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发展类论文范文例文,与中国的问题是钱怎么花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发展类论文下载,关于中国的问题是钱怎么花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发展及高中教育及社会现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民富”、“民穷”如何衡量
“民富”与“民穷”是相对的,如何衡量?国际上有一个大家普遍认为客观的指标:恩格尔系数,即居民的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低于30%į
关于经济发展类论文范文例文
经调查,2009至2010年,中国所有的城镇居民(这里不包括农村居民,因为农村的食品一般是自己种、自己吃),月收入低于1000元者,必须把60%左右的钱财用于购买食品.那么这部分城镇居民,肯定是国际意义上的穷人.而这两年全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的平均数是40%,也就是说,中国在整体上其实刚刚脱贫,刚刚进入温饱和小康生活.因为40%是平均数,城镇人口若按9亿(不管有无户口)计算,可以想象有多少人是被“拉进”温饱和小康的,而事实上有相当部分人还属于低收入和贫困阶层.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最近越来越多的深圳居民来香港狂购食品、日用品,这说明内地的恩格尔系数在通胀压力下正大大上升,相对应的也就是贫困面的逐渐扩大.每次这样的经济冲击,都会把许多刚刚进入中产阶层边缘的普通人再扫回社会底层.在福利稀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社会里,靠自己奋斗上去不易,被扫落下来却不难.人生只有几十年,被扫落一回,他们也许这辈子就再没机会翻身了.
本文来自: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798115.html
我曾说:“中国的‘国富’格局,在强势体制群里属于最强势的一档.‘民穷’的格局在同样制度群里也属于最低档次.”为什么会这么说,我把我和研究助手几个月里精心统计的可靠数据公布出来,一系列的数字让人一目了然――
就政府从GDP大饼中取走的份额而言,1953年的世界平均水平是12%~13%,社会主义国家的平均水平是12.8%~13%,中国是17%.
到了1970年,趋势出现变化:世界平均水平是15.5%,社会主义国家的平均水平是14%,而这一年的中国是18.5%~19%.
1970年代末,世界平均水平是23%,社会主义国家的平均水平此时与世界水平大致相同,中国的数字却上升到28%.
本世纪初,世界平均水平是24%,社会主义国家的平均水平是23%,而中国已超越30%(不到31%).
政府取走的GDP,按理说会有很多方式回馈给社会――当然,也可以不回馈.所以,关键在于政府拿走的钱怎么花.那么来看另一组数字,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
1950年代初期,世界平均水平稍高于70%,社会主义国家的平均水平是83%,中国此时为69%,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年饥荒时期比较特殊,中国的数字严重下滑至47%.
1964年中国开始出现大的调整,经济有短暂的恢复期,这一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成为1949年以来的最高:70%.此时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国家平均水平是74%左右.
此后中国的数字一路下滑.2004年,中国经济已高速增长多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却下降到37%.此时的世界平均水平是67%~68%,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经历了重要转型,但它们的居民消费没有太大的波动,与世界平均水平保持相当甚至稍高.
可以看出,中国这些年来有最高速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不容否认,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人的代价,普通百姓的代价.
该对贫困者进行制度性补偿了
2005年我曾在“中国经济峰会”上提出“三无群体”的概念,当时还有人认为我过分担忧了.我说:“三无”问题会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温床之一.“一无”即无地的农民,他们不是没有土地,而是土地被以各种名义收走,很难得到公平的补偿.“二无”即无房的城镇居民,包括进城打工者和房屋被拆迁的城镇居民,前者是买不起房子,一般是租房――如果房租都无法负担,他们就无法继续呆在城市了;后者是因为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原因,房屋被拆迁.“第三无”是无业的各类人,不仅包括下岗工人,还包括每年几百万大学生及其他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这几年积累了多少这样的年轻人?事到如今,强制拆迁、失业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三无问题”日益凸现,我们不得不面对了.
对“三无群体”来说,他们不仅穷困,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改变这种状况的机会在哪里.如果一个人陷入穷困,但还有途径、有机会从坑底爬出来的话,穷困就不是很重要了;如果相当长时期他都没有办法爬出来,而且“被剥夺感”(特别是被剥夺土地者)越来越强烈的话,就会陷入绝望.“三无群体”大概有多少人?我们有些统计数字一向是“群体摸象”式的,而且不是白天摸象,是黑夜摸象――不大可靠.据我自己根据各种资料分析估计,至少有两三亿人.如果这个群体中的某些人虽然贫困且无力改变现状,但他们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不知道公款是如何被花掉的,还有可能糊里糊涂一辈子就过去了.但如果他们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越来越多地了解这个社会,就不只是“被剥夺感”的问题了,他们会对社会产生“愤懑感”.值得注意的是,有这种感觉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一点在网上更直观.4.5亿中国网民里,至少有3亿人属于45岁以下,且80%左右都受过高中教育(这还不包括“上不起网”的“潜在网民”).看一看他们在网上的言论,就知道这一群体有着什么样的情绪了.
所以,对于高速的经济发展,若只看到成绩一面是不公正的、有隐患的.回顾改革开放初期,那时首要的考虑是广大民众脱贫进而致富的政策,目标基本是明确的.可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的“民富”目标越来越边缘化,不仅产生了“三无问题”,也产生了“三富三穷”问题――“国富民穷”、“官富民穷”、“城富乡穷”的弱点日益暴露出来.当百姓的不满积累到一定阶段,继之而来又产生了维稳问题.只有把“稳定不能(不应该)压倒什么”这个基本课题讲顺了,政府、社会、民众间的关系才能良性循环,天文数字的维稳代价才能下降.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2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贫困者,消除是不可能的,
关于经济发展类论文范文例文,与中国的问题是钱怎么花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