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认识的调查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幼儿园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认识的调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幼儿园及教师及区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幼儿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发现:1.教师的工作年限和教师允许幼儿进入区域活动的时间呈极其显著相关;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时间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2.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定义与材料投放之间呈现极其显著相关;区域活动的不同定义与材料投放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幼儿园教师;区域活动;认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35-04
【作者简介】张重宁(1975-),女,广西北海人,北海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莫秋(1984-),女,广西北海人,北海市第一幼儿园教师,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区域活动更关注不同年龄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真正喜欢玩什么,并进一步明确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尽管区域活动已经引入我国近三十年,但是教师对区域活动认识究竟是怎样的?教师是否知道如何正确地组织区域活动?在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对个案幼儿园进行了调查,以期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和理解的现状及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师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1.调查对象
在广西某市随机选取省级示范幼儿园中的一所幼儿园作为个案幼儿园.针对个案幼儿园的15个班级(小班5个班级、中班3个班级、大班3个班级、学前班2个班级、托班3个班级,共16个班级,选择了15个班级),每个班级2名教学教师.
2.问卷开发
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李会敏的硕士毕业论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编写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在此基础上修改,最终形成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的调查问卷.
3.问卷发放
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
(二)访谈法
1.访谈对象
个案幼儿园的各年级的部分教师,共10名.
2.访谈内容
本研究采用的是非正式访谈,主要围绕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概念理解,例如对区域活动是教学还是游戏的认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价值和性质的认识;教师如何在班上开展区域活动以及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等几大问题展开.
(三)数据处理
将问卷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用SPSS10.0分析处理,访谈结果作为调查的补充.
三、结果和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教师中,93.3%的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类院校,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近一半的人通过后期学习取得了函授本科学历.他们大部分都是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师的工作年限如表1(见下页)所示:
如表1所示,被调查的教师中,63.3%的都是工作10年以下的教师,工作年限在10年~15年和20年以上的均为16.7%.
(二)教师的工作年限与开展区域活动的关系表2显示,有50%的教师选择了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为30分钟以内,30分钟~50分钟的有43.3%,超过50分钟的仅为6.7%.
表3显示,教师的工作年限和教师允许幼儿进入区域活动的时间呈极其显著相关.表4表明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时间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X2等于9.800,P等于0.007<0.01).也就是说,工作年限越长的教师认为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应该越长.调查中所有工作年限为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都认为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是30分钟;工作年限在5年~10年的教师中,50%的人也认为区域活动时间应为30分钟,另外50%的教师则认为区域活动的时间是30分钟~50分钟;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教师基本都认为区域活动时间应为30分钟~50分钟,仅有1名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老教师和1名工作年限10年~15年的中年教师认为区域活动时间为50分钟~80分钟.
(三)教师眼中的“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的定义
教师对区域活动定义的理解,是教师对其认识的直观表现.在访谈中,笔者发现,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幼儿园就开始有区角活动,继而演化为后来的区域活动,但是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定义仍然不清晰.教师A认为区域活动就是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教师B则认为区域活动其实就是为了弥补集体教学中的不足而开设的个别化学习,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特点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教师C则认为,区域活动无非就是在教室的角落里开展的游戏活动而已.在问卷调查中,有56.7%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应该是主要的教育活动,有40%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是次要的教育活动,甚至有3.3%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并非教育活动.
表5显示,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定义与材料投放之间呈现极其显著相关.表6表明对区域活动的不同定义与材料投放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X2等于13.400,P等于0.001<0.01).这说明了对区域活动不同的理解影响着教师在投放的材料的时候是否关注材料的层次性和其难度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定义主要分为三类:认为区域活动属于主要教育活动、次要教育活动和非教育活动.调查显示,认为区域活动属于主要教育活动的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经常关注幼儿的不同需要;而认为区域活动是次要教育活动的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只是有时候会关注到幼儿的不同需要;认为区域活动是非教育活动的教师只是偶尔关注到幼儿的不同需要.2.区域活动的性质
调查显示(见表7),有73.3%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具备游戏性与学习性兼顾的特点.当被问及区域活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时,有83.3%的教师认为它是幼儿自选游戏,并且这部分教师中,有80.0%的人认为它是集体教学的延续,此外,这部分人中,有92.0%的人认为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补充.另外,有40.0%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可以是分组教学的替代.
3.区域活动的价值
有学者对活动区教育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延长活动区教育时间、空间、内容的方式进行的研究表明,幼儿园活动区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性、艺术能力各方面都存在积极的影响作用.[1]因此,区域活动对儿童的发展的价值很显而易见.调查发现,教师在区域活动的价值认识上并不统一,它在一日活动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但是访谈中,笔者发现,对于区域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和再现关键经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力等作用,教师还是能讲出其中的几样的.可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价值认识仍然不够全面,他们将其功能单一地归为某一两个方面,对于区域活动的更深层次的功能和价值并没有发现.其中,30.0%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26.7%的教师认为它可以积累和再现关键经验.至于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只有少部分教师提及.
(四)教师如何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
对于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问题,似乎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矛盾.第一个是教师的工作量的问题.调查显示,50.0%的教师每2周~3周就要更换一次材料,13.3%的教师表示他们每1周~2周就要更换材料,30.0%的教师认为他们3周以上才开始更换材料.这些工作量被教师认为占用了他们大量的休息时间.集体教学活动的备课已经让她们“费尽周折”,区域活动的设置更是让教师们觉得增加了不少的劳动量,因此,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来准备.调查发现,90.0%的教师表示区域活动的材料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除了托班的区域活动可以使用和生活十分相似的材料以外,其他年级的材料准备的大多都是半结构式的材料,让幼儿发挥更多的主动性.有96.7%的教师都认为材料的投放应该考虑材料的难度,关注幼儿的实际水平.但是这些教师中,对区域活动的定义不同,对材料投放的关注度和层次性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详见表5(见前页).
本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514278.html
(五)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权威,是儿童模仿的样本.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教师设计的教学形式也多半是任务导向,生搬硬套式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į
幼儿园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认识的调查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