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经济学相关论文范例,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的真实含义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学相关论文的格式,关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的真实含义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提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由于解读模式的不同,学界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一词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真实进程进行解读,就会看到,这里的“实践”并不是一种哲学上的理论承接,而主要是基于马克思当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理论进展.

关 键 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马克思;解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A811;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2-0008-03

作者简介:汤建龙(1978-),男,江苏溧阳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众所周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本,正是这一文本,曾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了“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新世界观”的“萌芽”究竟体现在何处?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是:体现在《提纲》中马克思对“实践”的强调上.然而,当面对更进一步的追问: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说的“实践”,其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学术界则明显存在很大的分歧,并导引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解读结果:实践哲学的理解、实践本体论的理解、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解、生存论的解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从研究方式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论者是就“实践”一词本身展开解读的,他们脱离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真实历史进程,孤立地,甚至是有些任意地对文本进行断章取义的理解,这当然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说的“实践”的真正含义.第二类,是从《提纲》中的主体和实践出发反向倒退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不是正向推进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资本论》,这就出现了把马克思在《提纲》中所强调的“实践”,理解为一种纯哲学意义上的对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乃至切什考夫斯基的实践和赫斯的行动哲学的承接,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实践哲学、实践人道主义和生存论的理解.这种解读方式同样忽视了马克思从《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资本论》的真实思想进程.第三类,则是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真实进程来进行解读.具体来说,就是认为马克思在《提纲》中所强调的“实践”,并不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理论的承接,而主要是基于他当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理论进展,即:“具体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物质发展基础的现代实践”[1]359.这一观点在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进展的分析的基础上的,即建立在对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布鲁塞尔笔记A》到《评李斯特》和《提纲》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发展的研究基础上的.

我个人基本上赞同并采用了第三类研究和解读的方法.我认为,以这样一种方法来解读马克思在《提纲》中所强调的“实践”,其真实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马克思在《提纲》中所强调的“实践”,是一种基于经济学意义的,具体的、历史的,以现实的社会物质发展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我们知道,《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个有着复调逻辑的文本.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本主义的劳动异化逻辑,同时,在马克思进一步的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却不自觉地出现了一条隐性的从客观现实出发而生发出来的现实逻辑.这两条逻辑是内在冲突的,这一冲突在《神圣家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随着马克思的进一步经济学研究和施蒂纳对抽象的“类”的批判对马克思的负面冲击,以及马克思对国家问题和黑格尔现象学的再认识,他的人本主义逻辑开始无意识地解体,一条从现实出发,强调现实经济活动的理论思路悄然浮现出来,并逐渐占据马克思思想的主导地位.这一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评李斯特》这一文本中马克思对现实的工业(力)和交往关系的强调上,之后又在《提纲》中得到了质的提升,即被马克思用实践的逻辑进行了抽象和概括.因此,马克思的“实践”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这与黑格尔式的抽象的(绝对精神的)实践活动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把马克思的哲学笼统地称为“实践哲学”就不具有科学性.因为,仅在抽象意义上来讨论实践,这与马克思所强调的实践并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问题,而是更接近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因而,马克思的“实践”不可能是一种纯哲学意义上的,对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而至切什考夫斯基的实践和赫斯的行动哲学的简单承接.

其二,马克思的“实践”是一种不同于前工业社会的实践活动的现代性的、工业性的物质实践活动.这一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特别是在《评李斯特》中有明显的表现.在《评李斯特》中,马克思已经注意到“在以往的社会基础上充分发展了的工业”的实践.[2]261马克思认为,也可以不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肮脏的买卖利益的观点”来看待工业,而是把工业看做“大作坊”,“在这里人第一次占有他自己的和自然的力量,使自己对象化,为自己创造人的生活的条件”[2]257.现实的“工业”被马克思看成是资产阶级社会的代名词,他认为,不能把“工业违反自己的意志而无意地创造的生产力归功于现代工业,把二者即把工业同工业无意识地并违反自己意志而造成的、一旦废除了工业就能成为人类的力量、人的威力而造成的那种力量混淆起来”[2]258.接下去,马克思指出,如果这样看待工业,“那就撇开了当前工业从事活动的、工业作为工业所处的环境;那就不是处身于工业时代之中”[2]257,并且,马克思直接肯定了这种“工业&#

1 2 3

关于经济学相关论文范例,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的真实含义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初中政治论文1500字

研究生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怎么写

民族政治论文

时事与政治论文

政治小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初中政治论文题材

中考政治论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的真实含义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