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新思路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关于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新思路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学及课堂教学及综合素质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因专业应用能力不强而影响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是目前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树立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通过调整培养计划和系列教改措施,强化专业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6-0068-03
有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等现象,根本上源于专业教育中错位的教育理念,即倾向于将专业教育理解为以学科知识分类为基础的“学科(术)性”教育,而不是以社会职业分类体系为依据的“专门职业人”教育[1].这一预设性理念是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专业
社会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
就社会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来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学科重建,不仅是学科知识体系重建的过程,也是专业人才社会认可重建的过程.在专业人才培养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各个专业都希望在就业市场和职业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面向职业生涯已成为很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宗旨.随着开设社会学专业高校越来越多,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培养体系,但决定社会学专业教育成败的关键,还在于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和职业体系中的竞争力.对这一点,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学毕业生比专业教师更有发言权.为此,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评价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探讨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教改思路.
一、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本研究的以某大学社会学专业2005―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班级群发出电子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11份,有效回收率为79.3%.调查对象中,男生占41.4%,女生占58.6%;2005―2008届毕业生占46.8%,2009―2012届毕业生占53.2%;大学毕业后未读研者占88.3%,读研者占11.7%,样本结构基本与毕业生总体构成相一致.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对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前者主要了解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和职业认知,后者主要考察毕业生结合工作经验对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看法和建议.
(一)调查结果
1.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据调查发现,只有6.3%的毕业生认为现在的工作与社会学专业对口,而认为与社会学有一点关系或完全无关的比例分别为33.3%和41.4%,不好判断的为18%.结合社会学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在被视为专业对口的领域,如各类学校、政府机构、城乡社区、市场调查或咨询机构、传媒或策划机构、NGO组织等单位工作的累加比例为40.5%,在其他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就职的比例为51.4%,自雇或待业比例为8.1%.此外,65.8%的毕业生至少换过一次工作,而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职位或待遇不达预期(38.7%)、工作环境或前景不好(27.9%)、个人因素(25.2%),因专业不对口而换工作的比例仅为5.4%.
调查发现,社会学专业毕业生求职时遭遇的困难中前三项分别是:专业岗位需求太少(71.2%)、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低(55%)和技术性不强(50.5%),后三项则是缺乏就业信息(4.5%)、毕业学校知名度不高(4.5%)、缺乏自信(6.3%);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观察分析能力(66.7%)、实证调查分析能力(53.2%)、独特的观察视角(44.1%)等方面,但在实践动手能力(3.6%)、应变能力(5.4%)、写作能力(8.1%)等方面则优势不明显.
2.毕业生对专业知识和培养模式的评价.从专业培养过程来看,社会学专业毕业生专业学习中受益较多的课程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69.6%)、社会心理学(44.6%)、SPSS社会统计软件(34.8%)、社会统计学(30.4%)、应用写作(25%)、社会学概论(21.7%)、经济社会学(20.7%)等;毕业生工作能力受益较多的培养环节分别为:专业课程实践(50.5%)、课外专业阅读(44.1%)、课堂教学(36%)、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35.1%)等,而课程作业或考试(6.3%)、考研备考(9.9%)、毕业论文写作(15.3%)等环节则是获益较少的环节;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按照其重要性降序排列依次为:个人涵养和道德素质、人际沟通技巧、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创新探索能力、专业实践、计算机办公应用知识、外语知识、其他学科知识.调查发现,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本位意识较为淡薄,而更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相对于社交能力,更重视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表1社会学毕业生对于大学期间学习成长的部分观点的态度(%)(N等于111)
关于专业学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主要是通过毕业后工作磨炼(83.8%)、毕业前后的求职经历(47.7%)和自己钻研体悟(40.5%)等途径得到锻炼的,而就业指导课(0.9%)、参加挑战杯等创新活动(4.5%)和大学期间创业(5.4%)等方面对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的贡献较小.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483732.html
关于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课程结构方面存在课程与社会现实联系不够(75.7%)、专业实践不足(73.9%)、未能凸显专业特色和优势(60.4%)等问题;改进的方法主要有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操作(71.2%)和调查统计方法训练(59.5%)等措施.同时,85.6%的毕业生赞同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观点,66.7%的毕业生认为应当将专业教学与科研活动结合起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比较分散,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较为普遍,且寻找专业对口工作的意识较为淡薄,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也非常少.在针对部分毕业生的访谈中也发现,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利用专业优势去创业.2.社会学专业的社会知晓度、认可度较低,这成为毕业生寻找专业对口工作的主要障碍.大多数毕业生认识到社会调查分析能力是社会学专业的一大优势,但却不知道如何在求职和工作中发挥这一优势.结合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社会调查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也缺乏独立完成调查项目的实践锻炼机会,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3.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专业课程实践等课堂教学之外的培养环节对毕业生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最为重要;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看,大学期间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比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结合目前的培养计划来看,课程体系中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各门课的教学实践也没有明确要求,而专业实习多被安排在第7、8学期,与学生的求职实习等相冲突,专业教师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督导.
4.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中存在一定的
学科知识与职业能力脱节的现象,重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专业技能的实践性.结合历届社会学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除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课程之外,其他的分支社会学多达20―25门,部分课程存在内容重叠、知识陈旧、“概论化”等突出问题,各门课各自为政,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5.以强化社会调查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
养模式应成为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社会学理论方法范式复杂,分支社会学也很多,但从专业应用的角度而言,以实证分析为基础的定量方法(问卷调查为主)和定性方法(深度访谈为主)是社会学专学生业应牢牢掌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技能,作为专业应用能力的基础.
二、构建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的特征2004年发表的《21世纪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社会学专业的应用前景广阔,理论基础扎实、调查统计分析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学人才将会大受欢迎,并指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各类教学科研单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信息调查和咨询、决策工作以及传媒策划机构的综合分析岗位等[2].这实际上已为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应用型社会
社会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新思路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