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方面论文范文集,与瞄准汽车后市场O2O一个关于微车工作室的创业故事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本论文是一篇互联网方面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瞄准汽车后市场O2O一个关于微车工作室的创业故事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互联网及车主及团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互联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移动互联和车带来的机会
移动互联和车,这两个概念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伴随移动互联时代的深入,移动互联和车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我们今天要说的微车工作室的创业故事也与此有关.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510604.html
当前移动互联努力在实现alwaysOn的全时体验,用户除了使用PC的时间之外,随时可以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因此当前的移动互联入口之争主要体现在移动场景.而在移动场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目前还未被充分挖掘,这就是车主服务.随着汽车的普及,用户在汽车上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在车上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作为一名互联网老兵,一位私家车主,徐磊对此深以为然,并隐隐有了一丝想法.
给车主服好务,做汽车后市场O2O
作为一名互联网老兵,徐磊心里明白,一个入口在移动互联时代代表着多大的商业价值.可是,要怎么样才能抓住这个入口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徐磊渐渐地发现了一个机会.
在2010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大众生活,各种各样APP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这些APP中,专门给车主提供服务APP却少之又少.要知道,截止2013年,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37亿辆.而据专业机构预测,与这1.37亿辆车相关的汽车后市场(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在2014年有望达到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这么大的市场,在PC端广大车主可以轻易的找到以汽车之家、易车网为代表的垂直门户和以搜狐汽车、腾讯汽车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汽车频道.但与之对应的事实是,在移动端,除了地图导航之外,尚无真正意义的车主服务型APP作为流量入口,很多车主服务还是停留在PC时代,这无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相匹配.
其实,不少车主都曾切身体会到PC产品上的各种限制,而与之相比,移动互联网却有着的无限便利性.这既是车主的刚需,也是一个机会,用徐磊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方面产品还主要集中在PC端,移动化还不强.另一方面,即使在PC端,产品形态也还远远不够,新产品的机会是很大的.”而且,虽然汽车后市场的潜力巨大,但目前尚不存在行业巨头或者领域大鳄,对于车主用户的获取,不会遇到特别强劲的打压和争夺.与此同时,做一款汽车后市场的移动端产品,完全能以“小而精”的服务内容为矛头去切入这个市场.
基于这样想法,徐磊决定开发一款名叫《微车》的新产品作为车主服务移动门户入口,主打汽车后市场O2O,从这个方向切入车联网.
切中用户刚需
在确定了产品方向之后,2012年5月,徐磊以几位布丁移动的成员为核心,组建了一个全新团队―微车工作室.组建完成之后,团队开始进行市场调研.由于在规划中,《微车》被定位为一款门户类产品,而门户产品的核心是流量,而流量的核心则是刚需.所以,团队通过对汽车市场以及车主需求的系统分析,发现:导航、查违章、路况和电子狗是车主用户的四大核心需求.而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交规,更是带动了用户对于违章查询需求的爆发,这样的调研结果也十分符合“小而精”的服务思路.所以,《微车》将违章代理查询作为了进入市场的第一切入点.不过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同类型的产品,要怎么避免同质化呢?
经过长时间的细致讨论,团队成员对这一点达成了共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违章查询应该有不同的定义.《微车》应该做好违章推送,让用户在一次注册之后,即可在每次有违章出现时收到违章通知.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违章信息的到达率,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准确及时的了解自己的违章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信息到达,减少用户的二次违章,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交通环境.而这些,只有在智能手机时代才能做到,也必须由移动互联网产品来解决.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0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不过,违章代理查询仅仅只是《微车》的一个切入点,充其量仅仅是个引流的工具,如何将用户留住,并且未来如何产生收益,这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团队的规划中,《微车》应该是建设一个更完整车主服务平台,违章代理查询只是其中的一项服务而已.团队将一辆车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买车、开车、养车和卖车.而开车作为其中周期最长,行为最活跃的一个阶段,团队将其命名为OnRoad,并作为《微车》下一步的突破口.
明晰了开发方向之后,团队在2012年下半开始以违章代理查询作为切入点,启动了《微车》产品首个版本的开发.
OnRoad,痛并快乐着的开发
很快,微车工作室就拿出了自己的产品,2013年7月,《微车》的第一个版本上线,并迅速吸引了不少车主的关注.2013年10月,搭载M7运动协处理器的iPhone5s发布,这让团队意识到智能手机作为信息化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是,团队开始着手OnRoad系统的开发.
在团队的计划中,OnRoad系统应该能真正实现对人和车的运动模型的全天候识别.通过对手机上一系列传感器数据的建模、分析和调度,OnRoad可以准确识别手机当前所处的运动状态,例如静止、行走、跑步和驾驶等,其中驾驶状态的识别更是核心.当OnRoad系统识别到当前处于驾驶状态时,将会更加系统的分析车主的驾驶行为,例如加减速、路径、速度(路况)和危险驾驶行为(急转弯)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为车主每次行车提供一份分析报考,并给出驾驶得分,由此帮助车主更安全、更省油地驾车.
不过,正是由于功能的复杂性,导致团队在开发OnRoad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智能手机品类非常多,使用的传感器、处理器以及手机厂商所给出的接口都有不同,因此需要强大的云端算法来完成对各个型号手机的适配,这也是OnRoad系统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除此之外,OnRoad还需要大量的路测数据来测试和迭代.因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上到徐磊的私家车,下到公司门口的公交车,都成了团队成员的测试工具.同时,为了测试数据的全面性,团队还需要记录各种比较奇葩驾驶行为,导致一些团队成员晕车晕得厉害,叫苦连连.为了可以赶在2014年春节期间上线,团队整整一个星期几乎处于7×24小时连轴转的状态.
最终,团队成员的努力没有白费,搭载了OnRoad系统的《微车》新版本在2014年春节期间顺利上线.
推广,产品才是硬道理
产品上线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让潜在用户知道并了解产品呢?这就要在产品推广上下功夫了.
在团队看来,产品的推广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理念.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用户,当产品解决了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刚性需求时,用户自然就会来找你.由于产品十分新颖,无论是通过搜索还是通过口碑,《微车》都凭借自身过硬的素质达到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除此之外,团队也非常注重和业内伙伴的横向合作.现在无论是百度、腾讯还是58同城、赶集网,又或是易车网、太平洋汽车等,这些互联网巨头都是《微车》的合作伙伴.《微车》在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支持的同时,合作伙伴也为微车带来了大量的用户.
不过,推广也并不全是顺利
互联网方面论文范文集,与瞄准汽车后市场O2O一个关于微车工作室的创业故事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