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周报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最早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周报有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最早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周报及向导及编辑出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周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又制约了《向导》周报的销售.后来,由于中共中央不断加强和改进《向导》周报的工作,特别是降低了零售价格.分售处也由最初的上海、广州、北京、长沙等少数城市.扩展到10多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销售网络,因而使《向导》周报的发行量增加到3万份,在当时全国报刊销量中名列前茅.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向导》周报的销量达到T5万份,不仅遍及国内各省市,而且远至越南、德、法等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北伐途中有人发现.即使在江西赣州这样的内地小城,一个书铺每期也能代售《向导》周报七八十份,《中国青年》五六十份.

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向导》周报主编

《向导》周报的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亲手办一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蔡和森多年来的愿望.他在同毛泽东的通信中谈到建党的部署时,特别强调要“公布一种有力的出版物”.在中共二大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执委,接替李达负责党的宣传工作.1922年8月召开的西湖会议,决定由蔡和森筹办党的机关报,他满腔热忱地接受了任务.1925年1月中共四大以后,中央决定蔡和森不再兼管宣传工作,而与瞿秋白一道负责编辑《向导》周报.蔡和森主编《向导》周报的时间最长.从1922年9月13日创刊到1925年10月蔡和森赴莫斯科工作,总共近3年的时间.如果从蔡和森实际负责的工作时间来看,有2年零8个月的时间,超过了《向导》周报办报时间的一半.蔡和森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向导》周报的迅速发展,为后继者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蔡和森担任主编期间,主编了116期的《向导》周报,超过了《向导》周报总共201期的半数.蔡和森身体瘦弱,又患有哮喘,但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仍夜以继日地工作.1979年,当年与蔡和森一同工作过的罗章龙回忆说:“他所写的文章观点鲜明、文笔酣畅,宣传鼓动作用很大.在我们这一辈人中,只要一提到《向导》,就自然地把它与和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就可想而知了.”2005年3月30日是蔡和森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对蔡和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主编的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被誉为四万万苦难同胞思想上的‘向导’.”

《向导》周报第二任主编,是中共四大后担任中央宣传部主任的彭述之.1925年10月,蔡和森赴莫斯科开会并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彭述之接任《向导》周报主编,直到1927年4月离职,共18个月的时间,主编期数70多期.在彭述之担任主编期间,随着《向导》周报的发展,工作环境、条件有所改善,特别是相关编辑人员也日渐成熟起来,具有了较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彭述之不必像蔡和森那样事必躬亲.就工作条件来看,《向导》周报创办之初,编撰队伍只有七八个人,五年中逐渐发展,先后拥有近百人的队伍.为了筛选材料和服务于领导,《向导》周报编辑部专门设立了一个秘书处.《向导》周报辟有“地方通讯”一栏,材料是各地方的党组织向中央上交的报告.秘书处初步查阅后认为值得发表的,再交给编辑部审查定夺.


写周报论文的格式
播放:31801次 评论:5569人

彭述之是陈独秀在党内最主要的支持者之一.受陈独秀的影响,在彭述之担任主编期间,《向导》周报一度改变宣传方向,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农民运动和北伐战争不支持、不拥护,导致党内思想不统一,使党报在群众中的威信受到削弱.1927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武汉,中央宣传部及《向导》周报编辑部也一同西迁至武汉.当时,彭述之并未去武汉,中宣部主任和《向导》周报主编便由瞿秋白代理.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举行,瞿秋白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中央宣传部,并兼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

瞿秋白为《向导》周报端正宣传方向和恢复正常出版,倾注了极大的精力.瞿秋白主编《向导》周报期间,正确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侧重评论当前政治形势和重大政治事件,为革命政治斗争“导向”的指导原则,表现出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第一,办刊宗旨和主编思想十分明确,集中力量宣传中共三大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主张:第二,十分重视对革命所面临的政治形势和政治事件的分析评论,指导全党和革命群众认清形势.正确开展革命斗争;第三,密切联系读者,瞿秋白常以《向导》周报记者的名义答读者问,通过答问释疑,阐明党的立场和观点,宣传真理,教育群众,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第四,重视报道各地的革命运动.

《向导》周报首次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

在《向导》周报创办初期,因为人员紧张,所以陈独秀、蔡和森、高君宇、瞿秋白、彭述之等人不得不身兼数职,他们既是中央领导,又是《向导》周报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当时称记者).担任编辑人员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彭述之、高君宇、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郑超麟等人.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彭述之、李大钊、罗章龙、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张国焘、高君宇、郑超麟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都为《向导》周报写过文章.在《向导》周报的作者中,陈独秀毫无争议地名列第一.除1922年底出席共产国际四大和1926年初因病住院外,几乎每一期《向导》周报上都有他的文章.有时甚至整期都是他的文章,如第55-第77期.据统计,《向导》周报上署名“独秀”、“实庵”的文章就有266篇,短文402篇,约占整个《向导》周报文章的五分之一.蔡和森除了用“和森”署名发表了130多篇文章外,还用“本报同人”、“记者”等发表了不少文章,共计156篇.彭述之在《向导》周报发表文章73篇,瞿秋白在《向导》周报发表文章70篇.陈、蔡、彭、瞿四人,成为了《向导》周报最主要的作者.

在《向导》周报创刊后,陆续开设了“时事短评”(后分为“中国一周”和“世界一周”两个栏目)、“读者之声”、“各地通信”和“寸铁”等丰富多彩的栏目.“中国一周”和“世界一周”两个栏目旨在向广大读者介绍一周内国内国际所发生的大事,并通过简评来引导读者分清是非,培育国民的政治敏锐性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这两个栏目最受读者的欢迎.“读者之声”主要刊载各地读者对《向导》周报的评价、建议和《向导》周报给读者来信的答复,以沟通读者与编者的思想.“各地通信”主要登载各地所发生的重要新闻.“寸铁”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特色栏目,所发文章大都短小精悍,析理透彻,逻辑性强,富有号召力和战斗力.


本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757455.html

《向导》周报提倡朴实动人的文风,反对离开问题谈主义.多数文章都不是空发议论,无病呻吟,而是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向导》周报发表的文章大都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战斗力强.《向导》周报文章的文字浅显.文笔犀利,文字生动活泼,针砭时政,入木三分,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1926年《向导汇刊》第4集出版时,其广告词写道:“本报自4年前出版至今,一向便是全国最急进的刊物.”敢于以“最急进”来自我宣传和招揽,显示出《向导》周报

1 2 3 4

周报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最早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思想论文

中职政治论文

关于政治论文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

初四政治论文

政治学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发表

思想政治硕士论文

八年级政治论文

政治改革论文

最早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