大潮的挑战格局下,文史哲学科已经江河日下,学习传统的文史哲已经彻底没有前途和希望了.以至于人们会想当然地以为文史哲是老专业,是过于陈旧冷门的专业,是不合时宜的专业,现在到了需要彻底更新换代的时候了.

再中文系的失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文系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反映到学院体制内部,这样一个令人窘迫不堪的“恶果”就难以克服:文史哲学科没有用途,即便这些学科得到调整性的改良,面对市场无论质与量的需求,都是分身乏术、乏“技”可陈.我们很难说市场经济、市场意识对社会心理的多方位占有直接导致了文史哲学科的衰落,但经济、人文的非完整融合,的确在当下社会形成某些矛盾,因而实用性专业兴、文史哲学科退的态势不难见出.“市场正确”的检验标准证明,文史哲学科的知识生产与就业门槛的需求往往格格不入,这些学科的设立即使不是逆市场化而行,也是多少存在不怎么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在专业的人力资源研究部门或市场调查部门做出的大学专业就业排行版上,文史哲专业的就业至少在近10年一直是居后不前,很有从大学诸学科、诸专业剔除出去的可能.居后者实在不易,与其拖了学生就业的后腿不如设法干脆让人从排行榜上直接抹去,因此前景毫无乐观可言的文史哲专业只能是该撤就撤了,对于企图希望在排行榜上赚得社会声誉的学校这一愿望可能更为迫切.不是早已有人放言,在“市场正确”的大环境下,“那些就业不见优势的专业完全可以交由市场去淘汰!”(笔者听到一个多少令人有些骇然的“故事”亦可佐证:某理工经管类见长的综合性大学中文学科的主事者向分管本学科的副校长汇报中文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重重困难祈望能得到学校的超常规支持,结果这位副校长抛出一句“你们中文学科办得不好可以不办嘛”,气得这位主事者目瞪口呆,连再汇报的信心都没有.)淘尽黄沙始现金,淘汰掉了文史哲这种传统落后学科,余下的就是“知识经济”大潮之中的佼佼者了.这是那些坚信市场万灵的人们悟出的一个道理最浅显、简单不过的看法.在他们眼中,市场一旦成为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的试金石,判断专业孰优孰劣则只能以学生所学知识实际应用的广泛与否和市场的接受与否为旨归了,市场需要便意味着社会需要,好的专业就有好的社会效益,反之亦然.况且这些年来学生就业趋势也为专业设置反馈过这般信息:一个即学即用的专业,哪怕只是充当权宜的职业训练,或者是简单地被利用作连通学校与公司的某种中介,它都可能被视为好的专业、理想的专业,因为市场的确需要它,市场需要就是实用,实用就是实惠,实惠也只能通过实用来体现.事实上我们也能看到前些年此类现象在不同高校的多次重演:只要谁在鼓吹IT工程师的万能,计算机软件专业和培训学校就会遍地开花;只要谁在谈论法律人的重要,法学院就可以随处落地生根;只要谁在渲染影视梦工场的夺目魅力,艺术类专业就会渗透到每一所跃跃欲试渴望成为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院校.学校如此,媒体如此,公众

1 2 3 4

关于中文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再中文系的失宠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

最新时事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议论文

中学生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1000

诚信政治论文

政治建设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发表

形势政治论文

政治类论文

政治毕业论文

再中文系的失宠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