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伤痕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伤痕文学”近三十年述评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伤痕文学方面有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伤痕文学”近三十年述评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伤痕文学及班主任及大学学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伤痕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伤痕文学”思潮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大陆产生后,就一直成为中国文学家和批评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伤痕文学”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笔者认为三十年来“伤痕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主要围绕社会主义能否出现“暴露文学”和悲剧以及现实主义的大讨论展开的;第二个阶段就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对“伤痕文学”研究的角度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深入.

关 键 词:“伤痕文学”研究;现实主义;流变;类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2

“伤痕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大陆产生之后,就一直成为中国的文学家和批评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新时期小说是以“伤痕文学”为开端的.粉碎“四人帮”后,作家敏锐地感应着人民的意愿和历史的要求,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文学的使命,通过真实的描写、大胆的揭露、愤怒的鞭挞、由表及里地触及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实质.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继而卢新华发表了处女作《伤痕》,形象地概括了“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严重的心灵创伤,从而激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接着一大批揭露批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和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的文学作品,以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冲决了种种思想禁锢,冯骥才的《啊!》、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伤痕小说都揭露出“文化大革命”的专制主义性质.关于“伤痕文学”的研究,本文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关于“伤痕文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能否出现“暴露文学”和悲剧以及现实主义的大讨论展开的.如陈恭敏的《伤痕文学小议》[1]王继志的《“现代迷役”和悲剧――谈〈枫〉的思想意义》[2]张奇虹的《悲剧的生命力与时代精神》[3]等等,这些研究都没有跳出“暴露文学”和悲剧大讨论的框架.以下是“伤痕文学”研究的具体分析:

以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为先导的“伤痕文学”发表之后引起巨大的反响与讨论.黄安思将揭露、控诉、批判“四人帮”的文艺作品称为“向后看的文艺创作”,他认为此类作品的“方兴未艾”,同三中全会提出的“团结一致向前看,团结一致搞四化”的口号很不协调,他主张应当“提出文艺向前看的口号,提倡向前看的文艺”.[4]随后李剑在《“歌德”与“缺德”》中指出:“那些暴露林彪、‘四人帮’的罪恶都应归入‘缺德’之列”;而且他认为“把洋人的擦脚布当作领带挂在脖子上,大叫大嚷我们不如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的人,虽然没有‘歌德’之嫌,却有‘缺德’之行.”[5]他宣泄了对伤痕文学的强烈不满,极力主张的是新时期文学应该是“歌德文学”.


本文网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194269.html

当然,更有中肯评价或声援“伤痕文学”的文章,内容涉及到“伤痕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价值等方面.如王朝闻认为“欢迎不欢迎《伤痕》这样的作品,应当说也是一种思想斗争”,这种思想斗争包括了“文艺思想斗争和非文艺(政治)思想斗争”[6].在他看来,黄安思和李剑的文章侧重于政治思想斗争,过分地强调一种文化专制的风气.在不少人看来,“伤痕文学”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在经过十年文革后,“这样丰富、悲催的社会生活,要想不反映不表现,绝无可能”;“人民长期受到精神压抑,失去了畅所欲言的自由,心头都结着无数感触和要求,要想不倾斜不迸发也绝无可能.”[7]

与此同时,“伤痕文学”以及随之而来的有争议的作品的讨论,也引发了对现实主义的重新认识.新时期的批评家们通过对“文革”时期“假、大、空”的虚假现实主义的批判,进而深入到对十七年现实主义理论的反思.在新时期,真实性再度成为现实主义问题讨论的焦点.尽管批评家们对于真实性的理解不尽相同伸着彼此抵牾,但把恢复文学的真实性视为恢复现实主义精神的第一要义,却是讨论者的共识.洁泯说:“文学只要离开了现实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现实主义,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文学的认识作用以及它的反映现实的功能等等,就将无从说起.”[8]从“伤痕文学”的创作状况来看,真实性的刻画是群众支持的最为重要的一点.《神圣的使命》《大墙下的红玉兰》等作品,不仅是敢于面对并揭露“四人帮”控制下的真实的社会现实,同时还在真实的基础上,正确积极地现实了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股“向下看”、向生活、向人性回归的文学潮流.


如何写伤痕文学硕士小论文
播放:28184次 评论:6352人

悲剧问题是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审美取向与审美品格.孔捷生的短篇小说《在小河那边》中,力图展现在文革“血统论”的错误导向下所造成的悲剧.就以“伤痕文学”因其表现出来的那张低沉,压抑,阴暗,感伤等悲感情绪所形成的争议来看,它涉及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的冲突和悲剧人物等问题;世纪到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成因及其特征等问题.另一方面,关于“伤痕文学”的论争揭示了它的悲剧品格,使得“长期在里理论上纠缠不清的问题”,“从实践上有所突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9]何西来等人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悲剧,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问题,“伤痕文学”的题材就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悲剧,而且它们的冲突也多有悲剧性.肖殷在批驳“歌德派”的责难时,也肯定了“伤痕文学”的悲剧品格.他说,悲剧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看过之后,引起悲伤、难过、痛心、进而激起悲愤、仇恨,最后则可能爆发出复仇、战斗的激情.”“悲剧同样可以鼓起革命激情,并激动人们为消灭反动势力而奋斗的斗志和决心.”[10]

“伤痕文学”研究的第二阶段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研究的角度越加丰富,成果较有深度.

首先出现的是对“伤痕文学”的局限进行反思的文章,较早的有周绍华的《“

1 2 3

伤痕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伤痕文学”近三十年述评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法律论文

政治 论文

政治论文集

政治参与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题材

政治高效课堂论文

初中生政治论文

如何写好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500

初中政治小论文

“伤痕文学”近三十年述评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