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有关论文范文,与天津600年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经济发展有关论文摘要,关于天津600年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发展及城市经济及城市道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年代增加到12800千瓦.此外,其他各国租界也有供本租界用电的发电厂;30年代建立的中日合办天津电业公司发电厂最大,设计发电能力为3万千瓦,各个城区逐渐普及电灯照明.到了30年代,各国租界通过街道、建筑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形成了风格和功能布局各异的西洋城市景观,平整的柏油混凝土街道上路灯长明,给排水系统完备,自来水已经入户.而中国城区只有主干道的部分路段铺了柏油路面和排水管道,其余仍多石子路或土路;许多人家饮水靠水铺,出门靠步行,住处低洼,臭坑臭河遍布.这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763936.html
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最快、最突出的是内外贸易的繁荣.从进出口贸易净值来看,1902年达到了8947.8万海关两,1906年突破一亿,1925年升到2.877亿海关两.天津商品市场上的商品是来源于多种途径的世界性商品,商品结构转化为以进出口商品为主,商业主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开始向近代化演变,商业分工更加细密,大型综合型百货商场在日、法租界交汇的新商业中心区不断涌现,中外银行林立,商店数量大增.1925年天津商店总数增加到15456户.
经济发展的低谷
建国初期,为了使城市发展有科学的依据和方向,天津市政府1951年后开始编制并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到1958年,市区新铺设下水道,相当于1949年以前总管道的1.96倍,新增道路面积达一百四十多万平方米.
天津解放伊始,城市经济显示了巨大的活力.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1.7倍,年均递增38.5%.经过1954年后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国营经济的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和力量也有明显的改善,工业结构从以轻纺工业为主开始向综合性发展,工业总产值五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6.7%.天津的内外贸易活跃,1959年出口额比1953年增长了62.08%.国营商业控制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保护其正常经营活动,确立了“面向国内,面向农村”,“依靠华北,服务华北”的政策,积极开展城乡物资交流,很快适应了天津工业发展和华北市场物资供应的需要.
1958年2月天津由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天津,这对天津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天津的城市功能从为全国服务转轨为省内服务,经济建设的自主权大为缩小,使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遭受的挫折比其他中心城市要严重得多.60年代,天津虽经调整,但恢复和发展也落后于其他城市.1957年,天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56%,上海为16.1%,北京为2.9%;到1961年,天津下降为4.8%,上海和北京分别上升到18.5%和5.3%.八年间,天津新增固定资产22.31亿元,北京为62.62亿元.与此同时,天津的流通功能不断萎缩,“一五”期间,商品购进总额平均每年递增10.2%,商品调出总值平均每年增长5%;“二五”时期,商品购进总额平均每年递增只有2.1%,商品调出总值平均每年反而下降了4.8%.
1967年初天津重新恢复为中央直辖市,但是这时天津和全国一样,已经陷入“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中,加之1976年唐山大地震严重波及天津,给天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9.2亿元,原有的1亿平方米房屋70%被震损.天灾加上“人祸”,天津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从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间,天津城市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基本处在停滞状态.由于当时执行限制沿海工业发展的方针,国家对天津工业投资很少,“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大项目,天津竟然阙如.如果建国初期天津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基础和惯力有所发展,但是1957年以后强化计划经济体制,内外贸易、工业、农业的管理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天津作为省辖市,基本建设投资远逊于直辖市,更不及北京;为支援大小三线建设,把天津一些大型企业分散或内迁,消弱了基础工业的实力,致使天津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工业总产值从解放初的继上海、辽宁后的第3位,下降到80年代初的第11位.天津口岸出口总额由解放初的占全国的28%,下降到80年代初的占8%,地位从第2位下降到第9位.1978年天津商业网点只剩六千多个,比1957年减少了5万个.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市场萎缩,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不得不凭票证定量供应.从1966年至197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仅为5.9%,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从天津调入的商品总值1978年下降到最低点为17%以下,经济腹地也缩小到河北和山西省的部分地区,天津城市经济中心的功能和地位相对下降,华北经济中心几乎有名无实了.
在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是治理海河.1958年,市政府鉴于海河严重污染,决定实施改造海河工程,包括在海河口修建防潮闸,改建污水管网系统和修建农田排灌系统.这三大工程规模之大,施工时间之短,在天津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全部工程投资达8000万元,相当“一五”期间全市市政建设总投资的1.3倍.下水道埋管总长度二百多公里,相当一五期间埋管总长度.仅建闸和改建污水系统两项工程,就要用各种建筑材料七十多万吨,土方工程量达八百多万立方米.当时,全市人民以极大的劳动热情,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按常规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改造海河工程完成后,基本实现了海河的“咸淡分家”和“清浊分流”,有力地支援了全市的工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和市民的饮用水条件.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改善劳动人民的居住条件.1952年初,在中山门、王串场、唐家口等地建设了7个工人新村,共盖房5万间,有10万名职工迁入新居.到1965年,全市已建成9个新的住宅区,共六百多万平方米,一百多万人迁入新居,改善了居住条件.
“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据统计,到1976年底,天津城市用地规模为160.9平方公里,较1958年年均仅增加约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958年为273万余人,1965年增加到330.9万人,到1978年因上山下乡等原因,人口下降到314.3万人.
腾飞中的天津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是天津发展速度最快最好的时期.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天津基本形成了以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为轴线,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为主体,向区县扩散的城市空间布局.2003年天津市共有15个区和3个县,总面积达到11919.7平方公里.天津城市的人口1986年为543.8万人,到200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011.30万人.
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住房的建设步伐更快,城市环境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都有巨大的改观.城市道路呈现出现代化和多样化.1994年以“三环十四射”为骨干的城市道路网络建成后,又结合危陋平房的改造,完成了45条道路的新建、改建工程,新建了19座大型桥梁,道路面积率提高了12.1%.以后,又将道路拓宽与危陋房屋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通过拓宽改造一批道路,带动周边地区的供水、排水、供气、通讯等设施建设,更带动了道路两侧56个危改片约267万平方米的危陋房屋改造.天津的地下铁路始建于1970年,1984年双轨全线通车运行,全长7.4公里,1995年年载客777万人次.进入21世纪以后,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地铁2号线也将配合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线上马.
从60年代中期起,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海河上游水源大量减少,80年代以后,海河上游几乎无水可输入天津.1982年实施了规模宏大的现代城市供水工程――引滦入津,大大缓解了天津城市用水的紧张状况.20世纪80年代开始天津改造和完善城市的排污设施,到90年代末建立了纪庄子、咸阳路、双林、赵沽里、张贵庄、北仓六大排污系统,在大大减轻了对渤海湾污染的同时,还解决了农业无水源的问题.到2002年,市区排水管道总长度4269.8公里,排水泵站163座.
城市经济和建设步伐加快,家用电器的普及,使城市电力供应日见紧张.80年代中期后,市政府和水利电力部等共同投资扩建原有发电厂,并与治理环境污染相结合,初步缓解了城市用电紧张的局面,1988年全年发电量比1978年提高了76%.同时,天津市政府开辟了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等.90年代后,天津又兴建了第一、第二煤制气厂,彻底改变了城市的能源结构.
居民住宅的建设,从1979年以后的十年间,每年以平均新建住宅200万平方米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到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7.46平方米.
天津城市经济也এ
经济发展有关论文范文,与天津600年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