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唐代边塞诗的文学地理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地理学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唐代边塞诗的文学地理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地理学及边塞及自然环境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地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繁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结语
可以说,无论是从军边塞,还是出使他国,唐代边塞诗人都是边塞的一个过客,对于他们的精神寄托来讲,中原故乡始终是他们不变的精神家园.就算是那些离边塞地区很近的人们,中原腹地依然是他们向往的家园,他们的精神家园从来都不是边塞地区.既然边塞诗人大部分是有过边塞体验的过客,那么他们内心深处始终有种强烈的归属感,以及对边塞地区的陌生感和距离感[7].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唐代边塞诗并不具有完全的“地方意义”,真正具有“地方意义”的边塞诗应该是土生土长的最为直接和真实的边塞地理认知.以地理学观点来讲,环境是被人类主体感知赋予了具体含义的一个整体,而一旦被赋予了含义,就能够长远传承下去,由此认知主体心中的环境便具有了整合性、象征性和传承性.唐代士人眼中的边塞也是这样,属于具象自然环境表达基础上的整合性、象征性和传承性的地理空间.
尽管唐代士人的边塞诗并没有完全地、客观地表达出边塞地区的“地方意义”,但边塞诗人作为具有边塞地理认知的特殊群体,他们通过边塞诗所传达的对边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体感知,却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边塞地区的地理状况,加强对唐代边塞诗的文学地理学分析,必然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复原当时边塞地理环境的目的,而且还能够揭示出唐代中原诗人对塞外地区环境和文化的感知表达,就是边塞诗中所蕴含的地理学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语
参考文献
[1]刘聪颖.“白洋淀诗歌群落”文学地理学视野中的审美期待[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周亚芬.作为比较文学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提出――邹建军教授访谈录[J].世界文学评论,2009(02).
[3]杨红旗.文学地理学的格局拓展与理路开创――读《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07).
[4]李智君.唐代吐蕃内侵与河陇语言地理格局的演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5]李智君.社会经济环境与庶民的时间生活――以河陇节庆习俗的地域结构为例(1616―1949)[J].清史研究,2006(04).
[6]李智君.河陇形胜的分层结构与社会空间格局[J].清史研究,2007(04).
[7]李智君.公元439年:河陇地域学术发展的转捩点[J].中国文化研究,2005(02).
地理学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唐代边塞诗的文学地理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