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相关论文范文,与曹操的用人之道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哪里有相关论文发表,关于曹操的用人之道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哪里有及人才及敌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哪里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曹操时认为,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成功,而曹操能够成功,又因为他精于谋略和善于用人.可见,用人之道是曹操成功之道的核心内容.
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也很清楚自己的分量.他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人帮忙.他也知道,自己的背景、资历、地位、实力都不如别人.他不是袁绍,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不是孙权,有一份现成的基业;他甚至不如刘备,有一张可以炫耀的“名片”.他的政治资本是最少的,因此需要大批人来帮助他,支持他,尤其是要争取名门贵族的合作,能帮忙最好,帮凶、帮腔,哪怕帮闲也行,有才的要,有名的要,徒有虚名的也要,总之是多多益善.曹操甚至不要求他们真有作用,能装点门面
哪里有相关论文范文
这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00613.html
曹操甚至在婚姻问题上都是这个态度.他的第二任夫人卞氏就出身娼家.这在当时就不但是卑微,而且是卑贱了.然而卞夫人出身虽差,人品却非常好,为人处世也很低调.《三国志后妃传》说,曹丕立为太子后,身边的人开玩笑要卞夫人请客.卞夫人说:“我没把孩子教坏,就心满意足了.”裴松之注引《魏书》说,曹操让她从缴获的珍宝中挑一两件首饰,她每次都挑中等的.曹操问她为什么,她说,挑最好的是贪婪,挑最差的是虚伪,所以挑中等的.这话实在,曹操也大为赞赏.实际上,曹操在和丁夫人离异后,不顾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立卞氏为妻,恐怕就是因为务实.的确,卞氏虽然出身卑贱,却兼备德才,那又为什么要另娶名门呢
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曹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不像袁绍那样“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或者像某些人主张的那样“必廉士而后可用”.他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实实在在帮助他平治天下的人.为此,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和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先后3次颁布《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曹操说:“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因此只能讲能干不能干,不能吹毛求疵,讲究太多.如果一定要求道德品质无可挑剔,方方面面十全十美,那么齐桓公又何以能够成就霸业高皇帝又怎么能够创立大汉?所以,只要是人才,有治国用兵之术,哪怕有不好的名声(污辱之名),被人耻笑的行为(见笑之行),甚至不仁不孝也请大家推荐.我一定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吾得而用之)”.
曹操的《求贤令》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改变了帝国的用人制度(两汉察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而后代之以魏晋荐举制度,至隋唐始改为科举制度),也牵涉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那就是德与才的关系.理想的境界当然是德才兼备.但是,当德与才不能兼备时,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呢传统的做法是取德不取才,至少是先德后才,曹操却明确提出唯才是举.所谓唯才是举,就是说,只要有才就行,德可以不问,甚至不仁不孝也不要紧.
其实,曹操这样说,并非不要德.但曹操绝不是唯道德论者.他并不认为道德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甚至不认为是第一标准.德才兼备当然好,但那是理想境界.承平时期,天下大治,没有太多特殊要求,自然不妨慢慢追求,找到一个是一个.然而此刻却是非常时期,曹操要做的又是非常之事,那就不能四平八稳,按部就
班,必须重奖有功,重用有能.
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既然唯才是举,那就不拘一格.德才兼备固然好,有点小毛病也无妨.《魏略》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曹操有个老乡叫丁裴,爱贪小便宜,居然利用职权用自家的瘦牛去换公家的肥牛,结果被罢了官.曹操见到他,故意问:“文侯呀,你的官印到哪里去了?”丁裴也嬉皮笑脸地说:“拿去换大饼吃了.”曹操哈哈大笑,回过头来对随人说:“毛玢多次要我重罚丁裴.我说丁裴就像会抓老鼠又偷东西的猫,留着还是有用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哪里有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2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不拘一格,就是不问出身,甚至就连敌营中的人,他都要设法弄过来为自己所用.他手下的5员大将就有3员来自敌营:张辽原是吕布部将,张原是袁绍部将,徐晃原是杨奉部将.乐进和于禁则是他亲自从底层提拔起来的.而曹操则称赞这5位大将“武力既弘,计略周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
事实上,每次战争胜利后,曹操都要在战俘中发现和招募人才.就连吕布,他原本也是想留下的,后来因为刘备的劝阻而作罢.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吕布虽然做了俘虏,却意气风发.他兴高采烈地对曹操说:“好了,过去的事都了结了,天下也安定了!”曹操问:“什么意思?”吕布说:“明公的心腹之患不就是吕布吗?现在吕布臣服你了!如果让吕布率领骑兵,明公率领步兵,天下还有搞不掂的?”他又回头对刘备说:“玄德公呀,君为座上客,我为阶下囚,绳子绑得这么紧,就不能帮我说句话吗”曹操笑呵呵地说:“绑老虎嘛,不能不紧一点.”就准备下令松绑.刘备却在一旁冷冰冰地说:“明公没看见吕布是怎么侍奉丁原、董卓的吗”曹操马上醒了过来,忘恩负义,反复无常,这就是大节有亏了,只好杀了吕布.
谋臣中也有不少来自敌方.许攸从袁绍营中来投奔他,他光着脚出来迎接.蒯越和刘琮一起投降,他说高兴的不是得到了荆州,而是得到了蒯越.陈琳为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祖宗3代,被俘后仍被任命为司空军谋祭酒.不过最让人感动的还是王修的故事.王修原本是袁谭的人.袁谭被杀后,王修号啕大哭去找曹操,请曹操批准他为袁谭收尸.曹操故意不答应.王修就说:“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结果曹操“嘉其义,听之”,而安葬了袁谭以后的王修也成为曹操重要的谋臣.
当然,也不是所有敌营中的人都会投降曹操.沮授是曹操很想得到的人,《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都说,沮授被俘后,曹操曾一再劝降并“厚待之”.但沮授因为家小在袁绍处,不肯投降,反倒“谋还袁氏”.曹操没有办法,只好杀了他.
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曹操很有英雄气度和大帅胸襟:以张绣之“深仇大恨”,一听来归,便握手言欢,封官晋爵;以许攸之“贪婪狂妄”,一听来奔,便喜不自禁,赤脚出迎;以陈琳之“恶毒攻击”,只因爱其才,竟毫不计较,坦然开释;以毕谌之“背信弃义”,只因嘉其孝,竟既往不咎,信任如故.
事实上,正是这种气度和胸襟,使许多原本是对方阵营里的人才心悦诚服地投奔了曹操,曹操也以坦诚和谅解的态度对待他们.比如文聘,原本是刘表的大将,被刘表派去镇守北方.刘表死后,接班人刘琮投
哪里有相关论文范文,与曹操的用人之道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