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类有关论文格式模板,关于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法律基础课及法治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教学活动,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整到国家与社会要求的层面上来,并使他们逐渐养成以法治思维方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三、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法治,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通过推进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的协调,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用人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略了对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要求,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盲目推崇GDP指标,热衷于大拆大建,甚至动辄以公共利益为旗号大肆破坏环境、损坏群众利益,使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比如,由于前些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密切合作的“圈地”运动,至少导致了5000多万农民失去土地的,成为“三无”(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农民![8]所有这些无不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缺失有关,它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质疑.
党的十八大果断提出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这为扭转“以GDP论英雄”的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适应这一发展思路的要求,我国未来各个领域的工作必然建立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础之上,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强调生态文明.相应地,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领导者就必须具有法治素质.对此,我们只有通过高校的法治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推动着用人模式朝着法治的方向改变,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力量.法治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法律知识和方法,更在于掌握法律思维方法,培育法律精神和法治信仰”[9].高校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途径和环节,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具有责无旁贷的使命.因此,其教学目的也应该包含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内容.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的后,教师可以自觉地将法治精神、法治理念以及法治思维方式的教学内容与国家推行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在一起,阐述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不仅具有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而且,能够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塑造具有法治内涵的行为规范
如前所述,现行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目的体现在教材最后一章,即第七章.这章主要讲大学生应当具有的行为规范,包括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教材仅从守德和守法的角度来塑造行为规范,重点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职业生涯以及婚姻家庭中成为遵守道德和法律的模范,而忽略了大学生权利观、公民观、主人观等法治精神的培养.可见,全书的落脚点只是塑造守德和守法的公民,而没有塑造当家做主型的公民.显然,这种教学目的的定位与法治的内在逻辑不完全相符的,因为,党的十八大以后,法治路径已被认为是中国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的最优选择.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需要法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更需要法治.只有真正走上法治的康庄大道,中国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3]那么,法治教育的任务不仅塑造守法公民,更重要的是塑造善于用法来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公民.法治不是要求公民对政府言听计从,而是要求公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言政府、监督政府.因此,法治教育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培养遵守公共生活秩序、职业法律、婚姻家庭法律的公民,而且应该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为指导,塑造体现民主权利要求、公民权利要求、敢于和善于当家做主的行为规范.毫无疑问,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目的应该摆脱简单塑造大学生守法行为模式的狭隘思路,而应把重点放在具有法治内涵的行为规范上.
参考文献:
[1]王蕴慧.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67.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论文、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2]徐媛媛.浅谈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53.
[3]“法治维稳”才真正有利于社会稳定[EB/OL].http://news.china../18da/2012-11/12/content_27079484.,2012-11-12/2013-12-09.
[4]高振强.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的区别[J].重庆行政,2010(2):45.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politics.people../n/2012/1118/c1001-19612670.,2012-11-18/2013-12-09.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9.
[7]陈金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2):78.
[8]王国林.失地农民调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序言,1.
[9]钭晓东.法律教育的实效性研究――论学生法律思维的积淀与养成[J].社会科学战线,2007(2):285-286.
大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