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妇女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妇女类毕业论文致谢,关于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妇女教育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妇女及传教士及留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妇女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中国近代社会,传教士宣传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创办教会女子学校,资助中国女留学生,这为妇女受教育提供了机会,促使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Abstract:IntheChinesemoderntimessociety,themissionarypropagandizestheequalityofthesexeseducationthoughtthatanizesthechurchGirl'sschool,subsidizestheChinesefemaleforeignstudent,thisiseducatedforthewomanhasprovidedtheopportunity,urgesChinesewoman'ssocialpositiontoenhanceunceasingly.
这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779444.html
关 键 词:传教士近代中国妇女教育
keyword:MissionaryModernChinaFemaleeducation
作者简介:邓雪莉,女,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研究生
本文通过分析传教士参与近代中国妇女教育的活动,窥探近代妇女受教育状况,以及受教育的妇女群体对中国社会变化的贡献.传教士进入中国后,积极关注妇女问题,从事妇女教育活动,推动了妇女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近代以前中国妇女的教育状况
(1)中国的传统妇女观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女地位极不平等,妇女处于极其卑微的地位.在传统的家长制社会里,对妇女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形成中国传统的妇女观.
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自主选择丈夫的权利,大多数婚姻是买卖婚姻.妇女“嫁必由父母,须媒约”,[1]婚姻的程序依照“六礼”进行.在缔结婚姻上,妇女也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权利.丈夫可以依据“七去”休掉妻子,而妻子却没有休掉丈夫的权利.妇女的活动范围也很有限.在私人领域中,妇女操持家务活动,生儿育女为家族遗传后代.在公共领域中,妇女没有任何涉足的权利.男女之间界限分明,男女绝对不能公开接触,妇女绝对不能参与男性活动,特别是政治经济活动.因此,妇女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权,没有政治上的发言权.
封建社会里,妇女必须遵守严格的妇女观,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
(2)传统中国的妇女教育
在受教育上,封建社会坚持尖锐的性别不平等的受教育观念.统治阶级对男女教育的态度显著不同.“家庭之教,女子不与;学校之设,女子不厕;‘所以诲女子者,一则曰三从而已,再则曰四德而已.’一切启发灵性之书等女子皆不得与闻”.[2]这种不平等的妇女教育观,导致社会普遍认为妇女受教育无用,“女子不必接受教育,并且以为不配受教育,”[3]因此,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大部分妇女只能接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观念,屈从于无教育权利的状态.社会通过剥夺妇女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把妇女禁锢在家庭之内.如果妇女走出家庭读书,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行为.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社会仍然把妇女局限于家庭之内,妇女受到的教育很少,男女平等教育仍然是空白.
二传教士在中国的妇女教育活动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居住和自由传教,并且教徒受到法律保护.此后,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传教士达到中国后,开展了大量针对中国妇女的教育活动.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妇女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学术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4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1)破除传统中国妇女教育观
为吸引中国人入教,传教士开始关注中国妇女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传教士期望以妇女问题为钥匙,逐渐推进传教活动.
到达中国后,传教士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主张妇女应该接受教育.随着传教士的增加,对妇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1891年,由林乐知编的《中西教会报》在上海出版,驳斥中国传统的妇女教育观,强烈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指出“美国凡为女子者,无论学习何艺,皆莫之禁”.特别是在《中国振兴女学之亟》一文中,针对中国男子教育尚不能普及,何况女子教育的说法,此文指出:“夫欧美女子,为农、为工、为商、为士、为官署之父案、为报馆之记者、为学堂之教员、为医院之医生,且犹如十字会者,皆亲历枪林炮雨之间.等其程(成)工何亚于男子?”[4]此报纸还刊登大量西方关于外国教育的事例,为中国兴办教会女学提供参考.
在传教士的宣传下,中国人特别是知识阶层,对妇女受教育的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梁启超曾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指出,“女子如才便是德”的谬论是“祸天下之大道”[5]此后,梁启超结合着“救亡图存”和“开明智”的理论,提出更激进的妇女教育观,认为“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6]传教士通过传播妇女教育的观念,破除传统传统妇女教育观.
传教士通过创办报纸,宣传必须改变对妇女的歧视,男女具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必须给予妇女平等教育权.
(2)创办中国女子学校
传教士不仅在宣传上强调妇女具有平等的教育权,而且创办女子学校,为中国妇女提供教育.
最初为妇女提供教育的学校,开始于教会的女子学校.第一所女子学校由阿尔德赛女士创办,成为妇女正式接受教育的开端.1844年,阿尔德赛正式创立女子学校.随着来华传教士增加,在各地相继建立女子学校,开启教会女学.教会女学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2年到19世纪60年代,第二阶段为19世纪70年代以后.[7]1844后,“又有11所女子学校先后在五口和香港开设”.[8]西方各国传教士纷纷在通商口岸开设学校,如美国传教士哈巴(A.P.Happer)在广州开设的基督教女子寄宿学校(1847年),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开设的徐汇女子学堂(1855年),英国长老会传教士在厦门设立的乌中女学堂(1860).初期,教会学校招收的女学生很少,妇女入学接受教育不为社会、家庭所接受.“他们最初之时所能招到的学生,不过为使婢抛女及最穷苦者的女孩,因校中有衣事之供给,所以敢冒与洋人接近的危险”.[9]到了第二个阶段,教会学校迅速扩张.如上海的圣玛丽亚女校(1881年),北京的燕京女子大学(1904年).此时,不仅教会女学数量增加,而
妇女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在教会学校里,教育目标“皆应为社会宗教之中心点,以养成基督教信徒,教育家,与慈善家为目的”.[10]因此,女子教会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宗教课程、英语及西学课程、家政及其它课程.宗教课程是教会女学课程的核心,如1864年在北京成立的贝满女校,“最主要的中心科目是《圣经》,一切其他学科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教学”.[11]宗教课程不仅包括知识理论,而且包括宗教活动.英语及西学课程主要是为宗教课程服务的,向中国学生灌输西方文明.英语在授课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上海的中西女孰.在教学中,很多科目用英语教授.教会女学开设其它方面的课程,如家政课程、音乐、舞蹈等.
教会女学的创办,为中国妇女受教育提供了机会.妇女通过接受初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解放意识不断觉醒,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奠定重要基础.
(3)资助中国女子留学生
进入中国后,传教士通过教育、出版和慈善事业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国女留学生的出现,与传教士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最早的四位留学生金雅妹、何金英、康爱德和石美玉,都是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出国留学,是国际上中国妇女的重要代表.
宁波人金雅妹(1864―1934)出生牧师家庭,两岁半时父母双亡,被宁波基督教长老会的美国传教士麦加棣(Dr.Mo.Cartee)收养.跟随麦加棣在美国和日本接受初等教育.1881年,在麦加棣的帮助下
妇女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妇女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