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知识中国化的实践范本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学科教学相关毕业论文网,关于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知识中国化的实践范本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科教学及学科教育及教师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5”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十一五”期间注册进入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本科生达4000人左右.2010年起,教师教育学院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对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等10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音乐、美术、体育、教育技术等师范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安排.符合教师资格申请及毕业条件者由教师教育学院统一办理教师资格认证及就业派遣等手续,学习成绩优异者可免试推荐攻读校内外硕士研究生或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49]6-14教师教育学院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面向基础教育开展了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学院通过免试推荐的方式,遴选了5届各学科优秀本科生进入教师教育专业进行“4+2”模式本硕贯通培养,同时面向全国统招各学科研究生,覆盖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等研究方向.[49]6-14
实践表明,这种建制模式不仅为依托学科教学知识理论的教师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制,还释放了大量的发展活力,并且为整个大学的战略转型与提升开辟了空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不仅拥有硕士层次的学位点,并且承接了本科层次的师范生的全部学籍,将学科院系负责的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学院开展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清晰地分工开来,极大优化了教师教育的模式与品质.然而这一建制的成型也并非在一夜之间完成,而是经过了数年的探索与过渡.当前,更多的师范院校则位于传统师范大学与建立成熟化教师教育学院之间的状态(例如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说明教师教育学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令人不解的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目前仍然没有成立教师教育学院.通常而言,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它们本应充当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弄潮儿,但恰恰相反,面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大潮,它们无一例外地步履蹒跚、裹足不前,忝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末位.这种局面非常耐人寻味,个中原因恐怕只有六所师范大学自己心知肚明.对此,有学者指出“不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就意味着六所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大学的战略转型没有实现.换句话说,只有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六所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大学才能真正实现战略转型,教师(教育)学院是六所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大学实现战略转型的标志.”[50]含蓄地批评了六所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改革大潮中的畏葸不前现象.
当然,教师教育学院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观念碰撞与利益博弈更是不可避免.事实上,一些师范大学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曾成立含有部分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客观上已经构成了教师教育学院的萌芽,但经过数年探索之后将其归并于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曾将分散于各学科院系的学科教学论教师归属教育学院,在经历十年之后又重新将这些教师调回原学科院系.前不久,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实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任务.课程与学科教学论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由学校单独设置和统一聘任,其科研考核指标单列.[51]但并未见其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以上,都显示出这些院校对于教师教育学院发展、目标与定位的迷茫和困惑,对于教师教育学院建立中观念碰撞的躲闪和利益博弈的规避.当然,这些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学院探索中的反复、迂回和挣扎.事实上,由于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从事学科教学论的教师才是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师主体,教师教育学院的建立就为原本分散于各学科院系的学科教学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平台并可发挥整合优势.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学科教育的研究水平,而且解决了60余年来师范大学发展的制度性难题,从而彰显了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智慧和勇气.综上所述,我们相信,随着教师发展专业化的发展,中国化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一定能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焕发出更具生命力的实践图景.参考文献
[1]Shulman,L.S.ThoseWhoUnderstand:KnowledgeGrowthinTeaching[J].EducationalResearcher,1986,15(2):4-14.
[2]Cochran,K.F.,etal.PedagogicalContentKnowing:AnIntegrativeModelforTeacherPreparation[J].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993(4):238-272.
[3]TurnerBisset,R.ExpertTeaching:KnowledgeandPedagogytoLeadtheProfession[M].London:DavidFultonPublishers,2001:125.
[4]deBerg,K.C.&Greive,C.UnderstandingtheSiphon:AnExampleoftheDevelopmentof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UsingTextbooksandtheWritingsofEarlyScientists[J].AustralianScienceTeachers’Journal,1999,45(4):19-26.
[5]Lowery,N.V.
学科教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6]Hashweh,M.Z.TeacherPedagogicalConstructions:aReconfigurationof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J].TeachersandTeaching:TheoryandPractice,2005,11(3):273-292.
[7]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0):68-73.
[8]Grossman,P.L.TheMakingofaTeacher:TeacherKnowledgeandTeacherEducation[M].NewYork:TeachersCollegePress,1990:7-9.
[9]GessNewsome,J.Examining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TheConstructanditsImplicationsforScienceEducation[M].[sineloco]: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9.
[10]Cochran,K.F.,et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AnIntegrativeModelforTeacherPreparation[J].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993,44(4):263-272.
[11]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内涵辨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38.
[12]Paulsen.M.B.TheRelationBetweenResearchandtheScholarshipofTeaching[J].NewDirectionsforTeachingandLearning,2001(4):390-405.
[13]Lederman,N.G.&GessNewsome,J.DoSubjectMatterKnowledgeand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ConstitutetheIdealGasLawofScienceTeaching?[J].JournalofScienceTeacherEducation,1992,3(1)
学科教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知识中国化的实践范本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