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类论文范文,与文气为主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理论类论文提纲,关于文气为主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理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提出了作家的才性形成四个方面的因素:先天的“才”、“气”,因个人禀赋不同而异;后天的“学”、“习”,是和作家自己的努力和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二)唐宋时期的“文气”说刘勰之后,历代文论家、作家和艺术家各从不同角度发挥和阐释“文气”的美学意蕴.唐代韩愈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很重视作者的道德修养,认为它是写作的根本条件.在《答李翊书》中这样论述“气”与“言”的关系:“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13]这里的“气”近乎文章的气势,“言”则是指文章的句子.把气与言比成水与浮物的关系,说明“气”是驾驭语言的,而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由此可见“气”在文章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以载道,提倡古文,反对矫揉造作的骈文.韩愈主要是从写古文的角度,确立了作家修养与文章内容形式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文气”说的重要地位.
本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66862.html
到了宋代,苏辙进一步阐述了气与文的关系.其《上枢密韩太尉书》云:“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14]在文章中他举了两位圣人为例:孟子和司马迁,他认为气可由儒家道德修养和自然、社会的生活来养成,并提出了为文和养气的途径:一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一是要接触外部世界.
(三)清代“文气”说的发展
清代古文家刘大在吸收了前人的“传神”说和“文气”论,另创神主气辅之说,认为文气就是文章的神气,是主宰文章音节、字句和整个篇章的神明.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神只是气之精处.”[15]他认为神是根本,气依附神而存在,神通过气来体现.气与神毕竟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我们应如何把握呢?刘大曰:“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因声求气”说由此提出,即由音节求神气,由字句求音节的探讨神、气的方法.这是对韩愈的“气盛言宜”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把“文气”说理论向前推了一大步.
四、“文气”说的艺术价值
“文气”说是《典论论文》的生命核心,是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最为重要的观点,它具有强大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并与曹丕的其他文学观点相辅相依,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气”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命题,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和艺术批评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艺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文气”说的提出,启发了人们作家个体意识与作品中心的关系,认识到作家的修养之于创作的重要意义.“文气”本身就是作家主体精神气质的艺术升华、艺术反映.作家主体精神修养对作品内在质的美的形成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许多论者在研究“文气”的理论时,并没有将自己的视点定格于文气本身,而是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文气”说的艺术价值.文章是情感的载体,作家的主观情感的不同形态必然会对作品中的文气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文气”说的提出,将“气”这一概念从哲学的范畴引入到艺术范畴,从自然之气到人之气再到文之气,注重作品、作者、社会、自然的整体性和和谐性.孟子提出了“我善养我浩然之气”的重要命题,明确提出“气”对主体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但他并不是从艺术层面来阐释“气”这一概念的,而是停留在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上.而“文气”说则是直接从艺术的角度对“气”进行论说的,它的研究已具有了艺术的价值,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大收获.
《典论论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文气”说的提出,扩展了文学理论研究的领域,丰富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内容,为人们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审美视点,他的理论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学理论的论文范文检索 | 大学生适用: |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参考文献
[1]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第227页.
[2]崔仲平.老子道德经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第47页.
[3]方勇.庄子至乐[M].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282页.
[4]黄中业、陈恩林.论衡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第3页.
[5]周翰光、朱幼文.管子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第295页.
[6]孟轲著,王欣译注.孟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第56页.
[7]董仲舒著,周贵钿译注.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175页
[8]曹丕.典论论文[M].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98页.
[9][10][11]刘勰.文心雕龙[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第204页,196页.
[12][13]熊礼汇.唐宋散文导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第106,第459页.
[14]刘大槐.论文偶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36页.
[15]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寇效信.曹丕“文以气为主”辩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八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17][日]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文学理论类论文范文,与文气为主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