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章太炎论文范文,与民初的经学与建国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章太炎论文网,关于民初的经学与建国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章太炎及国家及经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章太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所谓“建国”,指的是发端于晚清民初,从作为天下中心的华夏,转化成为作为民族国家的中国的过程.中国的建国历程,经历过两次大革命,一是辛亥革命,一是共产革命.但是,对今天而言,建国问题仍然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课题.中国自古以来看待群己关系,采取的是“身-家-国-天下”模式,其中的“国”,主要指朝代,而不是指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当晚清遭遇作为民族国家的外国列强,“大清”转化成“中国”,仿造西方民族国家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中国”.而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力量的是政治革命,但是,在晚清民初,有一批立根于传统经史之学的学者,提出了另外的建国思想.只不过后来的历史走上了另一条轨道,他们的立国之道被历史湮没,甚至被学术遗忘.重温他们的建国理想,或许对我们今天的思考有所裨益.
一、从天下主义到民族国家
晚清民国的建国历程,与传统社会的性质密切相关.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特辟一章言“中国是否一国家”,他以西方的民族国家为参照,说传统中国“不像国家”,理由一在“中国缺少国家应有之功能”,二在中国“缺乏国际对抗性”,三在中国“重文轻武,民不习兵,几于为‘无兵之国’”.四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极度缺乏国家观念,而总爱说‘天下’”.[1]最后,梁先生说:“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有‘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2]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章太炎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8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而在当时,梁启超甚至指出,中国没有“国名”.《中国史叙论》中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代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名也.以夏、汉、唐等名吾史,则戾尊重国民之宗旨;以震旦、支那等名吾史,则失名从主人之公理.曰中国,曰中华,又未免自尊自大,贻讥旁观.虽然,以一姓之朝代而诬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三者俱失,万无得以,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嫌骄泰,然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3]
通过梁启超、梁漱溟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人的观念中,“国家”是指一家一姓之王朝,“天下”是指仁义礼智信构成的文化.当清朝遭遇西方民族国家的挑战,人们逐渐发现,依靠家族不能自保,依靠朝廷不能自保,所以,只有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民族国家,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才能让自己富强起来.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家”、“国民”、“民族主义”,成为一时思想的关 键 词.梁启超以他的带着充沛感情的健笔,呼唤民族国家的诞生,呼唤公民公德的建立.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大声疾呼:“今之世非昔之世,今之人非昔之人.昔者吾中国有部民而无国民,非不能为国民也,势使然也.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故我民常视其国为天下.耳目所接触,脑筋所濡染,圣哲所训示,祖宗所遗传,皆使之有可以为一个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家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乡一族人之资格,有可以为天下人之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夫国民之资格,虽未必有以远优于此数者,而以今日列国并立,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时代,苟缺此资格,则决无以自立于天壤.”[4]
而清末民初所谓的建国历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进行.清末立足传统经世之学的思想,主要是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古文经学至黄以周、孙诒让而达到巅峰,而今文经学由廖平、康有为而获得新生命.在辛亥革命之前,治两种学术的大师,对国体政体的改革与设计,比较复杂.古文方面,如张之洞、孙诒让诸人,皆以中体西用之说,主张君主立宪.而稍后像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则以《春秋》夷夏之辨,主张政治革命.今文方面,康有为主张仿照日本、俄国实行君主立宪,并有孔教说之萌芽.而面对辛亥革命,经师之立国思想,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古文经学主张以历史塑造民族国家,而今文经学则将君主立宪与孔教相结合,塑造国家伦理.
二、古文经学与立国之本
古文经学共享的学术预设,是将经学视为历史.但是,这里所说的“历史”,不是今人以过去之事统称为“史”的历史,而是文明本身.古文经师以六经为史籍,六经是古典圣王之法的记载,因此可以说,经书即是史书,而且是最古老的史书.同时,经书在自汉至清之间,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成为文明的源头.所以,经书不但是最古老的史书,而且是最重要的史书.
古文之经典要籍,其实主要有二种,一是《春秋左氏传》,一是《周官》.其他诸经典的地位,皆以此二者为核心而升降.晚清民国古文经学家,立学各有不同,而政治理念也有差别.而其共同之处,则在于通过历史塑造民族国家.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章太炎.
章太炎的建国理想,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历史为基础,建立一个新国族的根基.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共同的历史.章太炎《原经》言历史的重要,说到:
本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272787.html
国之有史久远,则亡灭之难.[5]
是将“国史”与“兴亡”联系到一起.在章太炎心目中,民族国家的构建有两种方式,其《书序种姓》云:“方今欧美诸国,或主国民,或主族民.国民者凑政府,族民者凑种姓.”[6]所谓“国民”者,聚民以成国也.所谓“族民”者,聚族以成国也.而中国无疑是“主族民”者.在章太炎看来,中国要转化成为一个民族国家,这个民族国家的基础是历史,因为中国自古便是“历史民族”.章太炎说:“故今世种同者,古或异;种异者,古或同.要以有史为限断,则谓之历史民族,非其本始然也.”[7]也就是说,中国作为一所谓“历史民族”,不是依赖血统进行判断,而是正视历史上的种种民族融合,中国成立的基础,是一个多种性共同构建起来的历史文化体.章氏又云:“懿亦建国大陆之上,广员万里,黔首浩穰,其始故不一族.太昊以降,力政经营,并包殊族,使种姓合齐,以遵率王道者,数矣.文字政教既一,其始异者,其终且醇化.是故淳维、姜戎,出夏后、四岳也,窜而为异,即亦因而异之;冉朝蜀,瓯越朝会稽,驯而为同,同则亦同也.然则自有书契,以《世本》、《尧典》为断,庶方驳姓,悉为一宗,所谓历史民族然矣.”[8]以章氏之见,古代建国于大陆之上,幅员辽阔,百姓众多,一开始或者并不是同一族.但是,自远古的太昊之后,促进民族融合,使种姓齐一,同尊王教的时代,屡有发生.因为文字、政教统一,是故那些一开始并不相同的民族,也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遵从礼乐文明,而得以醇化.淳维族本出华夏,而渐不同华夏,成为匈奴.姜戎族本出四岳,而也渐不同于华夏,成为西戎之一支,此二族终不
关于章太炎论文范文,与民初的经学与建国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