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1942年河南大饥荒纪实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蒋介石类有关论文格式,关于1942年河南大饥荒纪实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蒋介石及饥荒及军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蒋介石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是尸体;我看到狗从土里扒出尸体;狗群撕开铁路上死去的饥民.省政府在当地军队的威胁下,试图封锁消息,不让任何人走漏风声.重庆政府根本没派人到灾区的中心郑州进行独立的实地调查.中央政府为河南提供的赈灾资金是两亿元.我试图了解其下落――实际上它们根本没有到达灾民手中.”把各村、县情况汇总后,白修德估计受灾最重的四十个县中大约有三百万至五百万人饿死.但是,当他向河南省主席说起饿殍遍地的情景时,这位省主席却说他夸大事实.白修德知道旱情固然严重,但如果政府停免赋税、采取赈灾措施,就能迅速减少灾民的死亡人数,但各级官员对灾情却是轻描淡写,力图掩盖真相.离开河南的前一天晚上,河南的政府官员宴请了白修德等人.有心的白修德留下了那晚筵席的菜单,有莲子羹、辣子鸡、栗子炖牛肉,还有炸春卷、热馒头、大米饭、豆腐煎鱼等,此外还有两道汤,三个馅饼,馅饼上洒满了白糖.想想灾区人吃人的惨状,白修德面对满桌的美味难以下咽,他说,这是他平生吃到的最漂亮和最不忍吃的宴席.
白修德向蒋介石面呈实情
白修德意识到只有让外界知道情势如此严峻才能挽救灾区无数生命,还没有离开河南,他立即动手撰写稿件,从郑州走到洛阳时,他已经完成了为《时代》周刊所写的特稿.他不想等到回重庆,而是直接在洛阳找了家商务电台把稿件拍发了出去.按照当时国民政府战争时期新闻管制的规定,所有外国记者采写的稿件,在向所服务的媒体发稿时,无论在何地发报,都需先发给重庆,由有关部门审查后,再行发往国外.这一次,鬼使神差,白修德的报道居然没有绕道重庆,而直接由洛阳发往了美国.也许是洛阳的这家商务电台的工作人员疏忽,忘记了政府的有关规定,也许是发报员良心发现,有意让白修德未经审查的稿件直接传向海外.《时代》周刊收到了白修德写自河南灾区的现场报道,迅速在1943年3月22日刊载了出来.在这篇标题为《直到下一次收获季节来临》的报道里,白修德描写了他在河南灾区看到的惨状:“狗在路边啃人的尸体,农民趁夜色降临后寻找人肉,荒芜的村庄望不到边,乞丐在各个城门的门洞里挤成一团,每条公路上都有弃婴在号哭,在死去等”
白修德的文章在美国《时代》周刊登出后,顿时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美国朝野对当时中国政府不顾民众死活的作法大为不满.当时正值宋美龄在美国访问、讨要贷款的最关键时刻,这篇文章不啻一颗重磅炸弹,让正在美国风光十足的宋美龄极为恼怒.更何况《时代》周刊老板亨利卢斯是美国舆论界最支持蒋介石的代表,也是宋美龄的老朋友,宋美龄在美国访问期间的许多活动都是由卢斯操办的.宋美龄看到报道后大发脾气,强烈要求卢斯将白修德解职,这一无理要求理所当然被卢斯拒绝.
回到重庆后,白修德希望国民政府能迅速启动救灾机制,以解救那些奄奄一息的灾民.他将目睹的惨状向史迪威将军和美国领事馆汇报,还拜会了国民政府要员何应钦、孙科、张群、孔祥熙以及宋庆龄等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援助.同时,白修德迫不及待想要见蒋介石.他认为蒋介石是被手下的官员蒙蔽了,他要向蒋介石面呈实情,但蒋介石却拒不接见他.宋庆龄得知这种情况,一再对蒋介石说此事事关数百万人性命,坚持要蒋介石见白修德.在宋庆龄的坚持下,蒋介石最终同意会见白修德.见面时,白修德告诉蒋介石灾民饿死的惨状,以及官员们征税和敲诈勒索的丑行.蒋介石一开始对此矢口否认,坚决否认有人吃人和野狗吃死尸的情况.白修德不得已拿出野狗吃人尸体的相片,蒋介石看到这些相片后表情极其尴尬,问他在哪里拍的这些相片,要他提供完整的报告,又询问了很多官员的名字,还拿本子和毛笔记了下来,表现出要整顿这件事的决心.接着他又向白修德表示感谢,说白修德“比中国的调查人员更能干”.会见持续了二十多分钟,然后,蒋介石将白修德客客气气地送出了总统官邸.
