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自然地理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吕思勉在家乡教书摘记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自然地理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吕思勉在家乡教书摘记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及学堂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自然地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从1905年开始走上讲坛,辛勤耕耘五十余载,毕生贡献于祖国教学事业,并撰写了一千万字以上的史学著作.他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风范永存的一代师表.

吕思勉先后在常州溪山小学堂、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任教.之后相继执教于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上海沪江大学等学府.1926年起长期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51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光华大学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吕思勉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教授.他也是江苏省首届政协委员.

毕其一生的教学生涯,吕思勉曾执教过家乡常州的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抗战时行走于游击区青云中学、辅华中学,为家乡教书育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记.

始教于溪山小学堂

1905年,22岁的吕思勉在常州私立溪山小学堂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当时正是他与夫人虞菱女士结婚一周年.吕思勉在《自述》中介绍:“予之经历:一九○五、○六两年,始执教于常州私立溪山小学堂.此时予之家境,尚未大坏,但因设立此校之朱少堂君于予颇加钦佩,托人来相延,故遂往执教耳.”

溪山私立小学堂在当时是一所现代化学校,因为采用洋学制而被称为“洋学堂”,创办人为朱少堂,聘请的教师大部分是常州人.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国文、历史、几何、代数、物理、英语以及体操等.溪山学校名为小学,实则介于中、小学之间.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知识家庭,中文课程较以后学校程度为高,如要求学生读《左传》文选.吕思勉教的国文和历史课学生最爱听,他是学生们最敬爱的老师.

1906年,14岁的赵元任进入溪山小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赵元任对吕思勉的讲课留有很深的印象,1970年10月22日,赵元任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演讲《我的语言自传》,内有关于回忆少年时代的老师——吕思勉先生的记载:“不久,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趣,首先,我被召回清华(1925年才改为大学)教物理.当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在从上海到南京的列车上,我遇见了曾经在溪山学校教过我国文的吕诚之先生,他询问我在美国学习时的情况.我因为这十多年来除了暑假和新年回家外,再没说常州话了,因此感到用中国话,特别是用常州话谈外国情况相当困难.可是他不懂国语,加之我已经用常州话跟他谈话,再改用国语,似乎不太礼貌,至少显得不够热情.这跟我从前在家里跟长辈说话时的情景恰恰相反,那时,我不能跟他们讲家乡话,而必须讲国语,不过心情是一样的.”

1906年12月,溪山私立小学堂停办,后归入武阳公立小学堂(溪山小学校址在武阳小学东.1902年,龙城书院改办为武阳公立两等小学堂,即初等和高等).1907年1月,吕思勉由溪山小学英语老师沈问梅介绍,到苏州东吴大学教书.东吴大学是

关于吕思勉在家乡教书摘记的硕士论文范文
自然地理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教会学校,条件甚好,薪水也不低,但因气味不相投,至6月暑假,吕思勉便辞去教职回到常州.

两度执教常州中学

1898年,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改良主义者思想的影响下,决心从改革教育着手,改革政治.相继下诏:“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即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地方自行捐办之义学、社学等,亦令一律中西兼学,以广造就.”希望迎合世界潮流改革教育,以图自强.

依据清廷的这些旨意,常州知府许星璧、士人恽祖祁等集所属八县士绅协商,筹银六万五千两,经一年努力,在城内玉梅桥南,原护国寺旧址,建校舍三百八十余间,举办“常州府中学堂”.学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开学.首任监督(校长)为屠宽.

屠宽,字元博,早岁留学日本时,即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一位有强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当时学堂有很多教师都是屠留学日本的同学,思想均较进步.庶务长为朱稚竹.学堂开设修身、读经讲经、国文、外国语(英日语两种)、算学、中外历史、中外地理、格致、生物、体育、兵操、音乐、图画诸课.

从1907年10月常州府中学堂创办初始,直至1909年12月,吕思勉应监督屠宽的延聘,任常州府中学堂教员,教历史、地理.吕思勉在府中任教两年余,深受学生的爱戴.当年钱穆是年龄最小的学生,刘半农、刘天华兄弟同时在校读书,刘半农入校第一年,考试“连中三元”,评为学校“最优等”学生.

