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双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赏析之《蒹葭》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英语双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赏析之《蒹葭》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英语双及外语教学及白话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英语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风格不同,首先来自对原作意思的不同理解.《蒹葭》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情感.理雅各借鉴历代儒家学者对该诗所作的传统阐释,认为这是一首关于某个神秘人物的诗,读起来犹如一个谜语,“某人在讲述他如何找寻另一个看似很好找却怎么也找不到的人.”因此理雅各将这首诗作为关于友谊的叙事诗来理解.将“伊人”译为“theman”、“he”和“him”.本篇论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27602.html
但大多数评论者和译者都认为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王本除了在这方面力求与原诗行文保持一致外,更接近中国人对原诗思想的理解,在王先生的译文中将“伊人”理解为“her”和“she”,这正符合中国大众认为这首诗是有关爱情的理解;另外在王本中还特别将表示水流的状语提前,如“upstream”“down”的提前,这样除了使译诗愈显简洁有力外,更能表现出水流的变化以及“伊人”的飘忽不定,更体现主人公的执着追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蒹葭》三种不同英译本各自鲜明的特点,是因为译者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所造成的翻译是用译文表达原文的含义与情感,不论是白话还是外文翻译,只要能做到这点就算是成功.同时“一部译作,只能是对原作的一种理解、一种阐释.任何一个阐释者,不管其修养、学识如何、不管其意愿如何,都不可能穷尽对原作生命和价值的认识.”因此人们对原作的阐释、翻译只能越来越接近原诗的真义,而不可能提供与原作一模一样的“定本”.而一种诗歌译文很难全面再现原诗从神韵到形式诸方面的美感,多个译作可以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原诗风采的机会,在旧译成果之上可以有机会更贴近原作.要使译作更客观地接近原作的精神,帮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原作的丰富内涵,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去认识,去发掘.王方路先生的白话译文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做到了与原诗贴切相近,而其英译本与理本相较之下更贴近原诗的含义与思想;另外,两种译文都通俗易懂,能为大众接受.能将如此之难的儒家经典译得如此妥帖又不失美感,可见需要多深厚的汉语英语功底和中西文化功底.也希望这本书能达成译者的期望,能引领更多的中国学生学习传承中国经典,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建立起民族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参考文献:
[1]LeggeJames.TheChineseClassics.Vol.4:TheSheKingLane.Crawford&Company,1871.
[2]李玉良,理雅各《诗经》翻译的经学特征[J].外语教学,2005.
[3]汪榕培,漫谈《诗经》的英译本[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3).
[4]王方路,《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探索[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5]许钧,翻译不可能有定本[A].许均.翻译思考录[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从〈蒹葭〉到〈西厢记〉[M].北京
英语双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英语双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赏析之《蒹葭》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