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廊坊扁担式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经济发展类有关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廊坊扁担式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发展及农村经济及营销策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廊坊生存在京津两棵大树之下,呈现一种扁担式的城市发展态势:靠近京津的南北两头借助两大城市发展为经济高地,基础薄弱的市区也在京津人才的流动下变成政治高地.
对于廊坊的特殊区位,有很多有趣的段子:从客厅走进厕所,会收到“北京移动欢迎您”的信息;而从厕所回到客厅,会收到另一条信息――“天津移动欢迎您”.“半小时进京入卫,一小时上天下海.”这是廊坊人自我介绍时常用的一句话.从廊坊建市开始,这个城市就生存在京津两棵大树之下,呈现一种扁担式的城市发展态势:靠近京津的南北两头借助两大城市发展为经济高地,基础薄弱的市区也在京津人才的流动下变成政治高地.
南五县:“北有胜芳”
当地人说,要了解廊坊,就要了解廊坊的家具行业,要了解廊坊的家具行业,就必须去两个地方:香河和胜芳.
香河的农村经济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发展,和广东、浙江的乡镇企业相比不算晚.当时有说法是,农民们晚上做好笤帚,第二天凌晨骑车到北京卖.在这些早期产品中,最有名的是香河的沙发.廊坊市委党校副校长安育中说,1980年代的农民一自行车挑着两个红平绒沙发到北京卖,60块钱一对,“北京人享受现代生活是从香河的沙发开始的”.
由于制工简陋,那个时候也有这样的说法:“香河沙发,一坐啪嗒.”到现在,廊坊大多生产钢管、玻璃制品,专业做沙发的企业并不多,万得福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更振是其中一个.他对香河一些不顾质量的恶性竞争深恶痛绝.他的企业已经有22年历史,最初是把产品卖到北京友谊商店的,赵更振也曾在香河做过销售,但最终无法跟质差价廉的当地沙发竞争.当地一个沙发生产商说: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和个人质量保不住,最终使这里的沙发行业衰落.虽然沙发并没有做出名,但1998年建成的香河家具城,现在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家具市场,占据了北京市家具消费的20%以上.
1989年以后,赵更振转战“三级市场”――霸州县,有几十个销售点,规模做得跟一级市场北京差不多.赵更振说,胜芳的小件东西,全国都有名,不用怎么做宣传,就有很多人过来买.胜芳是霸州的一个镇,有“河北第一镇”之称,是廊坊离天津最近的地方.胜芳像一个开发区,交错的马路上满是装满钢管或家具半成品的大卡车,远方是稀疏的大烟囱.难以想象,这里是以往京城老饕经常提起的“胜芳蟹”的原产地.
安育中和记者去胜芳采访,他指着路口的企业指示牌说:你看看这里遍地的钢管厂,就知道为什么胜芳成为金属家具的生产中心.“胜芳有品牌的家具厂商就有1300多家,他们一年吃掉1000万吨的初钢.现在河北钢铁年产量6000万吨,胜芳就吃掉六分之一.”
记者采访了胜芳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胜兴集团的创始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王宏乐.他投资8.5亿元盖起了“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希望就在生产基地的门口把贸易做好.为了与香河拉开差异,胜芳家具城暂时不开发北京的零售客户,经营方向以批发为主.因为离天津港近,他们还打算开拓国际贸易业务.
本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38961.html
这个长得像《天下无贼》里的傻根一样的年轻人生于1975年,在当地也是一个传奇人物.1990年代,他向父母、亲友借了3万元钱,又贷款10万元,聘了一名工程师,租了几间厂房,便成立了顺达固化剂厂.
2001年,王宏乐投资800万元,成立了胜芳镇第一家房地产公司,一年后开发了12万平方米商品房,这个售价在每平米1000块钱左右的项目,让王宏乐赚了1000多万.“我做的生意从来没有赔过,都赚钱了.”王宏乐说,现在的胜兴集团已有近10亿的资产.他的业务也开始介入家具行业,生产自己品牌的家具.
