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如何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框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等教育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如何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教育发展及留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340;概念内涵与特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与目标奈特将国际化的动因归纳为政治、经济、学术及文化和社会动因.显然,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院校层面,学术动因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其实质是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及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建设而推动国际化.[18]
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推动国际化的直接着眼点在于提升学术水平,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更具体地说是在于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的提升,在于中国高校的竞争力和国际声誉.其中,尤以国际学术地位与声誉的建立为重.也正因此,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成为重要的国际化程度衡量指标.[19]这也就是阿特巴赫(PhilipG.Altbach)所概括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模式[20].而从院校层面来说,提升学术水平与声誉是高校推动国际化的核心动力与目标.以对首都45所高校所做调查为例,89%的高校将“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国际声誉”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化动因,紧随其后的动因是“提升教学质量”,只有11%的院校认为“增加收入”是国际化的主要动因.[21]20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与活动如果说动因是尝试回答国际化中“why”的问题,那么过程与活动则是要回答“how”的问题,即国际化发展的路径与实现策略.
戴维斯(JohnL.Davies)以大学国际化系统性和重要性为依据提出的大学国际化策略四象限模式可用来作为大学国际化路径分析框架.
图2中横坐标表示大学推动国际化的系统化程度,纵坐标表示大学对国际化重视程度.由此,大学的国际化路径(策略)可划分为:随机-边缘策略、系统-边缘策略、随机-核心策略及核心-系统策略.
如果说最初的国际化是学者个人出于追求学问和传播知识的动机的随机-边缘发展策略的话,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组织化与策略化.一方面,大学国际化组织与管理日益专业化;另一方面,根据自身资源和发展特色制定本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已成为高校的普遍选择,也成为许多大学领导的基本共识.以首都高校为例,80%以上的高校均将国际化纳入公开的办学宗旨或培养目标中,614%以上的高校有成文的国际化发展目标或制定了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目标的发展规划.659%的高校制订了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目标的发展战略.而在国际化目标和战略实施中,有867%的高校有专门部门负责监督国际化的实施,833%的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规划获得了相应经费支持,60%的高校对国际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21]22
而从活动的角度而言,国际化早已经突破了单纯的人员国际流动,渗透到了大学方方面面事务中.既有国际学生和学者的交流、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国际学生数量的增加,也有国际化意识的提升、学术组织的变革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国际化.[23]所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从活动的角度可以概括为教学、科研和管理三大方面.
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总体属于核心-系统路径模式,大学中存在大量各种类型的国际化活动,且这些活动是在清晰的国际化使命陈述和目标指导之下,在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和组织支撑下实施的,核心-系统化策略是我国高校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集体选择的策略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参与主体高等教育国际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国际化定义中多层面的差异.奈特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参与主体进行了细分,认为,参与国际化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与半政府组织、私立与公立基金会以及教育机构和教育提供者.[24]不同的参与主体承担着不太相同的角色和责任.比如,政策制订、监督管理、提供经费、项目规划等等.在我国,政府部门及高等教育机构承担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责任,他们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密不可分的重要推动和参与主体.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政府承担着提供政策和资金的作用.1978年,邓小平关于大量派遣留学生的讲话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此后20多年中,虽然在政策领域中并没有出现“国际化”的提法,但是与国际交流相关的政策对大学国际化起到了直接引导与推动作用.20世纪末21世纪初多部国家政策法规和战略性发展规划文本都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大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极大促进了大学国际化发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5]则对大学国际交流提出了专门的要求,确立了大学进一步推进教育交流的方针政策.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并从国家层面确立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目标,为大学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治空间.
高等院校是国际化发展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参与主体,承担了具体的国际化活动职能,包括课程国际化、科研合作、校际协议、留学生招生等.同时,随着战略规划和管理理念的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向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高校纷纷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特色、学科基础和资源提出大学国际化策略与规划,尝试以一种组织化和制度化的方式推动大学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征分析
综合上文对概念框架维度及内容的分析,可以将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声誉,高等院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采取核心-系统的策略模式,将国际化维度融入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中的系统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依此概念框架概括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个重要特征: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和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声誉.在经历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之后,20世纪90年代末一系列旨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战略和法规的颁布引发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对于国际化问题的讨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政府和众多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因此,从一开始,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提出就建筑在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声誉的战略目标之上,是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得以实施的,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质之一.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行的,国家(政府)和大学在国际化进程以一种协作的关系,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资金,并通过一定的项目实质性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而另一方面,院校在这一进程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三,有组织、有规划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又一特征.目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国际化已经渗透到院校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大学层面国际化活动进入常规化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机构职能和重要性不断扩大.国际化逐渐成为大学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发展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也正在逐步建立.□
参考文献
[1]Teichler,U.TheChangingdebateonInternationalizationinHigherEducation[J].HigherEducation,2005,48(1):5-26.
[2]Kehm,B.M.&Teichler,U.ResearchonInternationalisationinHigherEducation[J].Journalofstudiesininternationaleducation,2007,11(3-4):260-273.
[3]Zha,Q.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education:Towardsaconceptualframework[J
关于高等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如何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框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