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族群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国内外族群的综述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族群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国内外族群的综述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族群及心理学及统计分析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族群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043-02
摘 要:族群概念及其理论源于西方,故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些西方的族群理论学说.西方的族群理论学说主要有:原生论、神话——符号丛论和边界论.
关 键 词:族群;族群分析理论;族群认同理论;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与族群冲突有关,在国际事务中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冲突以及移民等越来越成为重要因素,族群关系研究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部分.因此族群问题研究己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最重要议题之一,现将国外内有关族群问题的探讨作一简单的综述.
一、国内外对族群的界定
“族群”概念来自西方,是多种群体分类的一种方式.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国际人类学界广泛使用.“族群”是英文“ethnicgroup”一词的汉语译法.英文中的“ethnic”一词来自希腊语的ethnos.
1.国外对族群的界定
“族群”最早被收录在《韦氏新国际词典》(1961年第三版)当中,根据该词典的定义,“族群”有如下含义:非犹太教或非基督教的异教徒;具有文化传统、心理特质和体形特征的共同体;起源于异邦的原始文化.
在西方,随着“族群”概念的广泛使用,对这一概念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也就繁衍出“族群”的多种含义.西方对“族群”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取向:一是客观特征或属性,二是主观情感,三是行为模式.对中国人类学界影响较大的是韦伯(MarxWeber)的定义,他认为“如果那些人类的群体对他们的共同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或者是因为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是对殖民和移民的历史有共同的记忆,而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这种群体就被称为族群.”韦伯这一解释揭示了人们是如何自主地意识到自身的历史,以及通过什么因素他们被联系在一起并延续下来.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族群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1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韦伯之后,巴斯的对族群的界定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巴斯认为,“族群是行动者自我赞许(ascription)和认定的归属类别(categories),主此体现族体间有机互动的特质”.同时也指出族群认同是在族群互动中得到维持的.
从以上西方学者对“族群”的界定的流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族群”概念在西文出现以来,其定义的发展经过了从注重群体的客观特征到注重群体的主观特征再到两者特征的综合.
2.国内对族群的界定
随着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国内人类学界开始频繁接触到国外人类学研究中的ethnicgroup这一词汇.
吴泽霖主持编纂的《人类学词典》对“族群”的解释是:一个由民族和种族自己聚集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结合的界线在其成员中是无意识承认,而外界则认为它们是统一体.因此,族群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它可用来指社会阶级、都市和工业社会中的种族群体或少数民族群体,也可以用来区分土著居民中的不同文化和社会集团.族群概念就这样综合了社会标准和文化标准.
广东民族研究所的孙九霞对“族群”的界定是:在较大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由于客观上具有共同的渊源(世系、血统、体质等)和文化(相似的语言、宗教、习俗等),因此主观上自我认同并被其他群体所区分的一群人.
郝时远先生在对西方学界的20种族群释义的要素进行统计分析,认为
关于族群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这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686526.html
二、族群相关的理论
(一)族群分析理论
族群概念及其理论源于西方,故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些西方的族群理论学说.西方的族群理论学说主要有:原生论、神话——符号丛论和边界论.原生论主要代表希尔斯(Edwardshills)和范·登·伯格(VandenBurgher)认为族群是人类的自然单位,语言、宗教、种族、土地等“原生纽带’使这些自然单位获得内聚外诉的力量和根据;他们认为族群是亲属制的延伸,是在生存斗争中用来达到某种共同目标的工具.神话——符号丛论的主要代表西顿·沃森认为族群的核心是神话、记忆、价值和符号,族群的生命力和特性在于其神话和符号的性质.边界论的主要代表巴斯(Barth)认为族群这一社会组织的本质在于自识和他识,研究族群应关注其边界而不是其文化特征.
(二)族群认同理论
族群认同的界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范畴,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者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的趋同过程.后来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某些人联系起来并与其他一些人区分开来的自我意识.与“族群认同”对应的英文是Ethnicidentity,其意为“族群身份的确认”,国内学者对“族群认同”的定义基本上都是这种涵义.例如,“民族
(族群)认同即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族群)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族群认同是“以族群或种族为基础,用以区别我群(in-group/we-group)与他群(out-group),是同他族他群交往过程中对内的异中求同及对外的同中求异的过程.”
族群认同解释理论.关于族群认同解释理论,在国外人类学界最流行的族认同理论是原生论与场景论.原生论认为族群的情感纽带是“原生的”,甚至是“自然的”.基于语言、宗教、种族、族属性和领土的“原生纽带”是族群成员互相联系的因素,强调语言、宗教、种族、族属性和领土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原则,而且这样的原生纽带存在于一切人类团体之中,并超越时空而存在.场景论认为族群认同是族群以个体或群体的标准对特定场景的策略性反应,是在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权益的竞争中使用的一种工具,所以也叫做“工具论”(Instrumentalism).
关于族群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国内外族群的综述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