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方面有关论文范本,与滕代远的教子之道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身体健康方面有关论文提纲,关于滕代远的教子之道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身体健康及大学生及父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身体健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老一辈革命家滕代远(1904―1974),曾因与彭德怀一起领导平江起义而闻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多年的铁道部部长,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滕代远有5个儿子,长子久翔、二子久光、三子久明、四子久耕、五子久昕,除长子外其他4个儿子先后参军.本文所介绍的,就是他鲜为人知、耐人寻味的教子之道.
一
1950年秋的一天,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来到铁道部门口要进去找人,被门卫拦住了.门卫见他一身土里土气的山乡装束,就盘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找谁?”年轻人被问得低下了头,怯怯地回答:“我找父亲.”“你父亲是谁?”“滕代远.”
原来,这个大老远跑来的年轻人就是滕代远在老家务农的长子滕久翔,他听说父亲在北京当上了铁道部部长,就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探望.几经周折,久翔终于见到日夜思念的父亲.久翔是滕代远离开家乡考入常德师范的前一年出生的.参加革命后,滕代远一直没有机会回老家看望亲人,如今见到阔别20余年、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心里自然是分外高兴.
在儿子暂住北京半个月的日子里,滕代远在工作之余抽空陪伴儿子游览了北海、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父子俩相处得十分愉快.浓浓的亲情、首都秀丽迷人的风光以及优美舒适的环境,使得久翔萌生了一个念头.
一天,久翔央求向滕代远说:“爸,你现在是铁道部的部长,给我在北京找个工作吧?这样,咱父子俩也好经常见面.”
滕代远沉思片刻后,亲切地对儿子说:“按父子情分,我应该在北京为你找个事做.但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没有以职权谋私利的权力.再说,你在老家上有祖母,下又有爱人和孩子,你不能把这副担子交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啊!你应该回去.”起初,遭到父亲婉言拒绝的久翔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转念一想,觉得父亲的一番话还是有深刻道理的.最后,他接受了父亲的意见,心满意足地准备回家去.
临行前,滕代远还反复叮嘱儿子:“家里有什么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克服,不要打我的牌子给国家添麻烦.”久翔记住了父亲的教导,不住地点头允诺,铭记在心.
二
1943年11月,滕代远的二儿子久光出生了.结婚多年喜得贵子,夫妇俩都格外兴奋.然而,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是战争最紧张最艰苦的时期,日本侵略军不断对根据地进行大肆“扫荡”和“蚕食”,残酷的斗争使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只好把久光寄养在老乡家里.
新中国成立后,久光被接回北京,进了一所干部子弟学校.在学校里,久光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与外界接触,使得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点忘乎所以了.滕代远认为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是就把孩子转到一所普通学校.但久光淘气贪玩、不好好学习的毛病仍没有改掉.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滕代远夫妇决定把久光送到秘书的老家,一个山区农村去锻炼.他对秘书说:“这孩子自从跟我们进了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生活在蜜罐里,不知农民的辛劳,不了解庄稼是怎么样长出来的.这样下去,容易变成资产阶级的纨绔子弟,我看还是让他到老解放区,找个庄稼汉当老师,学学种地,吃点苦才好.”
就这样,久光被送到河北唐县的一个山区农村.一下子离开了北京城,来到这么艰苦的农村,久光开始很不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滕代远就经常抽时间给孩子写信,鼓励他努力学习、参加劳动.后来由于上学不方便,滕代远又让久光带上户口到黑龙江省依兰县姥姥家,一边上学一边参加农业劳动.期间,滕代远仍然时常抽时间给儿子写信,关心儿子的学习劳动,以期健康成长.
离开了父母,久光逐渐增强了独立性,并有了可喜的变化.北方的高粱米把他养得非常结实,劳动的汗水改变了他贪玩的恶习,学习成绩也渐渐好起来.