王宏乐的部下说,他很有战略眼光,不管是政府关系还是市场推广,做事风格都不像一个小镇企业家.王宏乐从廊坊市请来了安育中当顾问,还从广州请来了合富辉煌的邱景维任策划总监.现在邱景维一家已搬到北京,在胜芳也有宿舍,每周末花一个多小时驱车从胜芳回到北京大望路的家.邱景维的年薪保密,但肯定包括了所有的成本.在胜兴集团的企划部中,只有一个胜芳人,其他人来自全国各地,从移民来说,这里比廊坊市区一点都不少.
安育中说,家具行业“南有顺德,北有廊坊”,那是因为“全国8个特色家具区域,顺德和廊坊各占两个”.而王宏乐更直接:“应该是南有顺德,北有胜芳.”
北三县:这里是北京
与所有城市一样,城市化的进程使廊坊的房价稳步上扬.不过廊坊房价的最高峰不是来自廊坊的城市化,而是来自北京的城市化.
在北京国贸、大望路的写字楼下,发传单的阿姨高喊:“小户型、均价5000!”这在北京简直不可思议,不过,他们叫卖的房子不在北京,而是在廊坊,一个叫燕郊的小镇.
燕郊因为在燕国城郊而得名,现在也是廊坊离北京最近的地方.在北京有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称,北京市相关领导曾考察过燕郊,那里很快要并入北京了.在燕郊购房的人,大部分是在北京工作的小白领.他们每天跨越河北与北京的疆界上班,忍受着那里间歇性停水停电的痛苦和漫游的无奈.去年流行的一个段子就是说这些人的:“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在北京郊区买了套房子,交款那天我流着泪用颤抖的手掏出手机准备告诉家里人,谁知开机画面却显示:河北移动欢迎您!”
燕郊唯一跟北京一样的是固话区号是010.因为住在燕郊的北京人太多,所以开发商接上了北京电信的线路.除了方便住在这里的北京人打市话,也是一种让人身在廊坊、心在北京的营销策略.后来廊坊一些小区也打算接入010的区号,当地的电信公司愤怒地说:可以,不过我们将掐断你们所有的通信线路.
廊坊当地人说,不仅仅是燕郊,即使廊坊市区,买房的北京人也很多.濒临京畿使这里的地价分外值钱.2007年8月8日,廊坊闹市区一块地皮以2300万元/亩的价格成交,创下河北省地皮交易单价之最.廊坊人说,廊坊的房价总是跟着北京跑.
移民式城市化
10月16日,廊坊的主要领导人已经到北京参加十七大,几十公里之外的新华路,市政府大楼的公务员们照常忙碌着.这座苏式建筑很快就要结束其历史使命,市政府不久将搬到开发区附近,那里将成为未来的城市中心.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这里的城市化进程在最近几年也变得急促.
建国初期,廊坊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左右.几次大移民事件形成了现在的廊坊市.影响较大的一批是中石油管道局的迁入.这个1973年成立的单位,把总部设在了廊坊,带来了大批企业和人员.现在解放路和建设路交界处,仍然能看到管道局的旧宿舍楼.当地居民说,朱基当年曾在这里任职.另一批特殊人群是知青,多来自北京或天津.当年知青来时,这里还是农村,后来从村变市,很多人从村民变成市民,这批知青也就留了下来.知青子女能拿到北京、天津户口,以很低的分数考上京津的大学,实现了父辈的夙愿.另一大移民群体是东北人,现在,东北人在廊坊已经成为外地人的代称.
说到移民,一个廊坊人说:“进不了北京、天津的人,都跑到廊坊来了.”安育中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改革开放后来到廊坊,历任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市委社科联主席、市宣传部副部长和党校副校长.现在他已经成为研究廊坊发展历史的权威式人物.
公园里,遛弯的老人们讨论着电视上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和表情.廊坊是一个政治高地,这里的人和北京一样有高度的政治兴趣.当地人说,这里的市长换得很快,都高升了.这次十七大,河北的代表里就有好几个是廊坊的.与市区政治力量强势相映成趣的是经济实力的薄弱,市区是一个产业洼地,这天然地形成了这个城市经济发展两头重中间轻的态势,“廊坊地区的有钱人都在郊县”.
早期,廊坊人用“一个扁担两头挑”来形容其借助京津资源优势发展.现在
经济发展类有关论文范
经济发展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廊坊扁担式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