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美国工程教育联盟(EEC)项目述评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改革方面有关论文答辩,关于美国工程教育联盟(EEC)项目述评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改革及新教师及跨学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改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人员创造联系的机会,并加强对工程教育创新的宣传;第三,压缩那些整合具体教育创新成果的概述;为教师在短暂的宝贵时间里了解工程教育创新提供了机会.2.工程教育文化.随着EEC项目的关注点从课程开发转移到推动系统改革方面,工程教育文化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整个联盟对于文化变化的特点和实现过程还没有清晰的理解.研究者认为,与那些简单警告语如“研究受奖而教学却没有受奖”,“教员需要了解更多的教育研究和方法”相比,文化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比预想的要更复杂、更微妙,改革的创新模式不足以应对文化改革带来的挑战.因此,联盟呼吁为工程教育的系统改革而开展“对话”.
二、美国工程教育联盟(EEC)项目评价
EEC项目已经使参与联盟甚至没有参与联盟的高校工程本科课程得到很大改进,同时也提高了工科学生的保持率与多样化.但是,鉴于成本问题和缺乏对改革成果的数据支持,NSF在21世纪初停止了对所有工程教育联盟的资助.一些工程教育专家对EEC项目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美国工程教育改革借鉴.
(一)对未来工科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致力于投身工程教育的年轻人在工程教育联盟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是他们在工作时的两倍;一半以上的见习教师奖(ApprenticeFacultyGrant,AFG)获得者都曾经在联盟高校接受过教育与培训,并且大约63.2%都被联盟高校所雇用;1/3的NSFCAREERGrant受资助者目前受聘于联盟高校,占所有工程教育计划的15%[9].
(二)促进了工程设计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
半数以上的教师在他们所教的课程中,逐渐地“少量”或“显著增加”工程设计(56%)和团队合作(52%的关注).EEC项目对于工程教育变革具有重要而独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实验方法、项目管理和使用现代工程教学技术等方面,课程变化是其中最大的影响[10].
(三)为推动工程教育作为一门严谨性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EEC项目早期的关注点是大学新生的课程以及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和其他主动性学习活动进行跨学科整合.目前,学生和课程的改革仍占主导地位,但逐渐增加了对教学评估、教师发展和研究上的投入,且通过期刊论文的引文分析发现,2005年开始掀起对EEC项目及其论文的回顾性研究[11].
三、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结构和水平却难以适应当前形势,改革势在必行,而美国EEC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行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一)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工程教育改革的协同创新
工程教育联盟以开发合作项目为依托,要求联盟成员高校改变传统为追逐各自局部利益的博弈行为,淡化高校组织机构之间的界线,进行充分沟通和广泛的信息传递,达成共识,促进工程教育改革的协同创新.就我国目前工程教育改革来说,高校普遍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既缺乏改革的信心与热情,也缺乏改革所需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我国高校通过工程教育改革项目结成战略联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不仅是竞争实力的增强,而且使人才质量得到最大提升.
(二)注重反馈和有效的宣传,促进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传播与分享
每个联盟都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参与项目的所有人,调查结果表明:联盟高校开发了许多课程,发展了新的教学方法论,采用了适合本科教学的新技术,制订了教师发展计划以及课程评估计划等.EEC项目的各项成果在非联盟高校进行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实施,研究者也将自己的感受和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工程教育研究的学术会议上交流探讨.另外,联盟通过网站、博客、在线交流等作为宣传手段,借以扩大改革的影响.对于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来说,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改革效果的评估以及师生、企业的反馈,另一方面,高校间要建立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引领全国工程教育的发展.
(三)以工程设计教育为主线,探讨走向整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EEC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工程教育范式,学校开发了跨专业、跨系、跨校的课程整合,学生在大一、大二就接触工程设计,获得了接触真实工程实践的机会.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依然巨大,工程教育偏重理论,缺乏实践,难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工程教育必须重组基础课体系,压缩、削减自然科学基础课时,浓缩和简化有关基本内容,突出其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工程设计”为纲,以强化工程基础为目的,合理配置自然科学知识,以综合工程为主,配置有关课程.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483637.html
[1]http://.nsf.gov/pubs/2000/nsf00116/nsf00116.
pdf.
[2]http://.nap.edu/openbook.php?record_id等于11338
&page等于82.
[3]Al-Holou,N.“FirstYearIntegratedCurricula
AcrossEngineeringEducationCoalitions.”Front-
iersinEducationConference,1998.FIE’98.28th
Annual.
[4]D.Denton.EngineeringEducationfor21stCentu
ry: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JournalofEng-
ineeringEducation,Jan,1998.
[5]顾建民.发达国家工程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1997,(3).
[6]Bucciarelli,L.L.,“LearningByDesign―WhatHave
WeLearned,”Proceedings,1998ASEEAnnualConfe-
rence,ASEE,1998.
[7]Froyd,J.AnIntegrated,First-YearCurriculumin
Science,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Innovative
ResearchintheClassroom.Proceedingsofthe
1993NationalHeatTransferConference,Atlanta,
Geia,9-11August,1993.
[8]RebeccaBrent,RichardM.Felder.AModelProgram
forPromotingEffectiveTeachinginCollegesof
Engineering.Proceedingsofthe1999AnnualASEE
Meeting,ASEE,June,1999.
[9]Adams,R.andR.Cummings-Bond,“CareerTrajectories
inEngineeringEducation―WhereareTheyNow?”
ASEEAnnualConferenceandExposition,2004.
[10]Lattuca,L.R.,P.T.Terenzini,andJ.F.Volkwein,
“EngineeringChange:FindingsfromaStudyof
theImpactofEC2000,”ABET,Inc.Baltimore,MD
2006.
[11]Borrego,M.“DevelopmentofEngineeringEducation
asaRigorousDiscipline:AStudyofthePubli
cationPatternsofFourCoalitions”.Journalof
EngineeringEducation,vol.96,2007,pp.5-18.
教育改革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美国工程教育联盟(EEC)项目述评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