该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775701.html
3年之后,久光被父亲接回北京.1962年夏秋之间,台湾国民党当局叫嚣反攻大陆.久光激于保卫祖国的义愤,自愿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滕代远格外高兴,表示热情支持,他觉得自己几年来在久光身上倾注那么多的爱抚和教育没有白费,他语重心长地对久光说:“你这样做是对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你们捍卫.人民解放军是个大熔炉,希望你在熔炉里锻炼成才.”
三
1964年夏,滕代远的三儿子久明高中毕业,正埋头苦读,准备参加高考.
一天傍晚,滕代远夫妇谈论起家里的事,对久明学习肯用功、进步快的情况感到十分欣慰.秘书见状插话说:“久明对我谈过,他想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怕万一考不好,不被录取,想请您给学院刘院长(滕代远的老部下)写封信.”
滕代远听后,断然回答说:“读书,上大学,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父母的地位和私人关系.大学能考上更好,考不上也没有什么.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多得很,做工、种田、当兵都可以.”滕代远又对妻子林一说:“要给孩子讲清不能写信的道理,靠私情,拉关系,不是我们党的作风.”
后来,久明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在久明准备上大学的前几天,滕代远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一再嘱咐:“这是我们对你的希望,你是咱家第一个进大学的,一定要好好学习.”他还抄录了陈毅1961年7月送儿子上大学时写的《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姗》这首长诗中一些句子以勉励儿子,可谓用心良苦:“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克里空.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让.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人民培养汝,报答主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当作前锋.”
久明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后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时,滕代远的病情已较为严重,可5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好心的同志常劝他把孩子调回一个,久明也写信表示希望回到父亲身边,好照顾家里.但滕代远没有这样做.他给久明写信说:
我身体不好,有组织上照顾就足够了,党和国家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你大学毕业后,哪里最需要,你就到哪里去工作,一切听从组织上的分配.
后来,久明被分配到离北京千里之遥的一个部队工作.一次,久明利用出差机会回家看望.当他和父亲谈到部队生活时,滕代远问:“你现在在部队做什么工作?”“当参谋”,久明得意地回答.他自认为刚分到部队就调到机关工作,说明自己进步挺快,原以为父亲会为此高兴而表扬他.哪知滕代远却严肃地批评说:“你这个大学生,连兵都没当过,能当好参谋吗?我看你应当先到连队去当兵.”听了父亲的意见,久明回部队马上给组织上写了报告,申请到基层连队工作.此后,他不以大学生身份为骄,更不以高干子弟自居,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刻苦锻炼,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后来,他当上连长,在边境作战中还荣立了三等功.
四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上下正常的工作学习秩序都被打乱,学校停了课.滕代远的四儿子久耕在父亲的支持下,打起背包先后来到白洋淀和狼牙山,住进了农民家里,从事生产劳动,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直到1967年底他才回到北京,接着又报名参军.
1968年初,久耕离家那天,滕代远一遍遍地检查孩子的行装,还送给久耕一套《雷锋日记》和《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儿子:“到了部队一定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要忘记革命前辈创业的艰难,向工农出身的战士学习,做雷锋式的好战士.”
于是,久耕带着建设祖国边疆的激情与豪迈,带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高高兴兴地告别了父母,开始了新的生活.
隆隆的列车向前奔驰,熟悉的北京城渐行渐远.车过内蒙古自治区,窗外的世界变得萧条单调起来,扑入眼帘的尽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列车穿过河西走廊时,窗外更是荒无人烟.久耕的情绪逐渐低落下来.后来,他给家里写信汇报自己在部队工作学习的情况,在信中他表达了一肚子的埋怨.
滕代远很快给久耕回了一封回信.从这封写给儿子的亲笔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革命家的殷殷父子情和拳拳报国心.
耕儿:
你的来信收到,我们很高兴.古人说,“金张掖,银酒泉”,形容它出产大米,很富足.我于一九五四年为修建兰新铁路事,路过张掖.想迄今铁路通车了,各种建设必定增多了,人民生活较前更好了.就是靠近沙漠地区,气候变化不定,棉衣不能离身,望注意,不要感冒、生病.当兵首先要服从命
身体健康方面有关论文范本,与滕代远的教子之道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