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心理素质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国内大学生心理素质综述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心理素质类毕业论文致谢,关于国内大学生心理素质综述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素质及大学生心理及心理健康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素质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93;.有的研究者在不同程度上用心理健康的指标来测查心理素质,或用心理素质的指标测查心理健康.这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的深入及教育实践的效益.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对心理健康标准问题争论不休的一个根源就是没有区分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41].系统分析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澄清二者的混淆,“为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素质标准的制定及相关的测量工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的深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有效开展.”[42]

四、研究启示

(一)在实证研究中加大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不同群体不同性别的实证研究中,不断验证心理素质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心理训练等方式验证理论结构的合理性.有研究对理工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作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心理素质中认知特性的非实践性成分和个性的动力特征[43].笔者也对此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也同样证实了心理训练对心理素质的促进.对心理素质的训练途径和方法既是对理论的验证也是将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从实践层次来讲,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是心理素质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启示.

(二)构建心理素质的本土化理论模型

心理素质是本土化概念,它的提出将促进中国心理健康乃至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本土化趋势.我国的心理素质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了大学生心理素质3×3+1的网状培养模式,以推动有效的心理素质教育机制[44],但作为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大背景下,心理素质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理论研究滞后,热衷于对国外的心理健康理论、标准、技术、工具等进行转述、验证或照搬,而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和国民心理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本土化心理健康理论模型的研究较少[45].立足于中国文化背景、中国发展现状、国民心态,构建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加强跨文化心理研究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集体主义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群体心理素质结构具有差异性.在进行心理测评研究时,要兼顾民族、区域、群体的差异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通过CNKI数字图书馆昆明理工大学镜像分站的文献检索,只有少量文章涉及到少数民族的心理素质特点,分别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广东少数民族、大理少数民族的心理素质做研究[46-48],并且这里的少数民族只是区域化中的少数民族总称,不是特指某一少数民族,对某一少数民族心理素质的研究文献非常匮乏,如对朝鲜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发现,朝鲜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明显低于汉族大学生的个性品质[49].这就是跨文化的差异,差异的背后是研究者构建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理论体系的起点.

(四)加大对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的探讨

对影响心理素质因素研究,传统是从客观和主观因素上进行探讨,但随着内涵、理论构建的研究深入,可借鉴现代心理学理论的观点来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以张大均提出的心理素质理论为例,他将心理素质划分为认知特性、个性特征和适应性三个维度,从社会认知理论、动力学理论、行为理论中可以看出有很多可以影响这三个维度的因素,如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榜样学习、压力管理等.这些影响因素其实可作为深入了解心理素质的内涵和构成的重要原因,也可更好地修正和完善心理素质理论,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1]张大均,王鑫强.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69-74.

[2]王滔,张大均,陈建文.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4):76-83.

[3]刘金平.心理素质的本质和结构新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4):115-117.

[4]梁宝勇.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基本概念、理论与编制构思[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4):241-247.

[5]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650.

[6]燕国材.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996(4):11-15.

[7]赵洪海.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3-56.

[8]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行为与研究,2003,1(2):143-146.

[9]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226.

[10]钱含芬.学生心理素质与学生成就相关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33-37.

[11]肖汉仕.心理素质机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6-28.

[12]刘晓陵,金瑜,林云祖.中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表的编制[J].上海教育科研,1998(2):24-28.

[13]王极盛.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21-25.

[14]张大均.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56-62.

[15]刘华山.试析学生心理素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2-53.

[16]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1-75.

[17]李虹.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92-596.

[18]沈德立,马慧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67-571.

[19]周冶金.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3):30-34.

[20]许燕.面向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9(10):36-41.

[21]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13-44.

[22]张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4):43-45.

[23]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22-25.

[24]刘亚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测评[D].天津:天津大学,2009:23-26.

[25]孙璞,苏荣海,王振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2):108-110.

[26]王建中.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8):29-31.

[27]王滨.互动式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26(1):61-65.

[28]孙利红.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415-417.

[29]关静红.拓展训练队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践研究[J].实践与探索,2011(23):311-312.

[30]边文红,张建春.跆拳道选修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

1 2 3 4

心理素质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国内大学生心理素质综述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建设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发表

政治论文2000字

政治论文选题

高二政治论文

关于法律的政治论文

高中生政治论文

关于政治方面的论文

中学生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国内大学生心理素质综述(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