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文献,与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科学及框架及党刊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基点,考察三类主要的新闻媒介——党报党刊、市场化媒体、网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报道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各类媒体所建构的不同新闻框架.由于角色的区别,不同类型的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新闻框架体系,即党报党刊的权威框架、市场化媒体的告知框架、网络媒体的质疑框架.

[关 键 词]群体性事件 框架理论 媒体角色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的媒体再现与传播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BB27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社会结构分化剧烈,诱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因素愈发活跃,群体性事件成为常态,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我国传媒的“政府喉舌”身份从未改变,当政府尚未准许开放相关报道领域时,群体性事件极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媒体呈现出失语状态.近年来,随着政府信息管控的松动,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权逐渐由中央媒体下放到地方媒体,[1]这为中央级媒体、非本地媒体以及网络媒体报道群体性事件打开了窗口.在越来越频繁的群体性事件报道中,由于报道的重点、角度的不同,多元的新闻框架显现出来.

框架理论(frame theory)将新闻视为一种对事实的不完整描述,是对真实的重建.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和方向由新闻工作者决定,而新闻报道是构建客观现实的过程,具有转换和传达社会事件的功能.新闻框架即新闻报道主观地“框限”部分事实,“选择”部分事实以及“重组”这些事实的过程,因此,不同的新闻框架对同一报道对象的建构结构可能千差万别.[2]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考察传媒报道群体性事件时筛选信息、重建事实、呈现意义的过程,分析由于媒体角色的差异,各新闻媒体如何呈现出不同的群体性事件新闻框架.

一、党报党刊:权威框架,态度的再现

党报党刊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主流舆论氛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对于国内日益增多的群体性事件,党报党刊站在政府的立场关注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对地方乃至中央政府合法性的影响,报道往往对群体性事件做定性的分析,表明政府的态度,注重发挥其党的代言人角色,强化舆论导向的功能,从而形成了典型的权威新闻框架.

2012年8、9月份,因钓鱼岛问题全国多地出现了抗日游行事件,党报党刊对此的报道基本上是在中国政府的态度框架之内的,即:强调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的行径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日方的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与愤慨.8月11~19日爆发了第一轮反日游行示威活动,《人民日报》连续推出报道《中方对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表示强烈抗议》(8.20)、《中国对日本有关言行表示强烈不满》(8.24)和评论《大国崛起新路的信心与定力》(8.22),表达强烈的不满情绪并重申和平发展的信心和定力.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后,国内爆发第二轮反日游行活动,《人民日报》加大了钓鱼岛问题的报道力度,几乎每天必报,报道突出我国政府在主权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强调解决争端的措施、批判日本政府的错误行径,一些核心词汇如“固有领土”、“侵犯”、“非法”、“捍卫”等一再出现.这些都在向公众及时传递着权威信息:中国在历史上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形式的购岛行为都是非法的.同时《人民日报》还尽量淡化处理国内民众高涨的反日情绪,针对国内民众游行及期间的打砸抢事件,仅发表一篇评论《文明理性展现中国力量》(9.18),对汹涌的民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抚慰,呼吁公众理性爱国.《人民日报》对钓鱼岛问题的密集报道注重社会舆论导向,不偏离主流意识形态,有效地避免了舆论失控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体现出中央党报的权威性与号召力.显然,党报党刊通过连续地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使政府的声音被公众熟知,其报道是政府态度的再现,是一种权威的框架.

二、市场化媒体:告知框架,监督的再现

市场化媒体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喉舌功能,但又不同于党报党刊的代言人角色,它们更多地承担起“中间者”的角色,在经济利益的指引下追求独家、独特、新颖的报道.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化媒体往往根据受众的接受状态和接受心理来形成对群体性事件报道的视角,因此,在报道群体性事件时,一方面服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另一方面则从受众的利益出发进行新闻话语的架构,以力求及时、真实的报道表明其立场.

对比党报党刊的报道,市场化媒体在迅速报道事件的基础上,在政府态度范围内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自己的解读.2012年7月28日,因担心日本王子纸业集团准备在当地修建的排污设施会对当时民众生活产生影响,江苏启东市数万民众聚集抗议,新华社当天发出数篇最新情况报道,市场化媒体迅速跟进.它们除了引用新华社的通稿告知读者最新情况外,还有不少媒体记者赶到现场发回报道,如《第一财经日报》追踪报道了《启东日企造纸排污事件引发反腐风暴 多名官员被查》(8.8),凸显了事件发展的最新情况;《财经》杂志推出《启东启示》(8.13)的深度报道,文章调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强调是“由于对公众知情权和意见的漠视,启东排海工程遭遇民众的强烈抵制,最终只能选择对环境牺牲更大的无奈结局”.值得一提的是《钱江晚报》发表的社评《启东事件,一场理性的双赢》(7.29),认为当权力甚至领导者个人权威的尊严与民众有尊严的生存发生冲突时,化解矛盾冲突的良药,不是所谓的官员处置突发事件的技巧,而是看是否能真正读懂民众的诉求,文章将矛头直指政

关于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的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文献
府的错误作为.当然,市场化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是建立在党报党刊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公开报道的前提之下,其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立场与态度也基本保持一致,但是比较党报党刊的强烈宣传色彩,市场化媒体的出发点是为了传递公众信息,并且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对政府进行监督,这一告知框架体现出较强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与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感.

三、网络媒体:质疑框架,感性的再现随着网络论坛、网络聊天、博客、微博、微信等技术工具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民众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而代表社会矛盾激化的群体性事件自然成为互联网世界关注的聚焦点.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使网络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形成了多维的视角,多元的观点、意见与分歧在此汇聚.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群体性事件的报道中习惯于在维稳的思路下进行信息控制,非典时期传统媒体的集体失语与信息滞后导致了社会的集体性恐慌.尽管此后政府已然意识到及时准确地公开新闻真相,回应各方质疑是安定民心、维持政府公信力的正确选择,但大部分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网民最开始都会支持弱势群体,质疑政府行为,网络媒体的报道也更多地扮演着质疑者的角色,在其新闻报道的框架中表现为质疑框架.

网络的多元化使公众有更多渠道了解事件的真相,其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与传播可以说是“散点透视,不同的报道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报道和言说事实”,[3]这有助于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2012年7月四川什邡的居民因担心宏达钼铜矿项目导致环境污染引发&#

1 2

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文献,与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

形势政治课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

政治学习论文

研究生政治论文

政治哲学论文

政治诚信论文

政治论文800字

政治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高一

政治社会学论文

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