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注释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注释辨惑2016年9期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注释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注释辨惑2016年9期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注释及参考文献及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注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术论文的注释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提高注释质量,须重视注释的内容与方法,将必要性与适度性完美地结合起来.目前学术界有些论文择注释注的错误现象比较严重,需要明确注释的学理依据,澄清是非,解除困惑.

编辑学术论文注释必要性适度性

刘进,江汉大学《延安精神研究》编辑部副编审,《江汉大学报》编辑部副总编、编辑部主任.

关于学术论文的注释,《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认为“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必要”是其关键.但这只是着眼于内容方面的要求,属于注释什么的问题;还应该着眼于技术层面的要求,探讨如何注释的问题.回答如何注释的关键是“适度”.只有将“必要性”与“适度性”有机结合的注释,才是高质量的注释.

由于对学术论文注释的必要性与适度性,缺乏明确的认识,存在一些困惑,所以导致许多择注不当、释注不妥的错误.

一、注释的“必要性”辨析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解释,“必要”是“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的意思.“必要性”回答了为什么要注释的问题.凡能扫除读者阅读障碍的注释,凡能提高学术信度或深度的注释,才是必要的注释.实现“必要性”的方法是在注释中释疑与说明,举证与申说.

仅以概念注释为例,概念是思维的细胞,读者只有明确了概念,才能在阅读思维中形成判断和推理.例如何新的《典型理论的几点探讨》中说:“为了避免陷入语义分歧的迷丛,从而引致培根所谓‘市场式’的辩论.”[1]注释对“市场式”辩论作注:“英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培根认为,由于语义不明确以致误用而引起的争论,是‘市场’上讨价还价式争论.”这一注释说明了“市场式”辩论概念的来源并对其内涵作出解释.这是释疑性注释.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4342.html

概念注释应遵从必要性原则,慎选被注项.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择疑而注,选择那些读者感到陌生的、会产生疑问的概念作注;二是排斥常识,即对大家熟知的常识性概念不宜作注.当然,概念在科研中有着动态发展的过程,某些概念刚进入科研领域时,人们会感到陌生,有注释的必要;可是经过一段时间,这些概念被广泛运用,被学界熟知,变为常识,就不必再注释了.

熊十力谈及读书之要:“每读一次,于所未详,必谨缺疑,而无放失.缺疑者,其疑问常在心头,故乃触处求解.若所不知,即便放失,则终其身为盲人矣.”[2]那么,为学术论文作注时,也要为读者作些考虑,精思而善疑.针对读者“于所未详,必谨缺疑”之处作注“而无放失”.

渊博睿智的钱钟书非常重视学术论文的注释.仅以他的《七缀集》为例,该书7篇论文,每篇都有注释.该书在编排体例上用“注”,将现在的注释与参考文献放在一起.如果除开其中的参考文献,注释的数量是:《中国诗与中国画》12条,《读<拉奥孔>》16条,《通感》7条,《林纾的翻译》55条,《诗可以怨》12条,《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27条,《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5条.读了这些注释,不得不由衷惊叹钱先生倾注的大量心血.这些注释既能针对读者解惑益智,又能辅佐正文,彰显学术.

然而,有些学者选择注释项时比较随意,往往不明上述要求.如《社会转型时期“二代犯罪”现象的法律解读》(《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引言中说:“近年,全国各地发生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二代犯罪’事件.”作者对此作注:“诸多同类事件,在网络媒体中多有报道,不胜枚举.”注释没有针对被注项提供新的信息,完全是句空话、废话.这就违背了“必要性”原则,犯了无疑而注的错误.

再如《兵团哈萨克族牧民定居问题分析》(《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正文在论述新疆建设兵团哈萨克族牧民定居后出现的问题时,说存在经济方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于是作者对“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一常识性概念加以注释,其实大可不必.

又如该期刊同期的《经济与社会视角下的新疆高校贫困生分布状况探析》一文对“北疆”“南疆”“东疆”“新疆建设兵团”也分别作注.对这些一般人都能知晓的名词作注,确实多此一举.这样作注不仅不能提升论文的学术水准,反而降低了学术论文的档次.

排斥常识、择疑而注,还要注意概念的跨学科现象.甲学科领域的学者认为是常识性的词语,乙学科领域的学者往往感到陌生.所以作注时要看准论文的目标读者.如“余色干扰现象”一语,本是绘画色彩学概念,对于从事美术研究的学者来说是常识,而对于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刘正国在一篇研究诗歌色彩美学的文章中,就对“余色干扰现象”作出解释,说“余色干扰现象是指后见色彩受到先见色彩影响发生视觉变化的现象”.[3]如绘画中认为青与紫、黄与白由于明度的接近,颜色易混,不能相接并用,可是诗歌中青紫并立、黄白肩随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楚辞九歌少司命》),“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因绘画与诗歌给人的感受不同.前者诉之于视觉,会有余色干扰;后者诉之于想象,不会余色干扰.由此可见,以他山之石攻玉,借用跨学科领域的概念时需作必要的注释,否则相关的论述难以明晰.


怎么写注释毕业论文
播放:23102次 评论:3587人

二、注释的“适度性”辨析

“度”是个哲学概念,《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2页)说,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或某种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本文在引言中曾说,注释的适度性是注释技术层面的要求,是研究怎么注释的问题.干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医生的过度治疗会适得其反,给病人造成伤害,注释亦然.

学术论文的注释有其特殊性,是作者自注,与那些替别人作注的注释不同.替人作注,称为“他注”,一般只要释疑即可;而学术论文的注释在自注中总是潜藏着作者的自我意识,有些作者往往会在正文中言之不足时,注释中继言之,或举证,或申说,以增强论文的信度与深度.如何举证?如何申说?这就有个“适度性”问题.举证注释可为被注项的观点提供逻辑支持,举证方式很多,或用文献资料举证,或用考据手段举证,或用学术成果举证,或用实存事例举证.申说是指在注释中对被注项涉及的问题作必要的拓展,这是深入探索的需要.举证与申说“度”的把握以“必要性”为前提.如钱钟书《林纾的翻译》说林纾在翻译时“认为原文美中不足,这里补充一下,那里润饰一下,因而语言更具体,情景更活泼,整个描述笔酣墨饱.不由我们不联想起他崇拜的司马迁《史记》里对过去记述的润色或增饰”.[4]注释针对最后一句列举资料证明司马迁的增饰手法:如《孔子世家》写夹谷之会一节是根据定公十年《谷梁传》文来的,但那些生动、具体

1 2 3

注释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注释辨惑2016年9期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实事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政治学硕士论文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学科论文

高中政治文化论文

政治学硕士学位

政治论文写法

优秀政治论文

有关初中政治的论文

注释辨惑2016年9期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