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资料,与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环境心理学论文的格式,关于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环境心理学及校园环境及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环境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亲密、匿名和保留,即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环境,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人们在静坐或聊天时,喜欢停留在视野开阔而本身又不引人注目和影响交通的地方,如湖心岛内通过植物配置以及景观小品设置等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环境的通透性,创造出完整而明确限定的私密空间.3.4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储存、回忆和解码.这些信息包括方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3].一个容易辨认的环境应有明显的路径、明确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在校园绿化过程中,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与路径、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植物本身可以作为主景构成标志、节点或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这几大要素的配景或辅助部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楚、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意象.
3.4.1路径――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
路径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无论弯曲还是笔直都应该是畅通顺达、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如在园林山庄的自然道路上种植桫椤这种保护植物,能有效强调顶点位置,也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在道路两侧布置一定空间序列的植物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在两侧有空间序列的植物的暗示下行进,让人感到安全.
3.4.2边界――清楚的植物景观意象
园林中的边界不仅是指可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而且还包括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校园内一般采用方形、球形灌木有机散置,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
3.4.3标志――象征性的植物景观意象
标志是一种特征显著、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如园林山庄内的桫椤,是一种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它形成了校园内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也形成了较好的视觉导向作用.
3.4.4景观节点――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
节点是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它的重要特征是集中.出入校园的这条道路是划分内外、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其两侧树种的形姿美丽、有较强的观赏性,植物配置集中简洁,视野通畅,给人明朗、兴奋的入口意象.而在校园内外的这个节点处,设置了一株富有乡土气息的榕树,对于游人来说则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在游览结束后由于对入口原来的方位、配置、四周环境已形成熟悉感,而不再生疏,易于心理认同并感到安全.这种安全感的出口体验过程也有利于他们对游园全程的总结与回味.
3.4.5区域――统一而又和谐的植物景观意象
区域主要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占有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如种植区,草坪区等.校园内区域的类型很多,与之对应的植物景观意象也就丰富多样.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都应遵循统一而又和谐的原则.以湖心岛为例,岛内主要种植垂柳、紫薇、山茶花、蒲葵,加之
关于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资料
4结语
通过榕城某高校绿化现状的心理效应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在校园绿化过程中按照学校性质、师生的心理特点、功能要求和经济状况,营造出一个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多层次绿化空间,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这不仅满足学校的发展和广大教职学工对校园绿化的新要求,也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优美、洁净的教育办学环境.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校园环境的心理效应及校园人的心理需求,并结合其进行景观合理配置,将使高校校园绿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但同时,榕城某高校绿化设计作为个案,也难免会存在不足.在教工宿舍楼的绿化空间较小,一般为常绿乔木,而缺乏运动休闲绿地,没有充分考虑到教职工及其家属活动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运动场的绿化方面,大多只在场外栽植高大乔木,夏季运动员庇荫休息不便.这些设计使总体稍显失色.
参考文献
[1]梁颖仪,刘管平.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J].广东园林,2006(6):16-17.
[2]赵鑫,吕文博.环境行为学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09―312.
[3]徐磊清,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60
关于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资料,与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