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类有关论文范文,与《概》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政治理论类有关论文查重,关于《概》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政治理论及理想教育及改革创新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政治理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概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3.引导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概论》教材体系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的一种把握和解读.此外,《概论》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的其他看法.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层面构成:其一,认识论、价值论、世界观,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论、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论,其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结论,包括社会主义时代条件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社会主义全面文明论,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路径选择、战略设计,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三步走”的发展步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等等.[2]《概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的讨论,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也就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质与远景.
三、《概论》教学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概论》教学中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说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如何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提出,民族精神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某个特定的时空坐标来说,传统精神就是这个特定的时空以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以往的活动中形成的表现民族整体面貌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民族社会存在的反映.时代精神则是一个民族在这个特定时空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民族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民族所处时代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民族精神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传统精神为民族精神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纵深规定着民族精神的现实形态,是民族精神中具有稳定性、连贯性的内涵,也是民族精神的深层依据,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现实形态、当代表达,赋予民族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3]这种观点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概论》教学中讲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应说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界定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涵.尽管学术界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多种概括,但《概论》教学还是应当采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民族精神的概括:“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系统、明确的概括,既强调了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体系中的地位,也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其中,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在处理国内各民族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爱国主义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髓.这五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其中,求真务实是前提,改革创新是核心,和谐发展是规范,以人为本是目的,这四个方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明确界定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才能让学生了解何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3.阐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具体路径.《概论》教学中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落脚点之一在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此,应让学生清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具体途径,即通过先进文化建设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顺应时展要求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通过国民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通过纪念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运用各种媒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同时,《概论》教学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炎黄子孙共同参与,没有民族成员的共同参与,仅仅凭借政府部门主导、新闻舆论机构配合的运动式宣传,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民族精神的创造者和培育者,都应当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
明确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说明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涵,指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路径及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四、《概论》教学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概论》教学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开展,要解决如下问题:
1.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2006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概论》教学应对其每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与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基础的地位.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人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又着眼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回答了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中,公民在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先进性的导向和广泛性的要求.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能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这些道理在《概论》教学中应当予以明示.
3.指明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赖个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使“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深入人心,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这就要求《概论》教学中对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结合起来.
总之,《概论》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结合《概论》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2]李恒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的若干问题[J].学术研究,2008(10):7―10.
[3]陈金龙.改革开放与民族精神[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2-13.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责任编辑刘金旭
政治理论类有关论文范文,与《概》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