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芦笙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苗族芦笙文化内涵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芦笙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苗族芦笙文化内涵探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芦笙及民族艺术及村寨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芦笙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芦笙,为我国西南地区苗族、瑶族、侗族、仡佬族等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的簧管气鸣乐器,尤其以苗族的芦笙文化保护的最为完整.芦笙不仅是苗族人民所钟爱乐器,并且芦笙在苗族人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和特殊的身份,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是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 键 词】芦笙;苗族芦笙;文化内涵;传承发展
一、前言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3日至12月3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水电村等九个村寨
调查范围: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及其文化内涵
调查对象:雷山县丹江镇水电村排卡芦笙传承人莫厌学、莫晓宝,白岩村村支书李明文、青年联合会副会长李明远、村民李光耀、李光德、李光伟,小郎当村村民杨浪、杨正海等人,小脚熊村村民于兴智
调查人员:金艺风,男,1959年2月出生,朝鲜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万德金,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圣杰,男,苗族,1974年11月出生,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2010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媛媛,女,1988年10月出生,汉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齐昕,女,1987年5月出生,汉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2009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506690.html
调查方法:参与观察、采录整理
二、概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最主要的苗族聚居区之一,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下辖雷山县等16个县市,首府凯里.这里居住着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仫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以及革家人等待确认的民族.其中以苗族人口最多,民族文化最为绚烂.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节日十分丰富,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说法,每逢节日,苗族人民就会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与州府凯里市相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
三、文化内涵
在历史上的战争中,苗族人民以芦笙为战斗号角,激励人们出征,去战斗、拼搏.新中国成立以后,芦笙更给人们带来了喜庆、欢乐和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在苗族人民的心中,芦笙是神圣、纯洁、欢乐和友谊的象征.因此,芦笙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苗族芦笙历史渊源流长,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融洽村寨关系,促进民族和谐
苗族民间有句俗话:“苗家不吹笙,众人不安心”.芦笙给苗族人民带来了喜庆、欢乐、团结、友谊、爱情、幸福和希望.在黔东南苗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一个专门用于吹芦笙、跳芦笙舞的场地.逢年过节芦笙吹响,村寨的苗民们就都在此欢聚,苗族男性吹芦笙,女性跟随其后随着芦笙音乐的节奏跳芦笙舞,届时人们沉浸在欢乐团结的气氛里.我们所考察的几个村寨也都有自己专门的芦笙场地,例如水电村水寨是在村寨前面的河滩上的空地上,白岩村是在原白岩村小学的操场上等等.每个村寨都有通过吹奏芦笙,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联系更加密切.芦笙融洽了村寨里人们的关系,促进了民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芦笙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苗族人民通过学习吹芦笙,即可以强化本民族的传统规约,也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加深民族感情、传承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黔东南的苗族人民吹芦笙是非常有讲究的.按照传统的习俗,苗族人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祭祀祖先时都要吹芦笙、跳芦笙舞,通常合称为跳芦笙.主要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鼓藏节.鼓藏节是苗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十三年过一次,但由于每个村寨的计时方法不一样(大多都是根据其迁徙到现居地的时间算起),所以也就有了在贵州地区几乎每年都有村寨在过鼓藏节的现象.苗族传统的鼓藏节要杀牛祭祖吃鼓藏,现如今都是杀猪,一般每户人家杀2~3头猪.鼓藏节后连续三年不跳芦笙,三年之后的第一个苗年的小年连跳3天芦笙,第二年连跳5天芦笙,第三年连跳9天芦笙,以此类推,最多的时候是连跳芦笙13天.
(2)苗年.通常我们所说的苗年其实就是苗族人民所过的“小年”.苗族人民的年分为“大年”和“小年”.“大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小年”则是在每年阴历的十一月的第一个卯日,即大月之日,每年小年具体时间由各村寨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同协商而定.而苗年则是每十三年与鼓藏节重叠一次,于是,这一年就是苗家人民过得最盛大最隆重的一个苗年了.苗年自然是要欢跳芦笙了,苗年跳芦笙的仪式是非常有讲究的.
苗年跳芦笙的开场:跳芦笙的第一天,要先在芦笙场上有村寨中得高望重的老人来祭祖,祭祖时必不可少的四大件是糯米饭、鸭子、鱼、米酒,祭祖之后燃放火炮.之后便可以开始跳芦笙了.芦笙要先吹大芦笙,跳芦笙舞必须先选几个未出嫁的年轻姑娘先跳,然后已婚和老妇再一起加入.
苗年跳芦笙的收场:跳芦笙的最后一天,结束的时候要先燃放火炮.然后把手帕毛巾发给在芦笙场上的所有人(最早的时候是发小块的传统苗族手织布,现在经济发达了,就改发手帕和大毛巾了).接着就要一起欢聚晚餐了,晚宴就设在芦笙场上,摆上好多桌子、吃食,亦有“长桌宴”的美誉,饭菜有酸汤鱼、鱼剁辣子、苗家火锅、糯米饭等分外丰盛,全村寨的苗民们欢聚在一起吃苗家饭,唱苗歌.晚宴之后,有的村寨还准备了文艺晚会,有的村寨则没有准备,便就此结束.
(3)吃新节.农历六月初六是苗族的吃新节,也就是苗家人的“大年”,相对于苗家人的“小年”而言,大年就远不如小年热闹了.吃新节的时候只有村寨中的老人、长辈可以吹芦笙,年轻人不能吹.跳芦笙的天数每个村寨都不相同,也没有具体的传统规约,一般是连续跳芦笙2~3天.
(4)按照苗族传统的习俗,通常从春耕播种到禾苗出穗前不吹芦笙,因有“有误生产”之意.在此之间,芦笙的笙管和笙嘴都要堵塞严实,防止进虫进灰.也就是从苗年吹完芦笙之后,直至吃新节时再将芦笙拿出来吹.
四、结语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芦笙文化内涵探究,可以看出芦笙不仅是苗族人民所钟爱乐器,并且芦笙在苗族人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
关于芦笙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现今,政府大力推进举办各大苗族节日,促进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颇见成效.除了依靠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保护,也要激发广大苗族群众对自己的民族乐器的热爱,自觉地学习、保护、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乐器.同时也要对相关的芦笙制作技艺、芦笙乐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共同的传承和保护,使苗族芦笙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廷华.贵州芦笙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马伯龙,杨昌树.金芦笙[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3]黄显辟.中华乐器大典/乐声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贵州艺术研究文丛[C].贵州省艺术研究室、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合编,1989.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芦笙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3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5]杨昌树.贵州芦笙研究会概况及论文选集[C].贵州: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芦笙研究会,2002.
[6]高敏.乐嚣,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芦笙说开去[J].艺术交流,2001(4).
作者简介:张媛媛(1988―),女,汉族,山东昌邑人,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音乐艺术.
关于芦笙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苗族芦笙文化内涵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