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临床中药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苦能坚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临床中药学方面有关论文查重,关于“苦能坚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临床中药学及中医药及中药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临床中药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临床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术语规范化研究工作是临床中药学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苦能坚阴”的内涵及历史渊源、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基础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些探索思路.

[关 键 词]术语规范化;苦能坚阴;临床中药学

中药之苦味有泄和燥的特性.所谓“坚阴”即固守保存阴液之意.实指借助苦寒药物的清热泻火作用,泻火之亢,以全阴气,又称泻火存阴或泻火保阴.苦味坚阴不同于甘寒养阴之濡润滋养.故本文对“苦能坚阴”的内涵及历史渊源、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基础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期望对临床中药学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1“苦能坚阴”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1.1“苦能坚阴”之内涵特性分析

“苦能坚阴”其内涵特性大致可分为3个方面:

关于“苦能坚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的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中药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平相火,固肾阴;清热泻火,顾护阴津;泻下以存阴[1].下面就此作一浅析.

1.1.1平相火,固肾阴《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其含义是肾主闭藏而欲坚实,故肾病急宜食苦味药以坚之.《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等其充在骨”.肾一旦为湿热、邪火所扰,肾阴亏损,固密收藏失职,作强不能,就会出现遗精、滑泄、阳痿不举、二便失调、四肢痿废等肾失固坚的证候.采用苦寒清热药配伍燥湿药,以祛除肾经湿热,或配伍滋阴药,以祛除妄动之虚火,能使肾阴固坚,恢复其正常功能,则诸症可愈.朱丹溪充分研究了《黄帝内经》以来各家学说关于“相火”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内在火热的病机,并进一步作了理论上的发挥,认为“相火妄动”、“煎熬真阴”,力倡在“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并据此在临证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善用滋阴降火之剂.

1.1.2清热泻火,顾护阴津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春温》条言:“春温一证等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苦味坚阴乃正治也.”明确提出“苦能坚阴”4个字,并点出了“苦能坚阴”的内涵特性.他认为“苦能坚阴”包含2层含义,一是清泄邪热,即外感温热之邪;二是通过清热达到保护阴津的作用,从而防止整个病情的深入加重.火邪炽盛为主,当以苦寒之品直折之,否则必然有更加截伤阴液之弊,阴伤则邪热无制,其势更盛.阴液的耗伤是以邪热亢盛为先导的.因此在气分火热炽盛之时,急以苦寒清泻火热之品直折邪热,才是制止阴液亏耗,减缓或阻断邪热传变的有效手段.当然,绝不仅恃苦寒泻火以保阴,尚需配有养阴之品,将泻火与养阴合用,方达坚阴之目的.

1.1.3泻下以存阴泻下以存阴,主要是指承气汤证,出自《伤寒论》,借大黄之苦寒泄降之力以清除实热,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如《伤寒论》中大承气汤峻下热结,用于热结旁流,或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本证多是由于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故宜用大黄与芒硝配伍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承气汤所治乃外感邪热传入阳明,邪正俱实,故能通过泻下,使邪随大便而出,达到热去阴存的目的.苦寒之化燥,亦非直接化燥,乃因苦寒多能败胃,胃伤及脾,水湿运化不利,不能正常输于肺而布全身,机体津液不足,而显现燥象,即“苦能坚阴”,亦能“伤阴”.故大承气汤虽能泻下存阴,却仍有伤阴之弊,应中病即止,不可久用,或宜采用与养阴药配伍应用的方法.可见,“泻下存阴”也是通过苦寒之品清热泻火而间接达到存阴的目的.所不同的是该法邪热是从下窍而出,而前两法或用苦寒直折之,或滋阴清火,皆是在体内清除,三者的病因病机及适应证均不相同,但三者都是苦味“坚阴”功效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2].

1.2“苦能坚阴”的历史渊源

“苦能坚阴”之说最早出自张元素《珍珠囊》“苦能燥湿、坚阴”,而实从《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脱胎而来.肾一旦为湿热,邪火所扰,固密收藏失职,作强不能,就会出现遗精、滑泄、阳萎不举、二便失调、四肢萎废等肾失固坚的证候.采用苦寒清热药配伍燥湿药,可祛除肾经湿热,配伍滋阴药,则可祛除妄动之虚火.张洁古、李东垣、朱丹溪等认为黄柏、知母能使肾得固坚,所藏阴精不致妄泻,就推论黄柏、知母能滋补肾阴,将《内经》的“苦能坚肾”演化成为“苦能坚阴”.如张洁古《医学起源》说:“黄柏等治肾水膀胧不足”,“知母等大补益肾水”.可见,张洁古等提出的“苦能坚阴”之原义,是指某些苦寒药物如黄柏、知母有滋补肾阴的功效.然而对于“苦能坚阴”之说法,后人亦议其非,如《本草正》说:“召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无生气,用以清火则可,用以补阴则何补之有?”又认为黄柏“水未枯而火盛者,用以抽薪则可,水既竭而枯热,则用以补阴实难,当局者慎勿认为补剂”.各种本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黄柏、知母类的苦寒药物并不能滋补肾阴,而是能祛除火邪,使阴液不耗,阴津自能潜滋暗长,间接达到滋阴的目的.此与大黄类方能泻下存阴同一义,故“苦能坚阴”被赋以新的含义:某些苦寒药物能通过泻火而达到存阴的目的.

“苦能坚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临床中药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历代医家运用“苦能坚阴”法的经典方剂举例

2.1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的原名叫“大补丸”,出自元代医学家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一书,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学派朱丹溪创立的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后世多称之为“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载:“大补丸,降阴火,补肾水.”药物组成包括: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送下.大补阴丸组方体现了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因而处方用药强调泻相火而补肾阴,通过滋阴降火,最后达到养血填精之效.方中黄柏苦寒泻肾火,以退虚热,并坚肾阴;知母清热滋阴润燥降火,二药合用则泻相火,保肺肾之阴.熟地滋肾养阴,生津补髓;龟板既能滋补肝肾之阴,又善潜浮越之阳;龟板、猪脊髓均为血肉有情之品,熟地、龟板、猪脊髓合用增加养精填髓之功.全方泻相火补肾阴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养血填精之效[3].2.2黄芩汤

黄芩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全方由黄芩(3两)、芍药(2两)、大枣(12枚)、炙甘草(2两)组成.方中以黄芩为主,苦寒坚阴而清里热;芍药味酸微苦,敛阴和营,缓急止痛;芩芍配伍,酸苦相济,调中存阴以止利,是治热利之要药;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补正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和里坚阴之功.故虽论中用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实则是治偏于少阳热邪内迫的下利,可清热止利,缓急止痛,传统用于下利腹痛,身热口苦,或热痢腹痛,舌红脉弦数等证,为治疗偏于少阳邪热内迫的下利腹痛,意欲转为痢疾初期阶段的经方.春温多因冬季调摄不慎,耗伤真阴,同时外感时令寒邪,伏于体内,到春季则发为温病.本病初起多见身热、口苦、烦渴等胆热症状,其发生又与体内肾水原已亏损有关.这与黄芩汤所主治的偏于少阳热邪内迫的下利病机相同,且春温初起里热郁而化火,火势较炽,阴伤亦由此而致.故与一般外感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当务之急亦非复阴,先以苦寒直折火势

1 2 3

临床中药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苦能坚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关于法律的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专业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题材

初三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集

政治学硕士

九年级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时事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硕士论文

“苦能坚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