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议程设置视角下的高考新闻报道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心理辅导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议程设置视角下的高考新闻报道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辅导及考生及媒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辅导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地位(表九).三、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根据前述研究分析,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议程设置理论下媒体报道的高考新闻所呈现的冷热不均、轻重不一的特点,并就如何改善高考报道提出建议,以供媒体工作人员参考.
1.媒体介入期:重提前介入,轻传播效果
“介入”是一个有计划的主动行为,以往随机性高的高考报道是无所谓介入期的,考试期间有了新闻,媒体则加以报道.报道量稍微集中一些的便是高考前后的10天左右,带有明显的应时色彩.然而,近年《新闻晚报》较有特色的《升学周刊》早在1月份就将目光投向了高考,发布了高考专版,并连续几周集中解析高考志愿等各项政策,“硬生生”地将媒介介入时间提前了好几个月.此外,该报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名师共同参与,举办了一系列的高考服务日、高考讲座等活动,并开通热线咨询.为了能让读者在填报志愿方面有所借鉴,《新闻晚报》集合了所有关于志愿方面的相关信息,出版了相应的《周刊丛书》.在高考前几周,还特地制作了《高考特刊》,集中火力加大报道规模.媒体的提前介入固然会让高考这一大选题的报道具有连贯性和规模性,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早一天介入意味着早一天为考生服务.然而,媒介的过早介入也可能适得其反.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过多的集中报道会让考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压力,提早地绷紧神经.紧张期持续的时间太长,往往会造成后劲不足.媒体的大量报道迫使家长及亲友将注意力过于集中于考生身上,这种无形的压力会对考生的复习及心理调节产生一定干扰.因此,对于媒介的介入期,并不是越早越好,而应当从其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确定介入时间.本文认为高考报道的介入期放在4月、5月较为妥当,这样既不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复习节奏,又不会制造过于长久的紧张气氛.
2.议题内容及时间安排:重全面周到,轻实际影响
从上述报道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媒体在内容选择上已经比较全面.无论是考试动态还是应试方法,都尽可能详细报道.交通出行、饮食配餐、心理辅导、天气状况、考试装备等细节方面,在2010年的高考报道中都有所涉及.尽管选题的角度及报道的规模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媒介对于实际宣传效果方面的考量还不够.在某些报道中依然可以看见“炒冷饭”的现象发生.例如4月份的“重头戏”填志愿,《新闻晚报》连续刊载了《考试院专家传授填志愿秘籍》、《中学教师手把手教你填志愿》、《专家解答填报志愿疑惑》等多则雷同的报道,重复信息使已经被复习弄得焦头烂额的考生又增加了筛选信息的负担.
此外,议程设置的不合理之处还在于报道内容和时间安排上的“冲突”.例如6月份高考前几天,报纸依然在刊载应试方法,大谈各科的复习策略.虽然请来的都是名师,但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两三天内冲刺的可能性,这样的文章其实对考生意义不大,有时可能还会打乱学生的复习进度,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在考试前一天告诉考生如何调节心理状态也不完全妥当.心理状态的调节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临考前来大谈心理压力,只会给读者造成一个假象:考生的心理问题很多.碰到敏感的考生,还可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对照症状后,原本轻微正常的心理问题可能也被放大,让考生开始自我怀疑,凭空增加了无力感.
3.信息来源不平衡:重名校专家,轻普通考生
在研究中发现,对于高考这一严肃话题而言,官方消息、中学一线教师及专家的观点最受媒介青睐.虽然这一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鉴于家长和考生在这一时期内的特殊地位,他们的声音和想法才是这段时期内最为真实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媒介对于他们的关注度可能过少.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报道各校的招生情况,其信息来源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媒介在报道时一般集中于对名校、热门专业的介绍,对于一般的普通大学则有所怠慢.能进入名校的考生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特长及兴趣做出较为理智的选择.媒介虽然不能做到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面面俱报,但至少可以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选择比较有代表性、普遍性的一两所进行报道,为大部分上不了名校的普通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
本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44528.html
4.报道形式有所局限:重消息报道,轻深度评论
媒体对议程设置还体现在版面上的位置和呈现方式上,如刊载版面的重要性、报道篇幅的长短及报道类型的差别,这些因素对于读者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前面研究可以得知,消息类报道在整个高考报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深度报道及评论类文章则寥寥无几.读者所需要获得的不仅是“想什么”,还有“怎么想”.从这一角度看,媒介在建构读者怎么想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5.媒体舆论监督:重舆论宣传,轻实际报道
《新闻晚报》在2010年的高考报道中对于违规事件的报道、提醒类的报道数量也比往年有所增加,这些报道很好地体现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例如《考试院提醒防范四类招生诈骗》、《本市启动高招监督工作》、《启动电子眼全程监控考场》,都及时向公众报道了考试院对于严肃处理高考违规现象的决心.不过,对于考场内有无学生作弊行为,《新闻晚报》并没有做出相应通报.作为考生和家长都较为关注的考试公平性问题,无论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媒介都应该做相应的报道.
注释:
[1][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转引自《空难报道之内容分析:一个危机处理的观点》,胡淑苓,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发表于中华传播学年会:2004(澳门)
[3]本研究类目参考:初晓晓:《〈新民晚报〉09年高考报道的议程设置》,《新闻世界》2009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高涵:《高考报道的新特点及问题》,《中国记者》2000年第8期
[2]鲍璐茜:《高考报道的三种声音》,《新闻实践》2005年第7期
[3]周明太:《“许霆案”的传媒议程设置分析――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为例》,《东南传播》2008年第12期
[4]陈亮、李保林:《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议程设置”》,《新闻前哨》2009年第2期
(祝越: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严三九: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理辅导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议程设置视角下的高考新闻报道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