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壮族家庭伦理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家庭伦理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壮族家庭伦理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家庭伦理及家庭及糍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家庭伦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0855;有其合理性.“像糍粑一样和顺”的伦理特质不仅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体现在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总的来说,就是要神、人、自然三方相互关系都要“像糍粑一样和顺”、“像糍粑一样软熟”,才能有利于民族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而这个心理上与事实上的需求,就表现为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道德判断上.既然壮族民众相信布洛陀的“赏善罚恶”是道德行为的内在保障.那么赏善罚恶,究竟何为善,何为恶?经过多次的生活实践,壮族人民形成了广泛认同的善恶意识,但有没有一个善恶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和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呢?关于善恶标准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人们对行为是否好坏的判断,所以深入这个问题,也必有利于我们深入壮族伦理的内核.下面笔者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基于壮族的这个比较独特的宗教思维方式下即本文第二部分第3点“诅咒结果”所提:以家业为中介,将为人们提供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自然界与人们的家庭和社会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做到两者平衡和谐,只要一方遭到了破坏,另一方就会遭殃,并反映到家业的兴衰上来)进行思考,并结合笔者在第二部分第5点“解冤方法和解冤结果”这一部分的阐述和分析就不难发现,壮民崇尚一种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动的氛围,即三者之间“像糍粑一样和顺”的和谐关系,而不是相互伤害而牵连他者也跟着受罪.所以,笔者认为壮民心中的善恶标准,并不单纯是以族群、集体利益或者家庭、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标准,更像是以“整体和谐”为标准,即:人处于人、自然、神这个整体当中,就要担负起维护三者和谐的责任,损害了整体中的任何一部分或者触犯任何一方都会使整体失去平衡,神在其中就会制造灾祸以惩罚作恶的人.由此看来,对人、自然和神的敬重行为则为善者,因己之私而损害他者则为恶者.在“整体和谐”这一观念下形成的道德规范,例如长幼有序、尊老重孝等,也都具有了善的意义.而这个标准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就表现为牲畜为主家辛苦劳作,主家也要善待牲畜;晚辈对长辈献酒致敬,长辈也要对晚辈祝寿保佑①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多处经诗中找到这样一种和谐互动的关系.兴许,壮族的这个道德价值标准可以为我们在认识和理解道德善恶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
将这一“整体和谐”的道德原则实践于家庭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不会对壮族使用同一种方法(祭神解冤)来解决家庭内部各种矛盾这个特点产生疑惑了,同时也对“像糍粑一样和顺”的特质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由此,“家和万事兴”就是壮族家庭伦理核心之完美诠释.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壮族人看来,就是平行关系,需要双方互动才能使感情更加深厚,家庭更加和谐.“家和”靠“像糍粑一样和顺”的家庭关系来维持,“像糍粑一样和顺”的家庭关系需要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自觉遵守来之于实践的道德规范,并以“万事兴”体现出“家和”的重要和意义.因此,家和,万事方兴;家不和,万事则衰.这不仅是物质伦理化,也是伦理物质化的特殊表现②.在这里也提醒了关于“祭神解冤”的误区:其实并不是只要一祭神,就可以消灾解祸得以解冤,而是在祭神的过程中反省自我,哪些行为违背了伦常,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婆媳冤经”中的媳妇就是进入了这个误区才求神、祈祷都不显灵,直到问了布洛陀才得知原委,找出错因并诚心改过,“恶语扔下塘,恶言丢进江,让流水冲走,含笑谈好话.”也就是说,祭神提供了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寄托,个人自觉的修言正行才能使神力有效应.正是独特的道德特质与道德原则相应地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壮族人民独特的“像糍粑一样”和顺、谦让、温良的民族性格,以“布洛陀”为内核支撑整体和谐进而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世世铭记,代代传承,并随着民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二者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起到润滑作用,使人们之间的道德规范得以改善、进步而丰满.至此,壮族人们解决家庭矛盾的智慧也一览无遗.
结语
壮族以孝为出发点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得以延续至今,是布洛陀信仰的形
家庭伦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从壮族家庭伦理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壮族民众非常重视族群内部以及家庭内部的道德行为规范,并将布洛陀经诗视为道德的范本,是壮族传统的“道德经”.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基于布洛陀信仰的壮族传统伦理,其强大的道德约束力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是法律与国家的单一政治伦理规范所无法比拟的.据学者黄桂秋的田野调查,广西田阳县敢壮山歌圩,从来没有出现过打架斗殴、偷盗抢劫或因男女间争风吃醋结下冤仇的事件.可见这里的壮族群众民风善良纯朴,也说明民众因对布洛陀的信仰而产生的道德约束力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传统道德之所以被那么多人所信奉和实践,就在于它与民众的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我们也看到了它对壮民族形成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促进作用,形似散而神不散,绵延至今而演化成拥有1700多万人口的民族.如肖群忠先生所说,“道德作为一个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观念、规范及其实践活动,是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继承性的.”壮族如此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为现代比较容易焦虑的人们多提供了一条生活思路一若能将身边出现的各种问题归于自己自身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己的为人处世的不足,时刻提醒自己将和谐之道运用于日常生活关系当中,心宽则不会计较利益得失,又何来怨言,何来冤仇?!而作为壮族的后人,就应肩负起继承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重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等实践活动中培养民族道德修养意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将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融人中华民族文化的大体系中实现其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
本篇论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624620.html
家庭伦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壮族家庭伦理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