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识教育类论文范文,与基于现代通识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通识教育类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基于现代通识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识教育及广告学及课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通识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教育理念,通识课程设置应当兼容精义论、均衡论、进步论三种理论的优点,并充分考虑具体课程本身的特征.论文基于现代通识教育理念分析了“广告学概论”的课程特征和教学现状,指出该课程存在选课随意、教学组织成本高、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难度较大、缺乏教学激励政策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教学的建设路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通识教育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7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关 键 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广告学;“广告学概论”
[作者简介]张宏伟,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济与文化产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10224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1—0117-03
通识教育源自西方的自由教育,初时称为“博雅教育”,尽管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许多理念和内容已经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但到目前为止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界定依然多达几十种.本文的“通识教育”是彭振宇所述的狭义概念,即“以显性课程形式呈现的通识教育课堂教学”.
实际上,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教育理念,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新要求的充分体现.通识教育主要通过通识课程来实施,最早由美国9所常春藤盟校提出,以修习七艺为主要学科.之后,哈佛大学新增了语文、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逐渐发展形成了今天所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我国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1995年国家教委在52所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试点,推动了高校通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2002年起,通识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中国政法大学积极参与通识教育的探索和改革,提出了“建立有灵魂、有核心、有层次的,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特色鲜明的通识课程体系”的目标.到目前为止,该校的通识课程建设已经经历了好几轮改革,建立了由人文素质类、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构成的“有灵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中华文明通论”和“西方文明通论”两门通识核心课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通识课程的课程性质、地位、学生观念、学生人数、时间安排等因素,相对专业课而言,很多通识课程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教师也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学生则多选择相对容易考核的课程,这使得通识课的实际效果与学校促进通识教育发展的初衷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通识课程建设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通识课程建设理论及启示
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理论主要强调两个内容:一是培养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使他们能够具备与社会打交道的综合素质;二是现代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有专业能力的专才和有综合能力的通才,还要使他们具备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免误入歧途,成为危害社会的“人才”.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理论主要有三种: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583341.html
1.精义论.精义论者认为,尽管人类文明在与时俱进,但在不断变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却有一套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而这种核心价值就蕴藏在经典著作之中,主张经典著作应当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2.均衡论.均衡论者认为知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各类知识统筹兼顾,在各分支领域中力求平衡,才能避免视野狭窄,心灵缺陷.基于均衡论的通识课教育课程设计力求提供学生较为平衡、关联和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也是高校最为普遍的做法.
3.进步论.进步论者认为,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他们的生活有所裨益,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相结合,为他们未来作准备.
毫无疑问,这三种理论为我们建设通识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以及教育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尽管这些理论是针对整体的通识课课程体系设计的,但同样隐含着对具体课程设置的指导思路.但过于依赖某一种理论去设置通识课程内容也有许多问题.例如,精义论主张的经典著作只能反映某一时期对特定问题的认识,但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历史性的知识和观点难以纳入社会科学的最新进展,学生无法及时更新所学知识,对学生将来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而以均衡论为指导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同样存在问题,这种课程体系往往大而全,但不太重视各科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相比之下,我国许多高校也受到进步论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实用性,内容偏重专业化,而这种专业化又多是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以改编,所能起到的通识教育的作用不是很大.整体而言,在通识课程建设实践中,人们往往过于重视通识教育的“综合”和“基础”,忽视了诸如课程特征、三种理论融合并用等问题.
二、通识课“广告学概论”的课程特征和教学现状
从课程性质来看,“广告学概论”是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本科生开设的社会科学类的通识选修课.广告学属于交叉学科,与市场营销学、新闻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此之外,该课程还是应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甚为紧密.
从教学现状来看,选修“广告学概论”的学生数量较多,以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主,专业涉及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如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对课程认识不够,选课随意.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许多学生把“广告学概论”理解为广告片欣赏课,还有些学生认为广告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就算不学也能明白一二,选修课又多为开放式考核,学分容易拿.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是基于兴趣而选择课程,他们有些是单纯的感兴趣,还有些是想借此学习广告知识,为今后的转专业、找工作或考研作准备.
2.教学组织成本高,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由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多,并且他们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年级高低不同,这在教学组织和全员课程参与上增加了难度,在教学方式上也多采用和其他通识课程一样的课堂讲授方法.3.受到课程性质的制约.教学难度较大.“广告学概论”是通识选修课,课时不多,这就要求课程内容既要系统完整,又要丰富充实;既要有专业深度,又要让知识浅显易懂;既要教授基本知识,又要教授技能方法,教学难度较大.
4.缺乏教学激励政策.与专业课相比,公共课教学受重视的程度一直不够,教师更倾向于选择专业课的教学,更愿意指导本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的研究学习,而通识课面对的是全校各专业学生,教师需要平衡各方面的需要,应对各类学生的要求,牵扯和付出的精力很多,但在工作考核等方面与专业课并没有区别,激励措施缺位.
实际上,该课程曾在新闻传播学院的培养方案中以专业课的形式出现,而通识课这一课程性质的变化直接要求教师对课程框架、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而如何改到位,就需要我们树立精品课意识,全面、细致、深入分析其作为通识课的教学定位,并基于现代通识教育理论创新课程建设
关于通识教育类论文范文,与基于现代通识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