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通识教育理念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课“2+1”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方面毕业设计论文,关于通识教育理念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课“2+1”教学模式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通识教育及实践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分的1个学分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围绕学生的主体活动开展的.选题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的,并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实施的过程由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协作和集中式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具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完成研究.原理课课内与课外二部分又是统一的,主要是从内容而言的.课外实践活动既是课内学习理论知识的延续,又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网上精品课程的完善、图书馆丰富资源、校园网络发展为学生课外学习知识提供很大的便利,可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深入思考问题,获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理论的学习,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才能变为能够运用的武器,单是纸上谈兵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课外的实践教学成果可以用作课内的材料,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内表现出来,这是对课内教学极大的丰富.原理课“2+1”教学模式课堂内外提供学生参与的平台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课内外活动的内容成为教学整个过程的重要部分,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和能力得以提升,促使自身合理知识结构和专业体系的形成,又培养思考、创新、拓展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内在与外在、品德与智力、知识与能力、生理与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形成科学知识与信仰的统一,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2.与其它培养计划结合起来
在整个四年的培养计划中,大学生还有许多必须完成的其它教学或实践环节,如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创业实践等结合起来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原理课利用的环节.这既能缓解原理课课时紧内容多的矛盾,又锻炼学生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科学知识,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做人都有引导作用,它的思想性、批判性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内涵必须在长期中才能逐步领会.因而把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锻炼能力与人格,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硕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0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三)关注人的生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通识教育理念关注长远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教育应当培养人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具备启发心智基本技能,有明辨力、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责任感等生存与促进发展的素养.原理课“2+1”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不断生成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1.思想上的生成
原理课培养的大学生是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在道德、品格、心理和精神世界方面有正确理解.能促使自身道德发展、人格不断完善,有自我扬弃与提升的动力,不断摒弃落后、保守、狭隘和庸俗等消极态度与思想,了解人生价值,具有自我建构健全思想机制的能力.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应当培养大学生这种思想的生成,为适应社会变化提供基本的思想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也就要求人是具备这样的思想素养.
2.思维上的生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利用理论科学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具有批判精神,分辨事物,不被物所迷,失去自我.原理课教学模式在思维上以归纳型思维为主,充分发学生挥原有知识的作用,建构新的或完善原有的水平.这种归纳型思维的训练,可以开拓思维,也促使学生具有知识迁移、整合的能力.为大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或进行其它领域实践提供基本的思维路径.
3.人际交往上的生成
小组讨论完成部分课堂教学任务,课外实践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的完成,都强调人与人的协作.在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在人与人之间,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研究任务,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4.个性的生成
“2+1”模式中课堂内是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各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可以大胆提问,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表明自己的观点.课外是以导为主的实践教学,在其中大学生可以有个性的极大展示.课外实践自主式进行的活动,学生在读经典、学典型、听红歌、写感受中学生可以尽情表现自我感受;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协作式各项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助和自我选择来实现,把自身的优势与独特体现出来,激发人的发展欲望,对学生个性的生成提供平台.
当然,在这种模式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学生消极参与的问题.如小组协作完成任务时,有同学不付出劳动,但会因其他同学的辛苦劳动而享受成果;在参观活动过程中会出现有同学不用心观察而仅是走过场;个人阅读经典或其它独立完成的工作可能会从网络上直接找现成答案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2+1”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他们成为“完整人”,让学生体会到原理课对他们发展的促进作用,能从原理课中受益并是终身的.
参考文献:
[1]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继兵.通识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胡悦]
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通识教育理念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课“2+1”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