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论文例文,与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与结构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论文答辩,关于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与结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就业能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20;很难管理”,他们普遍善于要求和索取,缺乏耐心和忍耐力,抗压能力也较差.岗位工作迫切需要毕业生具备责任心、吃苦耐劳(敬业)、踏实、乐观向上,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等.这些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最看重的能力要素.用人单位强调了毕业生性格的重要性.被访者普遍认为,性格好的毕业生与性格不好的毕业生相比,往往具有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乐观向上的品质,能够较容易地融入工作,能够与同事和谐相处,这些都是工作岗位所特别需要的.⑦他们在挑选毕业生时也会以性格作为录用的标准之一.在心理学上,性格是一个人的内在特征,是不能以“好”或“不好”来评价的.人们所说的“好性格”、“坏性格”实际是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给出的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亦是如此.所以,虽然用人单位强调了毕业生性格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将性格直接作为一个衡量维度,可以将能够体现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如对待事物的态度,包括是否乐观向上、是否有竞争意识、是否具有自我心理调试的能力、是否具有抗压能力等,放到基本素养这一维度中去间接衡量.
综合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以及上述调查访谈的发现,应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重新思考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结构的界定问题.
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界定应重点体现岗位需求和就业质量.如前所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他们愿意从事的工作的要求,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岗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以助其胜任所从事的岗位,是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应主要考虑的方面.根据胜任力理论,胜任力是从事某一特定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要素的总和,其包含一组针对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的要素,具体包含完成特定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特征,这正好与我们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路一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是要从岗位胜任力的视角来界定大学生就业能力,但大学生就业能力并不等同于胜任力理论中的岗位胜任力.胜任力是对人在职业活动中是否可以胜任其所从事的职业和取得高绩效进行分析的一个概念,主要对人的职业活动进行分析,对工作对能力的要求和能力的差异进行识别.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对大学毕业生获取职业和维持职业发展的能力进行分析,特指潜在的就业能力.
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从岗位胜任力的角度,以大学生就业结果、质量,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为考量来界定大学生就业能力会更合理,应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获取职业、适应职业和取得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
构建体现岗位需求,且具有核心性、通用性和普适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一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设计应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界定为依据.既然上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界定是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基础的,那么就业能力结构的设计也应体现岗位需求.还有就是,岗位不同,对就业者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不能试图建立一套包含所有岗位的、所有能力要求的就业能力架构,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此,我们可以将不同岗位要求之间的差异性抽象掉,用各岗位对就业者相对统一的要求来构建就业能力的结构,而这些相对统一的要求是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这样的就业能力结构既有普适性,也具有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设计具体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就业能力指的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从横向上来说和所有的行业都有关系,从纵向上来说是和所有职位有关的能力,这样的能力结构才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那么,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应集中体现不同岗位的共同的、核心的要求.具体地,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已有成果,尤其是最有影响力的关于个人工作能力(或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即前面论述过的几个国际组织所得出的能力指标体系,如ASTD、SCANS等,这些组织研究出的能力构成标准是非常具体的,也比较容易识别,还很好操作.同时还要和现实的要求相结合,提炼岗位对大学生能力的共同核心要求.
总之,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结构的界定应通过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同时,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持久性、时代性的,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其结构无疑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文化的不同而变化,还需进行持续性研究和适度调整.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本文系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201211417030)
【注释】
①[美]帕特丽夏威奈尔特:《就业能力―从理论到实践》,郭瑞卿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0~28页.
②MelFugate,AngeloJ.KinickiandBlakeE.Ashforth.Employability:APsycho-socialConstruct,itsDimensions,andApplication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04,65:14~15.
③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7年,第43~67页.
④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第87~95页.
⑤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第52~54页.
本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330029.html
⑥⑦杨河清,韩飞雪:“关注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行为―对北京市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第1期,第87~91页.
⑧宋国学:“基于可雇用性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结构及其维度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12期,第64~72页.
责编/韩露(实习)
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论文例文,与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与结构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