白修德原本以为会有官员遭受处分,“甚至有人会掉脑袋”.但之后发生的事,让他彻底看透了蒋介石,蒋介石也确实惩办了一批贪官污吏,“的确有人受到处分弹劾甚至掉脑袋了”,无非是蒋介石为了搪塞舆论,推出了政界、军界的几个小角色来充当替罪羊.但白修德绝对不会料到,掉脑袋的人中竟有洛阳电报局那个将白修德的文章发往美国的发报员.因为他“泄露机密”,拍发了美国记者的灾荒报道.白修德在震愕、愤怒之余,不胜感慨:“我鄙视蒋.我再也不认为蒋介石或他的那个美国化了的行政当局是一个真正的政府.这里无法可循!”
河南大饥荒是天灾,更是人祸
事实上,资料显示,1942年夏天,河南灾情初现,蒋介石便接到了军方密报.蒋介石在第一时间赶往西安,召开紧急“前方军粮会议”,并宣布本年河南军粮配额减为250万石,却并没有免征军粮.河南省政府随即指派大员分头出发,一面督催军粮,一面视察灾情.时任河南省建设厅厅长的张仲鲁以后在回忆时说,他们真正的目的本就是催缴军粮,至于
蒋介石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214948.html
然而,从1942年到1943年,抗日前线无大的战事,国统区还有许多省份丰收.国民政府如果诚心抓紧救灾,是能够把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的.但蒋介石政权在“军事第一”的口号下,置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致使灾情日趋严重、不断蔓延.在蒋介石看来,河南是中日军队角逐的主要战场,而非相对稳定的大后方,他随时准备放弃河南.因此,他提出“不让粮食资敌”的口号,一面将河南农民搜刮殆尽,一面随时准备抛弃这三千万子民.正是沿着这样的逻辑,他才会在1938年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而这件事情,也是导致1942年河南大旱的根本原因之一.
美国记者由拥蒋转向亲共反蒋
《大公报》和美国《时代》周刊对河南灾情的披露,让蒋介石陷入国际舆论压力之下.为堵人非议,蒋介石派中央勘灾大员张继、张厉生二人前往灾区视察.这两人到了河南,先召开一个小会宣布“中央德意”:一方面,救灾、军粮是两件事情,灾要救,但不能为救灾减免军粮;另一方面,不应对灾荒夸大其词、过分宣传,以免影响抗战士气、混乱国际视听等总之就是赋税一个子都不能少,舆论上正面文章要正面做、反面文章也要正面做.两人告诫河南官场:诸君受党和领袖抚育栽培提拔才有今日,一定要“实事求是”.两人匆匆转了一圈,在当地官员的配合下,将“缩水”的灾情报告交给了蒋介石.随后,国民政府拨了两亿元法币作为救济金,并命令当局减轻赋税.但当时饥民最需要的是粮食,而非钞票.大饥荒那年,河南物价暴涨,两亿元法币最多可购得2000万斤粮食,分给300万灾民,每人只有6斤.甚至就连这点钱,也被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和省银行行长李汉珍扣下用来做投机倒把买卖,拖到1943年夏天,才买了一批发霉的麦子发给灾民.到了1943年秋季,麦子终于成熟,饥荒渐渐过去.此时,河南省已经饿死了约500万人.而当时的官方统计,死者仅为1602人.
1943年,成为白修德“所有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
蒋介石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1942年河南大饥荒纪实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