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文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民间文学的传承和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民间文学方面论文的格式,关于民间文学的传承和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民间文学及文学作品及文学概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民间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民间文学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口头创作的艺术,它从民间来,真实地反映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研究民间文学,可以使我们更准确了解各时期的社会状态,学术界应重视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关 键 词:民间文学;特征;特色;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103-02
该文地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48978.html
一、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产生、传承、延续,都和社会风俗、民族习性、宗教信仰等密不可分,它并不是某些人脱离社会现实凭空想象出来的故事,它是人民群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理想和愿望的文学.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上,与书面作家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也恰恰构成了其独特的特征:
(一)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
民间文学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与作家独力创作的书面文学作品本质上截然不同,这就构成了它富于集体意识的集体性特征.而它的“集体性”也决定了它的“匿名性”:即作品没有明确的创作者.民间文学是活在人民的口头上,这便决定了作者的难以署名;再者则作品乃由众人集体完成(删改、补充),自然更不可能注明作者名字.从某一意义上说,匿名性的存在,足以显示民间文学的著作权非一人独有,而是集体所共有共享.
(二)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
所谓口头性,包括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以及词汇的口语化;它不仅指民间文学是以口头作为创作的工具与形式,也指其运用口头进行流传.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里,劳动民众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在田间地头对唱民歌或者村头檐下讲述故事的,大多是不识字的穷苦大众,贫苦使他们丧失了上学的机会,使他们失去了用文字来创作的可能,但这并没有使他们丧失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他们不断地进行口头创作,用鲜活、精炼、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出一个个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阿诗玛》等等,虽然长期以来,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不登大雅之堂之作,但是在人民群众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口口相传,有极强的生命力,感动着一代代的人.
(三)民间文学具有传承性
虽然民间文学有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特点,但它同时也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世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它稳定的传承性,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性决定的.在这个劳动阶层里,他们有着共同的欣赏习惯和认知心理,在创作的故事里强烈地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恩怨情仇,他们歌颂或者鞭挞的人物,也是他们现实生活中喜欢或者厌恶的人物,这使得故事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所有的民间故事中,往往都是心肠狠毒的坏人得到报应,善良勤劳的好人得到幸福,哪怕是在悲剧故事里,人们也往往给其一个美丽的幻想做结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的化蝶、《孔雀东南飞》中夫妻化为鸳鸯等等,都体现了劳动人民歌颂真善美、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
(四)民间文学的具有变异性
民间文学是由口头创作和流传,在流传过程当中,每一个民间故事有其不确定性,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中,有着较明显的动态性特征.一方面,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人们口传心诵,代代相传,没有文字书写形式固定下来;另一方面,由于讲唱传述者为联系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民情风尚甚至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悟,遂对内容进行改动,因而往往会产生同一个民间故事有不同的蓝本的情形,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加体现出民间文学作品的多彩多姿.我们所熟知的叙事性抒情长诗《阿诗玛》就有二十多个异文,而“灰姑娘”故事在世界上就有五百多种异文.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民间文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1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二、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
一般意义上的民间文学,其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民间文学里,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美好的愿望注入在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中.民间文学故事的主人公不论碰到多大的困难,多险恶的环境,大都可以化险为夷,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理想愿望,也可以凭借想象,借助于神灵的帮助达成,田螺、金鱼、花木可以化身成美丽的姑娘,天上的仙女可以下凡,和人间勤劳善良į
关于民间文学方面论文范文集
(二)强烈的对比手法
在形象描写、人物性格等方面,民间文学采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在民间传说的故事中,人物善恶分明,美丑相对,好人都是勤劳善良,美貌英俊的,而坏人一定是好吃懒做,贼眉鼠眼的;通过这样的描绘,很直观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善恶美丑观念,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结构简洁明了,线索清晰
民间文学的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但结构多为单线,情节紧凑,描写也以行动、对话为主,较少景物和心理描写.这一特点与民间文学故事多为口头讲述有关.如果故事线索过多,涉及的人物必然也就众多,听众就会听得吃力,也许会听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节,也容易把人物关系搞乱,因此,只有线索脉络清晰,人物关系简单明了,才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如根据广西侗族民间传说改编的《刘三姐》中,主要人物只有三个:刘三姐、阿牛哥、以及反面人物财主莫怀仁.故事讲述了刘三姐被地主老财暗害跌入江中,刘三姐以藤条为筏沿江漂流,所到之处,传遍美妙的歌声,给人们带来反抗压迫的勇气和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希望,最后她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赢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故事简单,线索分明.
(四)采用各种修辞手法
民间文学常采用比喻、夸张、对偶、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讲起来或者唱起来,流畅优美,节奏感强.如各民族的歌圩、歌会里的民歌,清新婉转,讲究斟词酌字,歌词灵动优美.比如:山盟海誓(广西宜山):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水不分.再如《刘三姐》里著名的――“世上哪有树缠藤”: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荀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
这些民歌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顺口押韵,通俗易懂,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五)语言朴素自然,富有感染力
民间文学的语言生动、幽默,朴素自然,经常寥寥几个字就能勾画出人物的形象,鲁迅先生也指出:民间文学“未染旧文的痼疾,所以它刚健、清新”(《门外文谈》《鲁迅文集》(6)第81页).
三、民间文学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文学里的一枝奇葩,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它以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无数人加入其中的创作,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它来自民间,是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直接创造的,它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时期劳动人民&
关于民间文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民间文学的传承和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