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有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论文网,关于有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及高中历史及历史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一直是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初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编排、知识深度和广度、教法和学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与过渡问题的研究有其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但如何做好衔接,在上述标准及其解读中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在任教过程中发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衔接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研究很有必要,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1、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1基本理念的表述过于笼统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一系统中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的两个阶段.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上看,二者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功能;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倡导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等.
不同之处在于,高中历史课程在理念上“不仅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而且还应该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倾向、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和长远发展目标.”为此,高中课标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另外,高中课标第一次提出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2感知能力不断发展
感知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初中生在感受性、概括性方面有所提高,在感知中能够抓住主要特征,同时也不忽略一定的细节.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感知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等方面又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根据目的主动进行感知,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突出,能够把感知与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使感知问题的精确性有了很大提高.初中生在感知活动中能够区分出事物不甚显著的特征,但有时表现出稳定性较差的特点,不能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重要内容上,因此初中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分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培养他们浓厚的兴趣,结合学科特点,交给观察方法[2].
1.3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过渡
记忆是过去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和做过的动作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初中学生的有意识记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能够逐渐学会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给自己提出相应的识记任务,并且意义识记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到了高中阶段,高中生记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有意识记已占主导地位,能够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相应的识记方法,提高记忆水平;理解识记是高中生主要的识记方法,高中生的理解识记达到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机械识记呈下降趋势;抽象记忆占优势,抽象识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本质上也是一种理解识记,它使高中生的记忆效率大大提高.
2.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途径与方法
2.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好教师衔接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彻底转变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由历史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2)教师应该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有效的教学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要使教学变得有效,教师必'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3)强化衔接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历史教师的衔接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现顺利过渡.对于高一历史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态度,从而用来指导教学.
2.2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转变学生的认识
(1)“历史学是什么?”
上述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实质上是混淆了“历史”和“历史学”两个概念.关于“历史”与“历史学”,葛剑雄先生曾做出精炼的描述: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为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电大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8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2)怎样学习历史
历史学习具有独特的方法和策略,新课程提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是历史学习最具学科特色的方法.在开学伊始,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义和方法意义.历史结论必须紧密联系史实,从分析史料中得出.同时要向学生介绍“史料”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教会学生如何辨别史料、解读史料、运用史料.
2.3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来看,加强历史自身的趣味性、密切联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等做法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
3.结论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对众多观点依据史实加以综合、比较、提炼、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阐释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该文地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655509.html
参考文献:
[1]范模.初中与高中衔接的必要性及方法[J].教育评论,2007年第1期
[2]韩银玲.学案导学模式运用中的五大误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第9期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有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