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大学文学类论文范文集,与大师的学问与学位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文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大师的学问与学位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文学及留学生及新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陈寅恪海外留学十八年,行迹遍及欧美大陆,哪里有好大学,哪里藏书丰富,他就到哪里去拜师,去读书,对学位之类的东西一概不感兴趣.他一生在将近二十多所大学读过书,从来没有得过什么“博士”、“硕士”学位,即使连大学的文凭也没听说他拿过.他是为求学问而去的,不是为拿文凭而去的,所以等不到大学毕业,他已经到另外一所大学去了.

唐骏事件发生后,舆论一片哗然.有关真假文凭的讨论,一时成为媒体焦点.谈到文凭,自然要涉及留学.因为从晚清开始向西方学习,首当其冲的是新教育的兴起.中国近代新教育开始完全模仿西方,一会学德国,一会学美国,变化很大.中国近代新学制虽然逐步建立起来,但是很不完善.借助西方教育机构为中国培养各种人才,始终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奖励游学或留学,也始终是政府兴办教育的手段之一.晚清政府如此,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也是如此.洋博士优越于土博士,逐渐被社会所认同.

蔡尚思先生回忆说:“我在十余年前,听见一个同事说:‘某有名大学有两个学生,同时毕了业,一个学问很好的,因为没有钱,只好进该校的研究院,另一个学问很差的,因为有钱,便赴美留学,这两人又同时毕业,在该大学任教,那位学问很好而由该校研究院毕业者,只能在该大学任讲师,另一位学问很差而得有美国学位者,却可在该大学任教授.两人的薪水,也相差到两倍以上之多.”这个故事,并不是个案.因此,从晚清到民国,中国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留学热潮.

实至名归的“海龟”

客观地讲,近代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生的作用主要是正面的、积极的.当然,任何事情都有正负两个方面,留学也不

关于大师的学问与学位的硕士论文范文
大学文学类论文范文集
例外.在近代海外留学的大潮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致说来,不外以下几类.


本文地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08582.html

第一种,实至名归类.所谓实至名归,是指学问有成,同时也获得毕业文凭.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学问,也有文凭.刘半农曾以高中学历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被人讥笑,一气之下出国留学,历时6年.1925年,他以《汉语字声实验录》和《国语运动史》而获学位.陶行知,1914年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开始在伊利诺斯大学攻读市政,一年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导师是著名的杜威教授,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赵元任在1910年赴美留学,先在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大学毕业,1918年荣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蜚声中外的语言学家.吴宓,1917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回国后先后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颇有造诣.金岳霖,1914年赴美留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是中国逻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林语堂,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类似这样的人物很多,举不胜举.一般来说,凡是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同时得到名师指点,大多数人都是事业有成,在某一领域有独特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学问与学位是有密切关联的.


大学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这么写
播放:20879次 评论:3596人

没有学位的大师

第二种,有实无名类.所谓有实无名,是指具有留学经历,没有获得学位,但却在学术研究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人.这方面的例子也是相当之多,陈寅恪就特别典型.陈寅恪的留学经历极为丰富,跨越东洋西洋.1902年春,12岁的陈寅恪随哥哥衡恪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夏天回国,不久又与兄长隆恪同时考取官费留学生,第二次东渡日本.一年后,他因患脚气病回国疗养.1909年秋天,在亲友的资助下,陈寅恪赴欧洲留学,先后入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1912年,因为经费不足,由瑞士暂时回国,住在上海.1913年春天,再度赴欧,进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在这期间,曾到英国伦敦作短期考察.1917年冬天,陈寅恪再度出国留学.因为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欧洲去不成,于是决定赴美,入哈佛大学学习梵文和希腊文.1921年,陈寅恪离开美国,再度赴德,入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和研究梵文、巴利文、藏文等.

陈寅恪海外留学十八年,行迹遍及欧美大陆,刻意求学,哪里有好大学,哪里藏书丰富,他就到哪里去拜师,去读书,对学位之类的东西一概不感兴趣.他一生在将近二十多所大学读过书,从来没有得过什么“博士”、“硕士”学位,即使连大学的文凭也没听说他拿过.是他愚笨吗不是.因为他是为求学问而去的,不是为拿文凭而去的,所以等不到大学毕业,他已经到另外一所大学去了.

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聘请当时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李济等为国学院导师,陈寅恪的好友、哈佛同学吴宓也来清华任教.经吴宓介绍、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也被聘请为国学院导师.据说,梁启超当时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时,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曹问:“陈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接着,梁启超讲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崇和赞赏,曹听后才决定聘他来校任导师.

陈寅恪学贯中西,通古博今,在当时学术界被称为“最好的教授”、“教授之教授”、“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胡适在1946年得知陈寅恪双眼失明后,无限惋惜地说:“寅恪遗传甚厚,读书甚细心,工力甚精,为我国史学界一大重镇.今两目都废,真是学术界一大损失.”

另外,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现代文化巨匠鲁迅、国学大师王国维都曾经留学日本,尽管没有获得任何学位,但丝毫不影响其学术地位与评价,相反却赢得了人们的敬仰.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萧公权曾经说过:“其实学位只能表示一个学生按部就班,修完了‘高等学府’规定的某种课程,而未必表示他的真实学问.我知道若干中国学者在欧美大学中研读多年,只求学问,不求学位.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真有学问的人绝对不需要硕士博士头衔去装点门面.”历史学家耿云志先生指出:“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其学问一定高深,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未尝不可对学术作出重大贡献.在中国,得过外国博士学位的人车载斗量,但究竟有几个比没有任何学位的王国维更高明呢”

胡适的情况比较特殊,本来应该在1917年获得的哲学博士学位,晚了十年才获取,成为学界一大公案.胡适1910年赴美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1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哲学,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直到10年之后才取得博士学位.当时已经引起质疑,但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对此讳莫如深.学位取得与否,并没有影响胡适的学问与思想,但多少成为胡适一生的心结.耿云志指出,1948年,胡适填写中央研究院院士表格时,在学历一栏先写上美国康奈尔大学文学学士,并注明“1914”的字样,接着写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便没有注明何年所得.其难言的苦衷,可以想见.胡适一生总计领了35个博士头衔,令人叹为观止.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博士,却给他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无名无实的蒋介石

第三种,无名无实类.所谓无名无实,是指在国外混迹几年,学问没有增长,也没有获得任何文凭,无奈之下花钱买一假文凭或自称在国外某所大学获得文凭.这些人凭着假学位做幌子,居然在国内教育界或其他事业中混迹.因为中国文化重面子、给面子的传统,这类事情人们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大家知道该文凭为假,也不好意思揭穿.加上当时通信、媒体相对不太发达,所以此类事情见诸报端的很少,只是在小说中常常出现.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以30元美金换取的克莱登大学文凭,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方鸿渐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缩影,具有很强

1 2

大学文学类论文范文集,与大师的学问与学位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论文翻译

思想政治类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学硕士学位

高一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1500字

政治专业毕业论文

诚信政治小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发表

新课改政治论文

大师的学问与学位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