1929年至1930年,吕思勉再度执教省立常州中学(1913年7月,常州府中学堂改归省办,易名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1929年9月,改称“江苏省立常州中学”).此次执教中,教学科目上增设了中国文化史,并且专门编写了《中国文化史》教学讲义.《中国文化史》教学讲义内容有:婚姻族制、户籍阶级、财产制度、农工商业、衣食居处、交通通信,大体涵盖社会史的主要方面.由于吕先生对中国传统典籍作过系统而深入的研读,史料烂熟于心,研究上又善于“贯串全史,观其会通”,因此对中国文化史的叙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既能探其源流,又能详其变迁,给学生以系统的历史知识,比一般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更能培养人才.

史学家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曾回忆在常州府中学堂学习的情形:“除监督元博师外,当时常州府中学堂诸师长尤为余毕生难忘者,有吕思勉诚之师,亦常州人,任历史、地理两课.闻诚之师曾亲受业于敬山太老师之门等诚之师不修边幅,上堂后,尽在讲台上来往行走,口中娓娓不断,但绝无一言半句闲言旁语欲羼入,而时有鸿义创论.同学争相推敬.其上地理课,必带一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印中国大地图.先将各页拆开,讲一省,择取一图.先在附带一小黑板上画一十字形,然后绘此一省之四至界线,说明此一省之位置,再在界内绘山脉,次及河流湖泽.说明山水自然地理后,再加注都市城镇关卡及交通道路等.一省讲完,小黑板上所绘地图,五色粉笔缤纷皆是.听者如身历其境,永不忘怀.”吕思勉讲授的地理课,不仅有自然地理内容,而且包括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的知识.这一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影响,钱穆后来的治学,颇注意历史地理的考证.1940年,钱穆为写《史记地名考》,自苏州藕园至上海租界,向老师请教写作中碰到的三个问题,都是非常专业的学术问题,吕思勉虽然也只能解答其中之一,但他很赞赏钱穆的这项研究,认为“这是极紧要极好的事情”,只是不易做成.《史记地名考》完成交上海开明书店后一直未能刊印,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在香港印行问世.当年的常州府中学堂里,吕思勉是最年轻的老师,钱穆进校时则是最年轻的学生,老师对学生深为奖掖,而学生在治学上也深受老师的影响.钱穆成名后,师生俩仍常通信论学,切磋学术,互相补益,情深谊笃.

四十年后,即1947年,吕思勉和钱穆重返常州中学.昔日美丽的校园,经过抗战,大部被日军所毁.门墙依稀如旧,校中建筑全非.虽然吕先生领着钱穆,一一指点,此为旧时何物,而钱穆当时年龄尚小,均难想象.学校校长董志新临时召集在校学生近千人到大操场.吕先生让钱穆作演讲,钱穆对学生说:“这是学校四十年前的一位老师长,带领他四十年前的一位老学生,在此向诸位演讲.学校房屋建筑物质方面已有大变,而人事方面,四十年前一对老师生,则情谊如昨,照样在大家的面前,这实在是学校历史上一件稀奇难遇的盛事.今日我一位四十年前老学生的讲演,深望在场的四十年后之新学生记取,亦渴望在旁的四十年前之老师长教正.学校百年树人,其精神即在此.”两位史学大师“百年树人”的演绎,成为常州中学不断激励后人的典范.

行走于游击区青云中学、辅华中学

1942年至1943年,吕思勉在湖塘桥青云中学、坂上镇辅华中学两校任教,每周往返奔波,甚为劳碌.开设《中国文化史》《中国近百年史》《国学概论》《中国历史》《国文》诸课程,每周任课十多个课时,为抗战培养人才,不辞辛劳.

吕思勉的女儿吕翼仁在《先父吕思勉在抗战中的生活片断》中回忆:常州初沦陷的时候,家乡的房子,日寇轰炸常州火车站时震坏了.亲戚写信劝他们回去,说房屋目前还没有倒塌,还好修理,若不及早修理,就完全报废了.这时,常州城门口还有日本兵把守,行人进出,一定要向日本兵脱帽鞠躬,吕思勉坚决不肯回去,他说:“我已年过半百,大半辈子过去了,决不向日本人低头!”家乡房屋就这样任由败坏而倒塌.木料等等,全被盗卖,屋里什物,自然早已一空,但吕思勉处之泰然.他对抗日战争是有精神准备的,而且对长期抗战也有精神准备.他认为中国同日本的战争必然要发生的,&#

1 2

自然地理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吕思勉在家乡教书摘记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初二政治议论文

思想政治专业论文

中学政治学科论文

政治 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形势政治论文

政治学硕士就业

新课改政治论文

最新时事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小论文网

吕思勉在家乡教书摘记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