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方面论文例文,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新课改方面论文查重,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课改及学生及品德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课改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新课改中作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即取消《思想品德》而在小学生课程中开设《品德与社会》.在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做好《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将会对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本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429851.html
【关 键 词】品德与社会;策略;实践
0前言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旨在促进学生的良好道德形成的课程.它主要在小学阶段高年级中开展,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责任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认真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有着重要意义.
1从实践出发,体验生活
生活的体验导致学生品德的形成,真实的生活给学生带来深刻的道德体验和认知,而不是表象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悟,促进他们的全面良好发展.
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中实践,学习,增加实践能力.充分利用资源,增长见闻,开发兴趣,拓展知识.道德是与生活密切接轨的,离开了社会也就不再有意义,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与学生紧密相连.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才能从心里打动学生,引发他们的真正的道德情感,真正的产生道德认知,而这些源于生活的实践、认知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形成.
因此,在学生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脱离了生活,品德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要取得好的教课效果,引导学生在实
新课改方面论文例文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新课改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1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2探究应坚持适度原则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是这次新课改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去深入研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热情,达到教学的目的.而在组织的活动中要坚持一些原则,保持高热情,高效率.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碰到一些这样的例子,一些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看似在热闹的探讨,实际上不乏有的学生想借此机会大聊特聊,“侃大山”,“凑热闹,出工不出力”.这样小组的讨论将会因此而变成吵吵闹闹,嘻嘻哈哈,讨论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探究的目标也将变得漫无目的,还因此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的配置学习内容,达到高热情,高效率的目标.
在不同的地区老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堂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心策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处理好各种问题,进行好每次活动,提高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发展主题教学,更具针对性
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参与、认识能力在本次新课改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更加受到重视,因此,新课程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社会课程更加考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适应能力,更加强调学生融入生活,在生活中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中锻炼自己,而这与传统课程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样在我们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更多的考虑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进行实践,感悟.在一些不必要让学生了解的方面,我们只需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正确的事实就足够了,所以,往往直观的认识反而要比理论化的认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不管如何,学生都应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我们要采用主题模式,进行单元教学.
教材的编排采用主题单元的模式,按照总――分的形式进行,每个主要主题下分若干个次级主题.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机动的安排每个单元的学习,不要机械式的教学,对教材统整,可以部分颠倒或整合.
4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吸收老师教的知识,老师的教学内容需要阐述,这样双方的思维就要进行密切的沟通、碰撞,新的问题就必然会产生.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已有经验,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准确的剖析,从而达到上述的状态,这既不能由老师预先设定,也不是学生能自主决定的,这需要教师的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不同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节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适宜的教学节奏必然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发展也大有益处.
现实却并非如此,我国教师热衷于“题海战术”,学生的负荷量太大,学习任务重、负担大.这样紧绷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都高度紧张,单调而机械化,很容易产生疲惫、压抑、紧张等负面情绪.而本次课改中《品德与社会》主张在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社会体验和实践,以感性的认识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因此,选择更适宜的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予以考虑的一个方面.
5总结
总之,品德与社会具有的活动性极强的这种性质使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等的限制,也应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本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充满热情的投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对生活充满信心、希望的目的,教师们在活动中的策划和课堂上的循循善诱也是至关重要的,《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真正目标才能圆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郝晓微.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2(11):51-54
[2]王恩生.《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浅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4(1):62-66
[3]丁万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B,2011,10(9):42-45
[4]王池.探究教学实践――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J].学园,2010,7(4):121-124
新课改方面论文例文,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