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2004教育记事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2004教育记事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义务教育及农村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生3万元的费用,就是300万元的收益!于是,杨东平有了别的想法:在现行条件下,监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查究问责制度都不够健全.“衡量一个制度,还要看实践的后果.如果这个制度只滋生10%的腐败,还可以保留.若是腐败达到90%,那就要停止.”于是,杨与教育部官员想到一块去了,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当然,官员们会说哪有那么大腐败5%都没有!《京华时报》评论说:就教育乱收费问题而言,公众和行业主管部门在信息上是严重不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而不是让它成为一笔糊涂账.
教育产业化论争的焦点集中于:教育到底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如果教育是公众产品,那么就应该完全由政府埋单,如果它是私人产品,那就应该由受教育者自己掏腰包.时下的主流意见认为,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又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前者形成社会收益,后者形成个人收益.
有评论说,为什么教育产业化会为千夫所指原因在于,现行教育产业化呈一种畸形扭曲之态,并发生在体制内,实质是各公办高校在完全垄断条件下打着产业化的名义搞高收费和乱收费,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并不可怕,像新东方等民办教育的产业化不是搞得很好吗真正意义的教育产业化不会毁掉教育事业,但确实冲击了垄断教育.
尽管教育部官员一再声明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但“名校办民校”这一大手笔,实实在在助推了产业化一把.然而,谁的产业化?是社会的?还是教育部的?
1998到1999年间,外贸不力内需不振,这被认为是倡导“教育产业化”外在因素.
有经济学者献策:以教育产业拉动内需.教育收费是逼使国民消费的好办法,孩子上学的钱断然不会省的.当时最经典的测算是这样的:以每年25%-30%的扩招速度,三年内使高校的招生量扩大一倍,从每年200万人扩大到400万人,新增学生全额自费,即每人年均缴学费1万元,每年可收取学费200个亿,这部分学生在校增加消费40亿,这240亿可拉动1000亿的投资和最终消费......
一位学者说:“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根源是政府没钱或都者不愿意出更多的钱,却又急于实现教育的高速发展,于是以教育产业化的名义将成本转嫁到国民身上.”
2003年9月9日,联合国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中国教育状况,她指出,“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GDP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家长或其它来源来补上.”
有人研究教育行政部门几十年来的做法,概括出“集权-养权-分权-享权”的历程.
集权是指改革前30年教育全部公立化.养权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将国家财政资源集中起来养出了一批最强的公立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为“211工程”.分权和享权指的是2000年以来以独立学院和名校办民校为代表的公立教育资源的私有化进程,是享用教育权力
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例文
教育出版为平均利润的520%,海南党校狂卖文凭
围绕教育已经形成利益集团,入学,课本,教辅材料,课外辅导,各级考试,所有这些形成一个利益链条,这已是公开的潜规则.
中小学教育被称为全民消费,而教材以庞大的发行量和令人难以想像的巨额利润成为各出版发行商的最爱.码洋及利润最高的出版社,不是玩高雅,也不是搞畅销,而是宰学生.老板放话:“给你(学校)30%的回扣,我还有50%的利润.”
中小学教材由指定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总发行,垄断使其价格多年居高不下.据广州教育部门统计,20年前,中小学生每学期的课本费不超过10元,而现在普遍达到了200到300元,上涨了二三十倍.广东省出版集团的调查显示,新华书店利润的70%来自中小学教材,多数乡镇书店更是达到了90%.而从终端销售的情况来比较,中小学教材出版的总量占据了中国出版业80%的市场份额,教材和教辅类书籍的销售利润为全行业平均利润的520%.
文凭是教育利益的封喉之剑,无数有追求的人士扛着大包的钞票涌向文凭,甚至严肃正统的党校也卖起了文凭,比如海南省党校.
1999年6月18日,海南省党校拿到了可以颁发研究生毕业文凭的批文.关于这个批文的说法是:考虑到海南省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的实际需求,要与某名牌大学联合举办研究生班,争取由主办大学发毕业证书,如果主办大学不能发,则由省党校发毕业证书.
与名校办民校相对照,这次是名校办党校,党校也要分一杯羹.
海南省党校首次招生就突破了40人的限额,实招160人.只要交钱,招生的条件一次次被放宽.2001年党校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所一次就招了110人,海南某县的学员名册上,包括税务局局长、土地管理局局长、公安局副局长、供电公司经理、烟草公司经理、乡长、镇长......一个县近40个乡镇和科局的领导几乎被一网打尽.根据相关规定,这些人中只有3人符合国家研究生班的报名条件.
本科学历班比研究生学历班更能捞钱.从2001年初到2003年3月被叫停的两年多时间里,据统计,至少有1700万元落入办学者私人腰包.
党校是财政拨款,上学的党员干部们的学费大多也走了财政,大家联手骗国家.学校腰包鼓了,学员有了文凭,为将来的升官晋级树起了招牌,大家都快乐.不快乐的只有国家.如果司法系统不好查,请审计署李金华来,能者多劳--不是我们无能,是教育利益集团太厉害太霸道了.
对于那些认为高校霸道的师生们来说,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正在内部磋商的一个司法解释也许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但高校利益集团却力图将司法解释扼杀在摇篮里.
8月11日《法制日报》披露,这一司法解释拟将有关高校招生、学历发放、教师资格处理和学生退学等方面的教育纠纷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在此之前,中国法院对大学生对高校的诉讼大多不受理.这项司法解释如果能最终出台,意味着长期以来中国高校与师生之间的纠纷不再只是教育机构的内部矛盾,而成为接受司法监督和审查的社会行为.
如此一说方知,中国竟还有这样一块法外之地.过去租界就是这样的.
但是,最高人民法院一位权威人士向《了望东方周刊》证实,该院行政庭正在讨论的这个司法解释至今尚未定型,甚至连最终是否可以出台还不好说.
堂堂最高法院人士尚无信心,可见阻力有多大.
提到大学生状告高校,人们会想起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刘因为对学校不颁发学位证和学历证不服而起诉.尽管法院一审判决刘胜诉,但在二审中,据报道遇到了“不正常”的干扰,刘的诉讼请求最后被北京海淀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学家告诉《了望东方周刊》记者:刘燕文一审胜诉的消息让包括北大在内的众多高校深感不安,有的高校通过教育部甚至一些担任人大代表的本校学者,向最高人民法院施加压力,要求法院不要受理类似案件,照这样的判法搞下去,高校将面临如潮的官司.
可见,高校利益集团的强大,重要原因在于其背后有“不正常”的靠山.
取消会考拍案而起,张维迎能走多远
也许有教师早已看透眼下的应试教育既摧残学生也折磨自己,期望以正常的心态正常的逻辑正常的方法教育学生,但是,他们自己也被绑在考试这辆战车上身不由已.在小学低年级时也许还尚有可为,但到了考初中、考大学,那只有玉石俱焚,被迫裹着学生为国捐躯了.
甭说高考了,就是想动高中毕业的会考一根指头,那也是要命的事.
10月,长春市12名人大代表联名呼吁取消高中会考.会考是属于省级组织而国家承认的高级别考试,其正规性和严肃性无疑.但代表称,在会考组织过程中,从实施方案到复习材料及习题的配备,基本上属于强买强卖,否则考生拿到高中毕业证就会有困难,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孩子3年要参加9次会考,这些费用让这些贫困家庭雪上加霜.
提
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2004教育记事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